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诈骗案件,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动退赃与赔偿受害人可获得从轻处罚,无法赔偿则失去该条件。虽然受害者无法要求诈骗者还钱,但诈骗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自首应从轻处罚。
法律分析
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主动、积极退赃与赔偿受害人,在裁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不能赔偿受害人则失去了从轻处罚的条件与因素。诈骗被起诉后没钱还的话,受害者也无法要求诈骗者还钱,但诈骗的人是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自首应当从轻处罚。
拓展延伸
诈骗罪未遂的法律后果及可能的判决方式
诈骗罪未遂是指犯罪主体在实施诈骗行为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诈骗罪未遂的处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实施程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其次,要考虑到犯罪主体是否有自首、赔偿被害人损失等积极表现。最后,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量刑决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诈骗罪未遂,可能的判决方式包括警告、罚金、拘役、有期徒刑等。具体的判决结果将根据法官对案件的审理和判断来决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的严肃性。
结语
综合案件具体情况,对诈骗罪未遂的处理应综合考虑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行为实施程度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在裁量刑时,如能主动积极退赃与赔偿受害人,可从轻处罚。若无法赔偿受害人,则失去从轻处罚的条件。诈骗者应为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自首行为应得到从轻处罚。对于诈骗罪未遂的判决,将根据法官对案件的审理和判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的严肃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