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犰狳蜥是什么动物

2024-07-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南非犰狳蜥(学名:Cordylus cataphractus)是蜥蜴亚目,环尾蜥科动物。体长20厘米左右,身体布满了盔甲般的巨大鳞片,呈暗黄色,当南非犰狳蜥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把尾巴含在嘴里,把所有坚硬的鳞片都面向敌人,以保护腹部柔软的部分,它们甚至会以这种姿势从山坡下迅速滚下,逃之夭夭。这种奇怪的逃跑方式是和另外一种奇怪的哺乳动物“犰狳”极为相似,所以由此得名。在野外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分布于南非。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犰狳蜥是什么动物

1、犰狳蜥的基本介绍

犰狳蜥(Lystrosaurus)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前中三叠世的爬行动物,生活在约2.5亿年前的南极洲、非洲和印度地区。

犰狳蜥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爬行动物,它的体长一般在1米左右,具有象征三叉叶的特殊牙齿,身体紧凑,四肢短小,镰刀形的尾巴和圆头。它的这种独特的身体形态很可能是因为它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水分流失。

2、犰狳蜥的生活习性

犰狳蜥主要以植物为食,尤其喜欢食用蕨类植物和其他低矮的植物。它们曾是中三叠世地球上最主要的陆地植食动物之一。

犰狳蜥的生活习性与现代的大象非常相似,它们可能生活在类似于现代草原的地区,会在特定的季节中跟随植物资源迁徙。这对犰狳蜥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需要从不同的植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存和生殖需求。

3、犰狳蜥的灭绝原因

犰狳蜥在地球上曾经非常普遍,但它们在中三叠世晚期非常突然地消失了。至今仍无法确定其灭绝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种理论认为,灭绝可能与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如大规模火山喷发、气候变化等。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外星天体撞击地球,导致全球气候灾难,整个物种因此而灭绝。

4、犰狳蜥的重要意义

尽管犰狳蜥已经灭绝,但它对我们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一种中三叠世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犰狳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环境、气候和生态系统。此外,犰狳蜥的化石被广泛应用于岩石年代学和地质学中,有助于解决地球科学中的很多问题。

什么是犰狳蜥

犰狳蜥主要位于南非,也是当地的稀有保护动物,它们属于胎生的蜥蜴,一年产子是1-2只左右,它们的繁殖非常困难,人工饲养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不能给它们吃的太多,一个星期一次就可以了,食昆虫,给一些面包屑,蜥蜴,虫子,最好种类多一点,补充钙,让它们的铠甲可以维持常态,它们也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遇到危险会很快的钻进石头缝里,如果来不及会用嘴咬着尾巴,为了保护内脏,它们一般是七十到一百多毫米,一般是暗的。

南非犰狳蜥是什么动物栖息在哪里?

犰狳环尾蜥,世界上现存最像恐龙的物种蜥蜴是世界上现存最像恐龙的物种,而西方龙的模样更像像是插了翅膀巨型蜥蜴,之前河小豚为大家介绍过在一种身披荆棘的澳洲棘蜥,而今天要介绍的是犰狳环尾蜥,又名南非犰狳蜥,犰狳蜥,犰狳刺尾蜥,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蜥蜴头后部有6枚大而有明显鳞骨的鳞片并列。躯体及尾部同样有具明显鳞骨的鳞片呈带状排列。犰狳环尾蜥最大可达21公分全长12—16公分,最大可达21公分,头后部有6枚大而有明显鳞骨的鳞片并列。躯体及尾部同样有具明显鳞骨的鳞片呈带状排列。其中位于躯体部位的鳞片数量,有15—17枚。雄性身上约有26—32个股孔。一但遭遇危险,便迅速钻进岩石缝隙中躲藏。若不小心被捕,则将头尾卷曲成球状,以保护柔软的腹部。犰狳环尾也是分布在南非沙漠特有的蜥蜴,因遇到天敌抑或受到惊吓会像犰狳一样会咬住尾巴形成一个轮子这样比四肢奔跑要快得多,轻松得多;即使天敌或欲捕猎者追上他,也拿他无计可施,他们坚硬的背刺与皮肤让敌人退避三舍,想吃可以说是飞蛾扑火。通常犰狳环尾的体色以浅棕色和深棕色、深为主,成年个体嘴角基本都为黑色,而幼体或亚成嘴角有的是夹杂着黑色,腹部也是黑色夹杂着

栖息在平坦的砂岩地,日行性,以8—10只的数量群居。因为避敌方式酷似哺乳类中的犰狳而得名。属于日行性的小型蜥蜴。美国探险爱好者Tomsy在南非野外探险时,偶然在一个石缝里发现一只长相十分像龙的生物,当时圈成一团还咬住自己的尾巴。这个小家伙头部非常像龙,长了一副像龙一样凶悍的样貌,但实际上它内心十分的蠢萌。外表形像龙的动物据专家介绍,这种外表形像龙的动物,是蜥蜴亚目环尾蜥科动物,身体布满了盔甲般的巨大鳞片,一般生活在南非地区,是南非一级保护动物。人类第一次发现它那是1828年。南非犰狳蜥的头部为三角形、略扁,身体粗壮,这扁平的身躯,有利于其在石缝中轻松爬出爬入,以躲避捕食者的追击。这家伙喜欢群居,一般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通常有8-10个。外表十分凶悍,长相也确实十分像龙,而且一身长满霸气的鳞甲就像披满钢盔一样。犰狳蜥身上的鳞片又厚又尖利,呈带状排列,鳞片较大,躯体部位的鳞片就有15-17片之多,颜色是土土的暗,看起来就如久经沙场。南非犰狳蜥而且无毒无害可它的实际体长不到20厘米,而且无毒无害,还胆小怕事,遇到危险时便快速冲进石缝中躲藏。有的时候来不及躲进石缝里面,南非犰狳蜥就会迅速蜷缩身体,只会“嗷”的一口用嘴咬住尾巴,让自己整个身体呈球形装态,只将尖锐的鳞片、锋利爪子露在外面,竖起鳞片试图吓到敌人这样一来显然让自己变得大了一些,看上去更有气势了,并且鳞甲上面尖尖的刺竖起来也可以保护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榴莲一样,柔软的腹部也就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让天敌们也就难以下口了。展开鳞片之后,这个聪明的小家伙儿还会从坡上往下快速滚动,借此逃避它的天敌呢。这样说来它倒是与刺猬,穿山甲倒是有点儿异曲同工之妙了。跟同类的壁虎相比,南非犰狳蜥的做法显得更为明智,因为咬住尾巴总比丢掉尾巴好。南非犰狳蜥的数量稀少南非犰狳蜥的数量稀少,面临灭绝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太可爱了,被人类大量捕捉作为宠物,尽管目前禁止买卖,但黑市内还是有以极高的价格出售的南非犰狳蜥,一只犰狳蜥一般要10000元以上,尽管这么贵还是趋之若鹜。南非犰狳蜥在南非当地是一级的保护动物,其它国家很难合法进口,寥寥无几的一些野生个体只能以天价的形式出现在宠物市场上,身价甚至会高于吉拉毒蜥之上。吉拉毒蜥--北美地区唯一的有毒蜥蜴也许很多朋友此前从未见过这个拥有华丽皮肤和凶狠外貌的家伙。它就是很多蜥蜴发烧友都梦寐以求的超级珍稀物种--吉拉毒蜥!在北美干燥荒凉的荒漠及灌木从地区,一只色彩醒目的怪兽正在享用着它的猎物。它的色彩非常独特,锋利的牙齿看起来令人胆寒,它就是北美地区唯一的有毒蜥蜴,钝尾毒蜥,也称吉拉毒蜥。吉拉毒蜥攀爬的功夫一流吉拉毒蜥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大沙漠及灌木林区及大片仙人掌覆盖的范围,捕食各种小型鸟兽及小蜥蜴,是一种有毒的蜥蜴,用口内毒液毒杀猎物后慢慢吞下,幼蜥蜴一出生就有可怕的毒液,十分厉害。除了觅食以外,大毒蜥90%的时间都躲在地下洞穴中,它们攀爬的功夫一流,在野外常爬到树上捕食幼鸟或鸟蛋。吉拉毒蜥全长一般38-58厘米,体型很大及粗壮,行动缓慢,尾巴很短,是储存脂肪的器官。身体由细小及不重叠的鳞片覆盖,底部有皮内成骨。体色斑斓呈深色,有、粉红色、浅红或黑色的斑纹,是北美地区最有名的蜥蜴。

犰狳环尾蜥和南非犰狳蜥是一种东西吗

是同一种。犰狳环尾蜥,又称南非犰狳蜥

犰狳是什么动物?

犰狳是南美洲的特产动物,长得十分奇特,它是一种穴居动物,在地下掘洞居住、昼伏夜出

南非犰狳蜥的繁殖方式

南非犰狳蜥蜴在野外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雌雄非常难以辨别,是胎生的蜥蜴,每年只产下1到2只的幼体。南非犰狳蜥并不喜欢水,饲养垫材也不用太讲究,树皮、爬虫砂都可以。饲养时可以在环境下多布置一些岩块供它们躲藏;一个水盆,不用太大;白天温度36度,夜晚15-16度,建议要有温差;UVB灯不可少,每天4小时的照射;它们是食昆虫的品种,蟋蟀,面包虫,大麦虫,一般市场上的活食都可以接受,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平时别忘了补钙。除了繁殖困难,南非犰狳蜥的饲养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注意喂食不要太过饱,一周一次即可。

犰狳栖息在哪里?

犰狳体表有一层由骨片结组成的盔甲保护自己。它们的盔甲覆盖头、四肢、尾巴等各处,只有腹部比较柔软。遇到攻击时,有些种类的犰狳能把身体蜷成一团保护柔软的腹部,有些则用前足巨爪进行反击。犰狳动作缓慢,昼伏夜出,主要以小动物和昆虫为食。犰狳善于挖洞,前脚能像爪子一样迅速掘土,后脚则把堆在身下的土推开。它们还能6分钟不呼吸,避免吸人尘土。

各位大神,这是什么蜥蜴……

南非犰狳蜥(学名:Cordylus

cataphractus)是蜥蜴亚目,环尾蜥科动物。体长20CM左右,身体布满了盔甲般的巨大鳞片,呈暗,当南非犰狳蜥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把尾巴含在嘴里,把所有坚硬的鳞片都面向敌人,以保护腹部柔软的部分,它们甚至会以这种姿势从山坡下迅速滚下,逃之夭夭。这种奇怪的逃跑方式是和另外一种奇怪的哺乳动物“犰狳”极为相似,所以由此得名。在野外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分布于南非。

中文学名:

南非犰狳蜥

拉丁学名:

Cordylus cataphractus

别称:

犰狳蜥,犰狳刺尾蜥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目:

有鳞目

科:

环尾蜥科

属:

绳蜥属

命名者及时间:

Boie, 1828

英文名称:

Armadillo Girdled Lizard

英文名称:

Armadillo Spiny-tailed

Lizard

外形特征

南非犰狳蜥(图册1)(11张)

南非犰狳蜥全长75 – 90

mm,最大可达105

mm。呈暗,头后部有6枚大而有明显鳞骨的鳞片并列。躯体及尾部同样有具明显鳞骨的鳞片呈带状排列。其中位于躯体部位的鳞片数量,有15-枚。雄性身上约有26-32个股孔。一但遭遇危险,便迅速钻进岩石缝隙中躲藏。若不小心被捕,则将头尾卷曲成球状,以保护柔软的腹部。[1]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南非犰狳蜥(图册2)(10张)

栖息平坦的砂岩地。日行性,以8至10只的数量群居。因为避敌方式酷似哺乳类中的犰狳而得名。属于日行性的小型蜥蜴。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多岩沙漠区域的岩堆间栖息,遇到掠食者便快速冲进石缝中躲藏,躲避不及的犰狳蜥就会将尾巴含在口中,将身体卷成一个带刺的圆球以保护脆弱的腹部,这种自保措施与犰狳一模一样。[1]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不确定性存在。[2]

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南非犰狳蜥蜴在野外是以家庭为单位群居在砂岩地区,雌雄非常难以辨别,是胎生的蜥蜴,每年只产下1到2只的幼体。南非犰狳蜥并不喜欢水,饲养垫材也不用太讲究,树皮、爬虫砂都可以。饲养时可以在环境下多布置一些岩块供它们躲藏;一个水盆,不用太大;白天温度36度,夜晚15-16度,建议要有温差;UVB灯不可少,每天4小时的照射;它们是食昆虫的品种,蟋蟀,面包虫,大麦虫,一般市场上的活食都可以接受,尽量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平时别忘了补钙。

除了繁殖困难,南非犰狳蜥的饲养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注意喂食不要太过饱,一周一次即可。[1]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南非犰狳蜥在南非当地是一级的保护动物,其它国家很难合法进口,寥寥无几的一些野生个体只能以天价的形式出现在宠物市场上,身价甚至会高于希腊毒蜥之上。[2]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爬行纲红色名录——易危(V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