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师生关系方法谈
笔者从师范院校毕业以后,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多年来潜心措索,想打造出这样一把改善师生关系的"金钥匙"。我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四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为师观念+处事方法+耐力恒心。
一、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学生初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师表达这样一个信息:老师,希望您能承认我,肯定我,给我鼓励。这个时候师生之间最容易沟通。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的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始终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我认为起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
2.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最初的崇拜是盲目的,只有当老师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找到人生起步的座标点。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而不蛮干、自信而不盲动,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正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3.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道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教育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这一方面是由教育本身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的良好风范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二、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摆正师生的位置
在社会主义教育的辞典里,师生关系的概念同封建社会的师徒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教育方式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教育者不能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要放下"架子",摆正师生的位置,认清对学生平等相待的重要性,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正所谓"良师诤友",而不能带有丝毫勉强的色彩。能做到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因而就能尊重老师,能理解老师的用心,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
三、改善师生关系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这一点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最为重要,也最有条件做到。学生居家、在校总免不了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涉及学习、生活、情感、交往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老师帮助解决,事情不同,处理方法就不能一概而论。
1.多鼓励、少批评。对学生学习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指出,耐心地帮助他们,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严厉的口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下课后不要夹着课本就回办公室。课余正是老师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最好时间(当然,这里的"自由"不是丝毫没有限制的)。
2.坚持家访,尊重家长,不可动不动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谈话"。了解和介绍学生情况时,要注意用词,不要让家长难堪,否则,家长就会责罚孩子,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告状"。有了这种感觉,学生就不再相信自己的老师,更甭谈敞开心扉了。
3.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我认识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他做得很好。他不止一次地背起生病的学生送往医院,不止一次地自掏腰包为父母上班、无人做饭的学生买吃的,甚至干脆带到家里(这位老师是三口之家,人均月收入只有一百来块钱)。有了这样的老师,还愁搞不好师生关系吗?
4.进入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作为老师此时不能一味强求他们说出心里话,而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利用伟人故事、英烈遗风等积极健康的内容,再辅以集体活动、大家讨论等形式,把他们从狭小多梦的天地里拉出来。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对学生加强青春期知识教育。
5.要注意选拔班主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创造民主气氛,不能把班级变成"一言堂",更不可搞专制。要把学生之间的交往定格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个大框框中。在处理学生纠纷时,教师必须本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行事,不可偏袒任何一方。
6.集体活动、公益劳动,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光说不干、指手划脚,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7.学生在家有父母,在校靠老师--天冷了,要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头发长了,要提醒学生去剃一剃;要提醒学生晚上要早点睡,早晨要吃好,中午争取休息一会;放假了,不要玩水,水火无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做老师的时刻要为学生想周到一点,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更要有慈母的心怀。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允诺过的事一定要兑现,切不可失信于学生。
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可亲、可信;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情感的大门,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健康地发展。
当然,我这样一说,有人可能会发出感慨:太理想化了,太神圣了!是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正在塑造着国家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细心、耐心和恒心不能贯彻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那么,我们是拿不到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金钥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