基于SSM-区位熵的区域主导海洋产业对比
2023-08-18
来源:我们爱旅游
100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 第3期 基于SSM一区位熵的区域主导海洋产业对比 以辽宁省和广东省为例 刘锴,杜文霞,刘桂春,狄乾斌,张耀光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9) 摘要:主导海洋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海洋产业体系的主体,代表着区域发展 的根本优势。因而,比较研究不同区域的主导海洋产业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加快海洋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评价辽宁省和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将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hift—Share Method)和区位熵分析方法,从多角度探讨两省主导海洋产 业的确定问题,并分析比较两省主导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主导海洋产业;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区位熵;辽宁省;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O15)03—0100—06 1 引言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 间所形成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总和L1],而海洋 主导产业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海洋 产业体系的主体,其对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经济增 长起着导向与带动作用_2]。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利 用认知程度及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 召开以来,确定海洋主导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2两省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2.1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资源是海洋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 辽宁省和广东省都是海洋大省,其丰富的海洋资 源为海洋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辽宁 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总长2 920 km,其中大陆 岸线长2 292.4 km,岛屿岸线长627.6 km。海洋 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种类繁多,鱼、虾等资源量约 100万t。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前景良好,已探明石 油储量1.25亿t、天然气135亿rn。。港址优良, 宜港岸线1 000 km中有40 km深水岸线,4O多 个大小港湾中有38个水深、海阔、掩护条件好的 海港港址[c]。广东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濒临南 海,海岸线总长3 368.1 km,占全国总长度的 发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作为新时期的战略 性新任务,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对于主导产 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运用定量方法对单一区域进 行分析。如张耀光等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主成分 分析及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进行了量 化研究 ;赵玉林等通过一系列计量经济模型对湖 北省38个产业部门进行评价,筛选出主导产业,并 将其分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柱性主导产业和一般 性主导产业3类l_3 ;吴海民等运用DEA方法确定选 1/5。全省海域面积41.93万km ,海洋生物资源 丰富,达3 000余种。其所辖海域大陆架石油天 择主导产业的新基准 ]。本文在借鉴众多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以辽宁省和广东省为例,打破单一区域的 地域限制,运用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和区 然气资源丰富,预计石油资源储量可达7O亿t、 天然气可达1万亿rn。,开发前景广阔。海岸线曲 位熵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两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问题,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 折多湾,港址优良,其中适宜建设大型港口61 个,中小型港口139个,并拥有粤东港口群、粤中 港口群和粤西港口群三大港口群。此外,广东借 助其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并 足,为以后两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立及海洋产业结 构的优化调整提供支撑与借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海域承载力综合测度研究”(41IO1571) 第3期 刘锴,等:基于SSM一区位熵的区域主导海洋产业对比 101 取得了一定成效[6 ]。 2.2海洋产业结构特征凸显 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3.1_1 偏离份额分析法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化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丹尼 尔・B克雷默提出 ,之后经过一系列改善成为国 体现,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 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辽宁省和广东 省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结构正不断 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2001年辽宁省三次海洋 产业结构比例为67.8:18.6:13.6,到2010年, 外学者进行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分析的常用方 法n n]。偏离份额分析法揭示区域与经济结构变 化原因,并确定未来产业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分析 方法。它以区域所在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背 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1:43.4:44.5, 而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则由2001年的 1.458上升为2010年的2.325。可以看出经过 1O年的调整,海洋三产结构趋向合理,海洋产业 结构高级化程度不断提高。广东省的三次海洋 产业结构则由2001年的26.1:39.6:34.3变动 为2010年的2.4:47.5:50.2,产业结构高级化 程度由2001年的2.082上升到2010年的2.48。 相比较而言,到2010年,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特征 与广东省还有较大差距,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旧偏 高,而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也略低于广东省。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5O% 以上,在沿海地区尚属前列,但与其他海洋发达国 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也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2.3海洋经济总产值E匕重持续上升 作为海洋大省,近几年来辽宁省和广东省三 次海洋产业产值与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很快,占全 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10年, 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值约为2 619.6亿元,占全国 海洋经济总产值的6.62 9/6,各海洋产业产值也在 不断增加,且以海洋第三产业的产值变化更为明 显。广东省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8 253.7亿 元,在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20.86 ,三次海洋产业产值变化则不尽相同,第 一产业呈缓慢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产值则增 长迅速。相比较于广东省,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 值及其在全国所占比重仍旧较低。 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和区位熵两种分析方法 来研究辽宁省和广东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问 题,并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目前两省海洋产业结构 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以后确定海洋产业结构的 景,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 3个分量: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 偏离分量[1引。 首先假定在时间[O,f]内,区域i基期的经济 总规模为b ,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 。将区域经 济划分为r/个产业部门,则b 。表示区域i第J 个产业部门在基期的经济总规模,b ,表示区域i 第 个产业部门在末期的经济总规模。同理可用 B。,B 表示大区域基期和末期的经济总规模,用 B 和B.,表示大区域基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 门的经济总规模。 区域i第.『个产业部门的变化率为 rff,J一 , 皇 (、 一1,2,… ‘…… , ) V ・o 大区域第 个产业部门的变化率为: Rj一 ( :l,2,… _,J-0 为排除区域增长速度与大区域增长速度之 间的差异,引入一个标准化量b ,且 b d一 亡 ( 一1,2,…, ) 这样,可以将区域i第-『产业部门的增长量 G f分解为经济增长量N f、产业结构分量P{f和 竞争力分量D 。具体表达式为 G =N +P +Dis N =b ・RJ Pd=( .0一b d)・Rj Dd—bq。o・( 一Rj) Gij—bo.r一6d.o PD 一Po+Do 同时,为了评价区域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 引入区域相对增长率指数L、区域结构效果指数 W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并令K 一 ,o/B , KJ. 一 . /BJ 则有 1O2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 ∑K ・B / ∑B W一』 —————一 三 / ∑K ・B ∑B ∑K ・B, “一—?—————————一 Kl7.{)・B川 ∑ ∑ J一1 3.1.2 区位熵分析法 —B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由哈盖特 (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之中。 区位熵可以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 情况,可以用来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集中度以及 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区 位熵指标不仅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而 且根据区位熵值的大小还可衡量其发展强度,具 体来说,熵值越大,发展强度越高[1 ]。 假设有 个行业,T/个地区,记q 为 城市 的行业J的产量产值,那么区位熵的具体计算公 式为 』,一 ;P 一 }∑qd ; 一告 , ∑q ∑∑q , 1 i—l J一1 式中:J 表示J区域某产业中i部门产值占该地 区该产业总产值的份额;P 表示全国某产业中i 部门产值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的份额;则 称为 J区域某产业中 部门的区位熵。如果 一1,说 明 地区某产业中i部门的发展强度相当于全国 同类产业平均水平;如果 <1,说明 地区某产 业中i部门的发展强度低于全国同类产业平均水 平;如果 >1,则说明J地区某产业中 部门的 发展强度高于全国同类产业的平均水平,进一步 细分,当 >1.5时,说明i部门的发展强度在全 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3.2 数据来源 因有关指标的数据获取较难,本文以2005年 和2O10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年 鉴》和《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为原始数据的主 要来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处理。 4两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综合比较与确定 4.1主导海洋产业的综合比较 4.1.1 偏离份额分析 (1)结构总体特征。辽宁省和广东省海洋产 业结构的总体特征通过表1来显示。表1中辽宁 省和广东省L值均大于1,表明两省海洋产业增长 速度均快于全国;由结构偏离分量较大且w均大 于1,可知辽宁省和广东省海洋产业中朝阳增长部 门所占比重较大,总体产业结构较好,且这种产业 结构对海洋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竞争力偏离分量 较大且两省“都大于1可以说明辽宁省和广东省 发展迅速的海洋产业部门较多,总体竞争能力较 强,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比较两省的偏离份额基 准,就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而言,辽宁 省要明显低于广东省,这表明辽宁省海洋产业部门 的产业结构基础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相对竞争力 都要弱于广东省;就份额分量而言,辽宁省要大于 广东省,这显示出辽宁省海洋产业部门具有较好的 发展前景,海洋产业正处于上升阶段,而广东省由 于海洋经济发展较早,海洋产业各个部门的发展较 为成熟,继续发展的空间较辽宁省而言较小,因而 总体的份额分量较低。 表1 辽宁省和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SSM总体效果分析 (2)Shift—Share分析图。为了便于对辽宁省和 广东省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份额偏 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 海洋产业部门,本文选取辽宁省和广东省2005年 及2009年两个时间点的海洋产业为分析对象,根 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两省的部门优势分析图和部门 偏离分量分析图,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辽宁省和广东 第3期 刘锴,等:基于sSM一区位熵的区域主导海洋产业对比 1O3 省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图将平 面直角坐标系划分为8个扇面,根据不同产业部门 在区域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来判定整个区域的部门 优势及产业部门的竞争力状况。图l~图4中的 一 数字分别表示为:1为海洋渔业;2为油气业;3为 海洋盐业;4为海洋化工业;5为海洋生物医药业;6 为海洋船舶工业;7为海洋工程建筑业;8为海洋交 .6 通运输业;9为滨海旅游业;10为滨海砂矿业;11 为海洋电力业;12为海水利用业。 部门优势分析图。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以区域 部门总偏离分量PD 为横坐标,以份额分量N 为 纵坐标,以此来衡量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及在全国 的增长优势。在8个扇面区域中分布于第一、二扇 面的产业部门为具有产业部门优势且增长性较好的 部门;分布于三、四扇面的为一般产业部门,其中,第 三扇面为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域部门优势但却属于衰 退型的产业部门,分布于第四扇面的产业部门为虽 具有较好的增长优势,却不具备部门优势。由图1、 图2可以看出,辽宁省和广东省大部门产业均集中 在S1、S2扇面,说明两个省份大部分海洋产业部门 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势地位。辽宁省的海 洋化工业处在S4扇面,表明其海洋化工业虽然部门 竞争优势不明显,但属于增长型产业部门,未来发展 前景较为乐观;广东省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均处在 S3扇面,说明这两个海洋产业在广东省内的发展前 景较弱,为基础较好但地位正处于下降的部门。 一 — ,/o’2 d ‘8 图1 广东省海洋产业部门优势分析 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 图以竞争力偏离分量 为横坐标,结构偏离分量 为纵坐标,以此衡量各产业部门的竞争力状况。 图2辽宁省海洋产业部门优势分析 图中分布于第一扇面的产业部门原有产业结构基础 很好,竞争力较强;而第二扇面则分布有竞争力很 强,原有产业基础较好的部门;第三扇面为基础较好 但竞争力较差的部门;第四扇面为基础较差但发展 较快的产业部门。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辽宁省 和广东省海洋产业部门的扇面分布不尽相同。 一 .2 / 八 吣 .4 . \ / 、 ~ — -./ 图3广东省海洋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 就辽宁省而言,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 舶业处在S 区域,原有基础很好,发展势头较猛; 渔业、海洋生物制造业处在52区域,原有基础较好 发展势头迅猛;而海洋盐业、海洋化工、海洋工程建 筑及海洋交通运输则处在S4区域,虽然基础较差, 但发展前景较好。广东省除处在S扇面的海洋渔 业、海洋盐业及处在S4扇面的滨海砂矿、海洋电 力、海水利用以外,其余海洋产业部门均处在S 、 区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和广东省的 104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一 八 \ 2 图4辽宁省海洋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 海洋油气业均处于第一扇面,究其原因可知,辽宁 省是由于在2006年实现辽河滩海勘探的重大突 破,发现一系列新的原油层;广东省则是因为受 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油气业产值较2008 年有明显下跌,而广东省油气业产值受影响较小, 下跌幅度不明显,故采用SSM法进行计算后两省 的油气业分布于第一扇面。 4.1.2 区位熵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辽宁省和广东省主导 海洋产业的确定情况,本文在采用SSM法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又利用区位熵来分析其2009年 各海洋产业的发展强度及优势产业状况,表2即 为区位熵计算结果。 表2 2009年辽宁省和广东省海洋产业区位熵比较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发现,辽宁省海洋产业部门 区位熵大于1的有4个,分别是海洋渔业、海洋油气 业、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说明这4个海洋产业 在辽宁省属优势产业,发展强度较好,其发展强度高 于全国同类产业的平均水平,但就产业部门而言,可 以看出辽宁省发展强度较高的4个海洋产业主要以 传统部门为主;而广东省区位熵大于1的海洋产业 部门有6个,分别为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水 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及滨海旅 游业,表明这6个产业部门在广东省为区域优势产 业,且从部门类型而言主要以新型产业为主。 4.2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本文在参考SSM分析方法及区位熵分析方 法的基础上,选取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 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偏离分量及区位熵作为评价 指标,充分考虑了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和综合性, 同时,采用熵值法对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 并计算其权重(表3),通过综合评价得分确定两 省主导海洋产业的选择。 表3海洋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根据海洋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变 量指标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计算的 指标权重计算各海洋产业总得分及排序(表4)。 表4海洋产业综合得分及排序 第3期 刘锴,等:基于SSM一区位熵的区域主导海洋产业对比 105 由表4可以看出,辽宁省海洋产业综合得分 排序前三的分别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及海洋 船舶业,广东省主导海洋产业的备选产业则有海 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水利用业。分析两省 5结论与讨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确定好主导海洋产业 对区域国民经济及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为避免单一方法确定主导海洋产业的不足, 本文将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区位熵分析法相结合, 3个主导海洋产业可以发现其共同特征:首先,均 属于增长性较好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次,都 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 前景较为乐观;再次,这三个产业原有产业基础 通过评级指标体系计算出综合得分来作为确定 主导海洋产业的方法基础。结果显示:辽宁省主 导海洋产业的选择范畴主要以海洋渔业、滨海旅 均较好,且其产值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同类产业的 产值增长率,竞争力较强;最后,三个产业部门区 游业及海洋船舶业为主,广东省则将海洋化工 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水利用业作为其主导海洋产 位熵均大于1,说明其专业化程度较高,发展强度 业的选择基准。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与广 均高与全国同类行业平均水平。 东省相比,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主 对比辽宁省与广东省海洋产业综合得分可 以看出,辽宁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范畴还主要局限 导海洋产业中的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缺乏新 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而广东省发展较为成熟, 于传统产业,一些新兴产业得分较低,产业优势 但其主导海洋产业中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不大,与 和竞争力优势均不明显,发展强度较差,因而辽 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尚需在保持现有优 宁省在确保其原有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 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 时,也应关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广东 工程建筑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因而两省 省主导海洋产业的选择范畴中缺乏海洋生物制 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大 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新型战略型产业,与世 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而广 力发展新兴产业,为以后第三次产业革命和新科 技革命的发展铺垫道路。 东省应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新型战略型 产业,为实现第三次产业革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l-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张耀光。韩增林。刘楷。等.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31(12):2l92—2200. 赵玉林。张倩男.湖北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3O一35 吴海民.王建军,方美燕.产业运行的DEA有效;一个选择主导产业的新基准[J].山东经济,2006,137(6):36—4o 王小娟.辽宁省海洋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研究[D3.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张振举.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1. 吴健鹏.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分析与策略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2008. 方芳.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政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0. [9]CREAMER D.Shift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i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M].Washington D 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3. [1o]FAGERBERG J.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manufacturing:a comparative study[M].Eindhoven:Paper Presen— ted at SCED:ECIS:MERITS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rowth,Trade and Technology,1999. [11]TIMMER M P,SZIRMAI A.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Structur— 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0(II):371—392. [12]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等.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733--736. [13]张王雁。潘庆.基于区位熵理论的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分析F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6):39—44. ,114]吴扬.基于“SSM一区位熵”的沿海经济低谷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口].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3(1):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