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对二甲苯急需加快发展
对二甲苯已成为化工原料的供应短板,急需加快发展。对二甲苯是最主要的芳烃产品,消费量超过芳烃总量的一半。但其国内自给率仅为47%,明显低于烯烃的国内自给率,已形成化工原料的供应短板,急需加快发展。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规划了一批联合芳烃项目,但因为社会在环保方面对PX项目有误解,使多个联合芳烃项目推迟建设,而同期日本、韩国等国建设了多套联合芳烃装置,产品主要出口到中国。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制定了七大石化基地的发展规划,联合芳烃项目的建设有望加快。
表1 2013年国内主要联合芳烃装置(万吨/年)
序号 企业名称 PX产能 序号 企业名称 PX产能 一 中国石化小计 466 二 中国石化小计 181.5 1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有限公司 83.5 1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 105.5 2 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80 2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 76 3 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 70 三 其它小计 374 4 金陵石化 60 1 大连福佳大化 140 5 海南石化 60 2 中海油惠州 84 6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52 3 福建腾龙芳轻 80 7 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33.4 4 青岛丽东化工 70 8 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总厂 21.5 国内合计 1022.3 9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 6.4 邻二甲苯主要与对二甲苯联产,供应情况类似,下游市场与工业萘存在竞争。甲苯可通过歧化生产对二甲苯,对二甲苯是甲苯下游的第二大市场,两者的供求关系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3.2.2苯的当量自给率需提高
苯的表观自给率高,但当量自给率低,也应加快发展。苯的供应来源比较多元化,供应情况好于对二甲苯,表观自给率达91%。但苯下游产品苯乙烯、苯酚、己内酰胺等大量进口,苯的当量进口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整体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应加快发展。
从苯的五种供应途径看(联合芳烃、炼油厂芳烃抽提、乙烯厂芳烃抽提、焦化苯加氢、煤制芳烃),焦化苯受到钢铁和焦炭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乙烯厂芳烃抽提苯受到石脑油制乙烯竞争力较弱和新疆项目进度较慢的影响,应重点加快联合芳烃和煤制芳烃项目建设。
表2 国内主要焦化苯加氢装置(10万吨/年及以上规格)
序号 企业名称 产能 序号 企业名称 产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 山东海力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德润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中润 太原宝源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三维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永鹏科技有限公司 腾州盛源宏达化工有限公司 辽宁鞍钢焦化厂 40 26 25 25 20 20 20 20 16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山西诚宏福得一化工有限公司 10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圣运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潍焦集团有限公司 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晨耀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新日化学 沙桐(泰兴)化学有限公司 武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济源金源化工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新昌源化工(江苏)有限公司 12.5 12 13 14 15 16 云南云维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盘锦和运集团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宝铁煤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民海化工有限公司 12 10 10 10 10 濮阳市茂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10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 10 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公司 10 内蒙古庆华 合计 10 441.5 3.2.3萘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萘供应充足,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是煤焦化和煤焦油加工第一大国,工业萘自给有余。工业萘下游最重要的消费领域是水泥减水剂,近年来聚羧酸减水剂正在快速替代萘系减水剂,造成工业萘需求不振,价格低迷,而低迷价格有望使萘原料路线在苯酐生产中恢复成本竞争力。
工业萘生产时煤焦油加工的一部分,产率一般为煤焦油加工量的10.5%,2013年国内工业萘生产能力达到223万吨,产量为140万吨。国内煤焦油加工能力达到45万吨/年的企业有9家,加工能力为30~45万吨/年的企业有21家,加工能力为15~30万吨/年的企业有43家。
表3 国内主要煤焦油加工即工业萘生产情况
序号 1 2 企业名称 河北邯郸市鑫宝煤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武钢焦化厂 煤焦油加工能工业萘生产能力(10.5%产率力 计算) 80 80 8.4 8.4 3 4 5 6 7 8 9 山东济宁辰光杰科特煤化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辽宁鞍钢焦化厂 邢台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黄骅信诺立兴煤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 60 60 50 50 50 45 45 6.3 6.3 5.3 5.3 5.3 4.7 4.7 3.3产品消费结构与下游产业链
3.3.1苯
图1 苯消费结构图
注:本产业链按苯消费量自上而下递减顺序 图2 苯产业链示意图 3.3.2甲苯
图3 甲苯消费结构图
图4 甲苯产业链示意图 3.3.3二甲苯和工业萘
对二甲苯几乎全部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邻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酐,其他用途消费量较少。“十二五”以来苯酐正在重新成为工业萘的主要下游产品,同时受到聚羧酸减水剂的冲击,减水剂占工业的消费比例不断下降。
图5 2013年工业萘消费结构图
目前,苯酐主要以邻二甲苯为原料,但萘法苯酐正在恢复竞争力。不饱和聚酯以苯酐作为主原料,特种牌号的产品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共聚生产。
图6 二甲苯和萘下游产业链及其关联性示意图
3.4下游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表4 2013年芳烃下游主导产品供需平衡情况(万吨,%)
类别 苯下游 甲苯下游 对二甲苯下游 邻二甲苯/萘下游 产品 苯乙烯 MDI 苯酚 顺酐 BDO 己内酰胺 己二酸 TDI PTA 苯酐 产量 540 175.1 135 74.3 65.6 126 69.9 73 2488 150 进口 367.5 45.9 36.5 0.0 5.0 45.3 2.3 6.0 274.3 8.8 出口 5.3 28.5 0.6 2.7 0.0 0.1 11.2 6.9 12.6 0.0 表观消费量 902.2 192.5 170.9 71.7 70.6 171.2 61.0 72.1 2749.7 158.7 国内自给率 59.9 91.0 79.0 103.7 92.9 73.6 114.6 101.2 90.5 94.5 3.4.1苯下游产品发展重点
苯下游产品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化工新材料的拉动,“十三五”期间,应重点关注以下产业链的发展机会:
1“十五”、“十一五”期间苯乙烯价格低迷,新建装置较少,进入“十二五”以来,供求关系逐步逆转,目前苯乙烯进口依存度较高,效益转好,“十三五”将迎来苯乙烯的快速发展期,将以共氧
化工艺作为主流工艺;苯乙烯下游产品,应重点发展溶聚丁苯橡胶,另外ABS供需缺口较大,在原料条件具备的地区也可作为发展重点产品。
2聚氨酯材料快速发展,拉动MDI及其配套苯胺、硝基苯的发展。 3聚碳酸酯技术扩散带来产业快速发展,拉动双酚A、苯酚/丙酮发展。
4聚天冬氨酸是环保型水处理剂,将逐步替代磷系水处理剂,是顺酐下游的主要亮点。 5工程尼龙的快速发展将拉动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发展。 3.4.2甲苯下游产品发展重点
甲苯的最大应用领域是通过歧化或甲醇甲基化制对二甲苯,这也是未来几年内甲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特别甲醇甲基化新工艺更值得关注;甲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是TDI,目前TDI供求基本平衡,未来需求增长有限,同时受光气点布局的限制,发展机会有限;甲苯的其他主要下游产品都已进入平稳发展期,投资机会较少。
3.4.3对二甲苯下游产品发展重点
对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PTA,PTA下游发展潜力较大的产品主要是特种聚酯如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G(以1,4-环己烷二甲醇为改性单体的共聚聚酯),其中PTT是高性能纤维,PBT和PETG为工程塑料。
3.4.4邻二甲苯下游产品发展重点
邻二甲苯在芳烃联合装置中通过异构化用于生产对二甲苯,而商品邻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酚。因为对二甲苯的供应短缺至少到“十三五”末期才能缓解,所以邻二甲苯的供应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紧张,价格居高不下,邻法苯酐缺乏成本竞争力,邻二甲苯的商品量预计将下降,邻法苯酐工艺将部分被萘法苯酐工艺替代,在联合芳烃装置中邻二甲苯将更多地被异构化为对二甲苯。
3.4.5萘下游产品发展重点
萘的主要下游产品是减水剂、染料和苯酐,萘系减水剂市场预计将逐渐萎缩,被聚羧酸减水剂替代,染料需求基本平稳,未来需求增长点主要集中在苯酐领域,萘法苯酐有望在“十三五”期间重新成为苯酐生产的主流工艺。
3.4.6其他芳烃及其下游产品发展重点
在其它芳烃及其下游领域,主要投资机会来自化工新材料的拉动,重点关注两个产业链的投资机会:1、间二甲苯→间苯二甲酰氯→芳纶;2、甲基萘(或工业苊)→2,6-萘二甲酸→聚2,6-萘二甲酸二甲酯(PEN树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