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铜片是负极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Na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
B.Zn与25%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 参考答案: 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称之为碱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D.某元素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关于硅的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晶体是由SiO2分子构成的,它的熔点低、硬度大
B.由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可知SiO2不是H2SiO3的酸酐
C.将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酸性H2CO3>H2SiO3 D.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参考答案:
C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
【分析】A.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 B.酸酐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和水; C.依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解答;
D.两性氧化物为与酸和碱都能反应产物只生成盐和水.
【解答】解:A.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不含有分子,故A错误;
B.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二氧化硅为酸酐,故B错误; C.将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酸性H2CO3>H2SiO3,故C正确;
D.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硅及其化合物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酸酐、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注意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5.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改气”、“煤改电”等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 B. 海水中加入明矾可将海水淡化
C. M、N经“2M+N =2P+2Q,2P+M =Q”生产Q,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 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在燃烧过程中将硫元素转化为CaSO3,可减少SO2的排放
参考答案:
A
分析:A、从雾霾天气的成因考虑.B、明矾溶于水能够形成胶状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C、“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D、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
详解: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故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故A正确;B、通过过滤、加入活性炭、明矾等物质不能把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除去,不能使海水淡化,故B错误;C、2M+N=2P+2Q,2P+M=Q的反应中,P是催化剂,发生反应为:3M+N=3Q,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故C错误;D、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所以在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可减少SO2的排放,故D错误。
0.2mol CH4的质量为( )
A.1.6g B.3.2g C.5.6 g D.8g 参考答案: B 略
7. 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c= B.p=m+
C. n=m+17Vc D. m<p<
m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MgSO4+2KOH=Mg(OH)2↓+K2SO4;Al2(SO4)3+6KOH=2Al(OH)3↓+3K2SO4;Mg(OH)2MgO+H2O;
2Al(OH)3
Al2O3+3H2O。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定量关系,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
碱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即b=22.4L/mol×[c×(v÷1000)÷2],整理得c=\"1000b/11.2V\" ,A项正确;B.选项中p为生成的氧化物的质量,1molMg可结合1mol O,2molAl结合3molO,因此生成沉淀的物质的质量等于镁和铝的质量之和加氧元素的质量,而结合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即p=\"[c×(v÷1000)÷2]×16+m=m+\" Vc/125,B项正确;C.得到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质量等于镁铝的质量和与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之和,即
n=m+c×v/1000×17=m+cv/1000×17,C项错误;D.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质量可以按照极值方法计算,若mg全是镁,得到的氧化物为氧化镁,根据元素守恒,则质量为P=m÷24×40=5/3m;若mg全是铝,得到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根据元素守恒,则质量为p=m÷27×102×0.5=17/9m;质量介于二者之间,D项正确;答案选C。
8.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了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半透膜只允许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参考答案:
A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A.通电时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向两极,溶质是非电解质时不移向任何电极;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 D.只有胶粒带有电荷的胶体在通电时发生电泳现象.
解答:解:A.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若溶质是
非电解质不移向电极,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故A错误; B.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故B正确;
C.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故C正确;
D.胶体具有吸附性,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则胶体粒子带电,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胶体特征性质的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9. 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2H5OH B.CH4 C.C2H4O D.C3H8 参考答案: D 略
10. 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
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6H15O3
B.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
C.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D.1mol此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为4mol 和7mol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有关过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生成红褐色沉淀 C. 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mol O2时转移电子0.4 mol D. 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参考答案:
C
A. Na2O2能与水、CO2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A正确;B. 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且具有强氧化性,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生成,B正确;C. 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mol O2时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0.2 mol,C错误;D. 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1:2,则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过氧化钠氧化性的应用,由于过氧化钠极易溶
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过氧化钠氧化性的常考考点有:①Na2O2与SO2反应:Na2O2+SO2=Na2SO4。②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③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④Na2O2投入Na2SO3溶液,可将SO2氧化成SO3。⑤Na2O2具有漂白性,投入品红溶液中,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过氧化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试液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规格为10 mL 的量筒量取6 mL 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参考答案: D 略
13. 合成氨的反应为:3H2 + N2 2NH3,其反应的速率可分别表示为v(H2)、v(N2)、v(NH3)(单位为mol·L-1·s-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v(H2)=v(N2)= v(NH3) B、v(H2)=3 v(N2) C、v(N2)=2 v(NH3) D、v(NH3)=3/2v(H2) 参考答案: 略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主族中都有非金属元素
B.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C.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 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参考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A.第IIA均为金属元素;
B、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 D.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解答】解:A.第IIA均为金属元素,其它主族均含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故B错误;
C、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所以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电子,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这10个纵列为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Zn与稀硫酸反应:Zn+2H+===Zn2++H2↑ B.金属铜与稀盐酸反应:Cu+2H+===Cu2++H2↑ C.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Ca2++===Ca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Fe2O3+6H
+
===2Fe3+
+3H2O
参考答案:
B
解析:Zn为单质、Fe2O3是难溶物质,写成化学式,ZnSO4、FeCl3、NaOH都是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的形式,故A、C、D项正确;B项不符合事实,Cu与HCl不反应,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过实验测出,反应前后①烧杯中的温度升高,②烧杯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NaOH溶液跟盐酸的反应是 (填 “吸热”或“放热”)反应,Ba(OH)2·8H2O跟NH4Cl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试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放热、吸热、H+ + OH— = H2O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3~9min内,v(H2)=_______mol·L-1·min-1。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
(3)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g)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
(1)0.125 (2) 0.75% (3)30%
【详解】(1)如图所示,3~9min内,v(H2)=3v(CO2)==0.125mol·L-1·min-1;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3)用三段式法进行数据分析知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mol) 1 3 0 0 反应(mol) 0.75 2.25 0.75 0.75 平衡(mol) 0.25 0.75 0.75 0.75
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g)的体积分数为 。
18. A和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mol/L。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mol/L,B的浓度为0.6mol/L,C的浓度为0.6mol/L。则2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__________,VB=_____________,VC=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9.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中部分物质已略去)。A、C、G、K、M 为单质,其中G、K、L、M 为气体,其中M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为黑色磁性氧化物, E为常见的强碱。
(1)D的化学式为__。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
参考答案:
(1)Al2O3
(2)2Al+2OH—+2H2O=2AlO+3H2↑ (3)2Fe2++Cl2=2Fe3++2Cl-
(4)
(1)根据上述分析,D为Al2O3;
(2)反应①为Al与强碱反应生成AlO2-和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反应②为FeCl2+ Cl2→FeCl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4)反应③为Fe(OH)2被氧气氧化为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其中
4mol Fe(OH)2失去4mol电子,氧气得电子,故单线桥可表示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