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如何赔偿?

2021-12-23 来源:我们爱旅游

用人单位原因,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从第二月起至满一年支付每月二倍工资。一年以上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并且视为是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不和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不和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一、不和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不和员工签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者的双倍工资来赔偿。支付双倍工资进行赔偿,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

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二、公司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1、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有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规定未签劳动合同的,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2、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

如果因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员工被辞退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时,员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有的地方甚至规定,要按应得失业保险待遇的2倍进行赔偿。

3、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要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单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员工承担为违约责任(如违约金等)。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后发生相关的劳动纠纷,都是需要依据合同当中的内容来处理的,所以用人单位长时间的不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给劳动者双倍的工资,但是最多也就是支付11个月的工资。

相关内容: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怎么计算?

一、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怎么计算?

1、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的计算方式为,职员每个月的工资乘以2。

(1)劳动合同法上的"双倍工资"的含义,是指劳动者每月实发的工资的双倍,已发放的工资部分应该扣除。

(2)一般来说在要求另一倍工资时,具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来计算。

2、没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是由于劳动者个人原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

二、订立劳动合同需要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订立劳动合同需要遵守的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

1、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2、协商一致原则

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合意”的表现不能是单方意思表示的结果。

3、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因为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处于不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对他方进行胁迫或强制命令,严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横加限制或强迫命令的情况。只有真正做到地位平等,才能使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公正性。

4、等价有偿原则

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劳动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劳动者承担和完成用人单位分配的劳动任务,用人单位付给劳动者一定的报酬,并负责劳动者的保险金额。

相比较于用人单位,职员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更好的保护职员的权益,现行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在与职员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必须要与其签署劳动合同,且需要签署的是书面的劳动合同。单位若是不签署,一旦职员已经入职超过了一个月,那么该单位就有可能需要向职员支付双倍薪资。

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要怎么办,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该如何应对?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要求赔偿双倍工资,如果协商不一致的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裁决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的劳动合同一般签多久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的劳动合同的期限由双方协商,法律没有做出强制性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第一、三款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有: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解除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各应履行如下手续:

具体解除流程如下:

对于劳动者来说,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办理如下手续:

1、按劳动法规定的时间与要求,提前给用人单位发出书面解约通知。如正常情况下,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2、进行工作、业务交接。

3、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除提前解约也需提前三十天通知外,还要注意办理如下手续:

1、及时结算工资、经济补偿金。

2、工作、业务的交接。

3、员工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

4、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5、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作为该劳动者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的凭证。证明书应该写明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或者解除日期、所担任的工作。如果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可在证明书中客观的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公司不和劳动者续签合同怎么赔偿?

公司不和劳动者续签合同怎么赔偿?

一、公司不和劳动者续签合同怎么赔偿?

公司不和劳动者续签合同应当是按照劳动者工作的年限来进行补偿。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愿续签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哪些情况劳动合同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的金额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因劳动合同期满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起算年限为: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劳动者不合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是属于劳动者自主意愿的选择,所以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并不会做出过多的限制,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用人单位也无需补偿,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续签书面劳动合同,就需要支付补偿金了。

相关内容:公司没和员工签合同应该怎么赔偿

一、公司没和员工签合同应该怎么赔偿?

赔偿金按照员工的双倍工资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没签劳动合同赔偿争议的仲裁申请书应载明哪些内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三、没签劳动合同赔偿争议的仲裁流程有哪些?

1、提交申请书。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受理。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

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5、仲裁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公司没和员工签合同应该怎么赔偿,因为没有签书面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像有些员工在公司实际工作的时间已经有好几年,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后只能要求公司补签合同不能再索要赔偿金。

单位没和我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单位没和我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一、单位没和我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1、单位没和职员签劳动合同,可能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没签劳动合同可以补签。

(1)补签劳动合同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那么就是合法有效的。

(2)公司与劳动者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应载明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开始。

二、单位不支付工资,职员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1、单位不支付工资,职员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

(1)一是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2)二是实物报酬,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

(3)三是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

虽然现行法明确规定了,一旦单位与特定的职员建立了劳动关系,那么就需要签署劳动合同,但是在现实生活之中,职员入职超过一个月依旧没有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形也是比较常见的。职员若是遇到此种情形,可以直接提出希望获得双倍工资的请求。

相关内容:劳动承包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

一、劳动承包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

属于民事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前置,应先经过劳动仲裁,当事人对仲裁不服的才可诉诸法院,或者劳动仲裁部门下达不予受理决定书的,才可起诉。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受理后归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因此,适用的是《民事诉讼法》的程序规范,但与其他民事案件相比较,稍有不同,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查的对象不是劳动仲裁部门的仲裁裁决的对错,不对仲裁裁决正确与否置评,不像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法院对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有权依据自己查明的事实并依据法律规定作出采纳与否的表决。

二、承包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一)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先决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经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有效。所谓缔约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据此,年满18周岁,或者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订立合同。间歇性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他们不具有缔约行为能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订立合同。但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订立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只能限制在其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内,因此,法人具有就其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内的缔约行为能力。

(二)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愿意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构成法律行为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实是构成有效合同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在被欺诈、胁迫或者重大错误下订立的合同往往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三)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有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易言之,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因此,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有效的当然条件之一。但必须注意的是,合同不违反法律,是指合同不得违反当事人必须遵守、不得通过协商加以改变的强行性法律规定。换言之,当事人并不必须遵守民法典中用以指导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任意性规定。强行性法律规定的标志是一般冠以“不得”、“必须”等词语,而任意性规范则用“可以”等词语表示。另外,合同不违反法律,还指合同的内容,即设定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必须合法。如果合同内容的部分条款有效、部分无效,那么部分条款被确认无效不影响有效条款的效力。

(四)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或可能。“依法成立之契约,于当事人之间犹如法律”。因此,作为确定当事人各自权利义务依据的合同内容对于判断合同是否生效、生效后如何履行,以及发生纠纷时判断孰对孰错具有重大意义。合同内容确定,是指合同内容在合同成立时必须确定,或者必须处于在将来履行时可以确定的状态。合同的内容可能,是指合同所规定的特定事项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合同内容属于事实不能、自始不能、客观不能、永久不能及全部不能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则合同无效。

签订了劳动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来执行,如果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发生了纠纷,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化解矛盾使合同能够继续履行,要是协商无法解决合同纠纷,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的判决来解决。 该内容由 马丽群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