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事审判与裁决的差异

2020-02-20 来源:我们爱旅游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范围、数量、形式、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判决解决案件实体问题,裁定解决实体和程序问题。一个案件只有一个判决,但可以有多个裁定。判决必须用书面形式表现,而裁定可以用书面或口头形式。上诉期限也有所不同,判决为十日,裁定为五日。裁定的法律效力相对灵活,而判决的效力较为固定。

法律分析

一、刑事判决和裁定的适用范围不同。

判决只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裁定既解决实体问题,也解决程序问题。

判决是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处理,刑事诉讼中的判决即是根据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作出的结论。

而裁定既适用于实体问题,也适用于程序问题的处理,比如裁定可以适用在执行期间依法减刑、假释等实体问题上,也可以适用在驳回自诉、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等程序问题上。

二、刑事判决和裁定的在同一案件中的数量不同。

判决是一种解决案件实体问题的实体裁判,是案件经过审理后得出的处理结果,作出判决标志着案件审理过程的结束。

所以在一个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并被执行的判决只有一个,而裁定可适用的范围包括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所以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个。

三、刑事判决和裁定的形式不同。

判决必须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而裁定既可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口头裁定作出后应记入笔录。裁定书是裁定的书面形式,其格式、写法和署名,与判决书基本相同,只是内容相对简单。

四、刑事判决和裁定的相应的上诉、抗诉期限不同

判决书和裁定书都是可以上诉、抗诉的法律文书,但其相应的上诉、抗诉期限不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五、刑事判决和裁定的形式和法律效力不同。

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而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而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注:决定是指做出主张。使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在我国法律中一般不用决定。

裁定、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过程中,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各类案件的审理结果和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作出的结论和决定。虽然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二者又不相同。一般裁定可以在诉讼的过程中作出,而判决通常只能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

结语

刑事判决和裁定在适用范围、数量、形式、上诉期限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判决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则同时解决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在同一案件中,只会有一个判决生效,而裁定可以有多个。判决必须以书面形式表现,而裁定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上诉或抗诉期限也不同,判决为十日,裁定为五日。此外,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而判决的效力只能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改变。虽然二者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提起公诉第一百七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

(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