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画出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3.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2.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使他们逐渐明确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 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 百度图片:
百度文库: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轴对称。
1、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展示:
2、仔细观察,跟同桌说说这些图形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3、学生说图形特性。数学语言不必很规范,不必下定义
(二)、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残缺的脸谱,问学生你能补上残缺的部分吗?学生讨论,汇报。肯定有人说利用格子图来画另一部分,这时问:为什么可以用格子图 ?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的有关知识。
(三)、操作发现,轴对称性质。
1、画一画,探究特性。例一
请小组长把①纸一人分一张。先讨论怎么画,再每人完成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把作品展示在小黑板上,你可以上来看看别人的作品,给予评价。
2、学生活动时,进行分层教学,关注思维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提高认识,逐步感悟轴对称现象的特征。
3、汇报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不但能画出对称轴,还能做出轴对称现象。
(四)、运用特性,实践验证:
1、如下左图中阴影图形与_______图形成轴对称(填序号),整个图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
2、在上图中标出点a、b和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画轴对称图形。
听说明年我们集团又要举行广播操比赛,陈老师将我班的队型设计成轴对称。你看,这个图案只完成了一半,你能把另一半画出来吗?请画在②纸上 。
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画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看这个图案是什么?知道老师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吗?学生交流。
4、分层练习:
选择一种方案解决问题(三星级和五星级)后,找同伴交流,应用交互性强的教学课件。给予个别化指导。。
(1)折一折,找规律
(2)作出直线左边的图形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并标出点m、n和点s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
(四)、与学生共同总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能给大家说说吗?(生交流)
七、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听课热情 与人合作 发表见解 八、总结和反思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索多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增强空间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