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管理制度

2023-07-21 来源:我们爱旅游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1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每节课间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检查。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微信平台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要求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开设武术、田径、足球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足球、武术、田径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七、健全责任机制。

  要统筹安排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检查评估。

  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