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研究性教学模式
<--msnavigation--> <--msnavigation--><--mstheme--> 思想政治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1 、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国正在酝酿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新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它要求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增强发展性学力。这些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为文体”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政治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2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在学生的学上 。传统的政治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往往强调的是“文体性地位”这一理念原则。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 的学生在其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错位,导致当前政治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有知识无文化”的弊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意识到,只有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才能彻底改变传统政治教学“重复低效”、“形质异化”的被动局面。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于是研究性课堂 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3 、当前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碰即退”的弊端 。政治课堂 经过几十年的“否定——肯定”的过程,已出现了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可喜变化。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最大的收获之一。但当前的政治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形式,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遇到实质性问题,往往是“一碰即退”。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老师采取“课堂讨论法”,认为有此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这种讨论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确定。有些老师虽设计一些较开放的讨论题,但往往是在学生兴致正浓的时候突然刹车。有些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中。这种讨论往往是老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4 、政治学科性质呼唤政治素质的培养。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了能力的教育 。课程标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政治定位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换言之,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一特点决定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教师“讲条条、划条条、背条条”,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类 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生命质量。因此,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另外 ,当前学生的能力培养囿于课本,课本成为课堂教双边活动的唯一媒介,成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唯一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教学的封闭性,注定课堂上只能采取老师、学生听的方式。因此,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研究是指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能是人类已发现、已定论的东西,相对社会来讲并没有独创性,但这是学生不满足现状、不依赖老师,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独自提出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问题,发现知识,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师指导学习和生研究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叶圣陶认为,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班的 一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学生逐步摆脱老师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 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解决,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当前学校图书的书量、学生个人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力图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创造课堂教学独特的意趣。但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运用各学科 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的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政治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政治学科 拓展到数、理、天文、地理等,从课堂、书本延伸到了自然、历史、社会,真正注重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1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已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只要集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自由地走动,相互参阅资料。2 、能动性 。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到主动探究。3 、整合性 。传统政治教学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整篇内容被肢解。而研究性教学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动,它包括三个环节: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述,实现了多种能力 的整合。4 、互动性 。教学本身就是师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政治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大碰撞。5 、超前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边教边学,学在教前”,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对于老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政治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是灵活的,常见的方法为:课题学习;专题调研。、课题学习许多人也称之为课题报告学习、专题研究学习,就是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它往往由教师抛出一个内涵比较大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开辟学习渠道,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对教材作深层解读,最终产生自己的学习成果——课题报告。这种方法还可以分为:( 1 ),课题研究(就单项内容)。如《人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一框,可以设定研究课题为“什么是生产劳动”,等学生对生产劳动比较清晰时,再设立课题“谈谈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有什么不 同”。还可以继续研究:“生产劳动与劳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 2 ),专题研讨(几项内容结合)。如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比较研究;初二政治《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初三政治《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基本国策》等内容,联系当前的时事,可作“严峻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的专题研究。、专题调研这是指学生就教材的细节进行调查、论证、注释的过程。如对教材中的一些历史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去考证,如讲封建社会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查一查“自战国到明清,我国修建了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找。该模式实施的流程是:通读教材——专题调研——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这是实施模式课的首要环节,它影响着以后研究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通读教材时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材内容 可以采用朗诵的形式,文字材料可采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图片材料可以采取投影或影片的形式等等 。总之,首先要把文本留在学生的“心”上。在通读教材时,学生会对一些概念搞不清楚,对有些观点的意思弄不懂,甚至于会对教材中有些地方提出疑问。这就要采取专题调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翻阅、询问把自己心中的疑问研究清楚。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只有经过专题调研,学生才能理解文本的深邃内涵,才能为下一步确定研究专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就确立课题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文本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学生选取的视角,取决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能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方案,即制定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去有效地搜集 相关信息,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些工具书或提示查找范围。老师要和学生商量,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政治小论文、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条条框框、课件 的形式出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接着,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的自主学习过程,或观察、调查、或阅读、查询,或归纳、整理,尽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都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学生的资源开始共享,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展示 的方式有小组会晤 、班级交流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共同提高。这是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成果提高为理性认识,把学生零星的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课内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研究学习;二是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学习更为深入。1 、走“研究性学习”之路,并不是要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套理,但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必须明确的是,不是教材的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研究方式获得。2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同学要有深浅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向 。研究的方向,即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运用能力,要使问题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本身获得最有效益的学习 。如初三学生只能作一些较浅层次的研究。3 、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更不能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 。绝大部分学生的研究结果都显得非常稚嫩,更多的只是重复早已定论的东西,但只要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点,在查找、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学习研究,那么就不管这位学生的成果是水平高,还是水平低,甚至有没有研究成果,我们都应该肯定、表扬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活动。 <--mstheme--><--msnavigation--><--msnavigation--><--msnavigation--><--mstheme--><--mstheme-->
<--ms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