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刑事责任:泄露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国家机关或单位工作人员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个人信息泄露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居民身份证法》第19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个人信息泄露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泄露个人信息可能涉及各种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规定,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责任主体如个人信息处理者、网络运营者等也可能承担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同时,被泄露个人信息的个人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行为等。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结语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泄露个人信息可能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事处罚。此外,个人信息处理者、网络运营者等责任主体也可能承担行政处罚。被泄露个人信息的个人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共同维护个人隐私权益,共建安全可信的信息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