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第二课堂的即时性。它可把即时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广泛性。可以不受大纲、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便于因材施教。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性。大量的活动要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密切结合起来。
学生实践活动目标:
情意目标。情意目标是开展初中课外活动的主要目标,它包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接触社会,了解我县的域情、人文地理、环境等,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效,增强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感情,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
认知目标。包括调查、访谈、了解某些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用的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某些事物的探究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操作技能目标。包括通过测量、识图、设计、科技制作、市场调查等活动,初步学会某些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对学科语言、符号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整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课外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处于指导、辅助的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