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影响药物剂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临床抽吸完药液的青霉素密封瓶内的残余液;收集拔针后的输液管内的残余液。 结果:对照组病人青霉素残余液含量为89.1万u;实验组病人青霉素残余液含量为31.2万u,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静脉输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药液丢失现象,进入体内的药物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操作,尽量减少药液的丢失,使实际用量与医嘱用量相符。
【关键词】静脉输液;医嘱用量;实际用量;残余液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护理操作,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必须仔细,谨慎,规范操作,因操作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药物溶解不彻底;抽吸不干净;排出液体过多等,这些易忽略的问题,都可能使实际用量少于医嘱用量,影响病人的治疗,造成药物的浪费。为了尽量避免药物剂量的不足,探讨影响药物剂量的因素,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本科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病人均用生理盐水250ml加青霉素800万u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为哈尔滨三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为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80万u/支,输液器为山东侨牌集团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为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无菌注射器。
1.2 方法。对照组:收集抽吸完药液的青霉素密封瓶(一般每支冲入溶媒2—3ml),用1ml注射器逐个抽吸密封瓶内的残余液,计算残余液青霉素含量;保存拔针后的输液管,将管内药液排入量杯,测量所得药液量,计算青霉素含量。实验组: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每支青霉素注入生理盐水4ml,待药液充分溶解后,先往瓶内注入空气,倒转密封瓶,当大部分药液抽出后,将针头斜面位于密封瓶瓶塞边缘处,一边转动药瓶,一边继续吸净药液至针头斜面降至瓶塞最底处。吸净药液后,注入生理盐水内,给病人静脉输入。当病人输液至输液管内药液平面停止下降后,为病人拔针。收集抽吸完药液后的青霉素密封瓶,用1ml注射器逐个抽吸密封瓶内的残余液,计算残余液青霉素含量;保存拔针后的输液管,将管内药液排入量杯,测量所得药液量,计算青霉素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
2.结果
对照组残余液青霉素含量X1=89.1万u,S1=2.4万u。实验组残余液青霉素含量为X2=31.2万u,S2=1.5万u。与对照组残余液青霉素含量比较t=36.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操作过程中导致药液的丢失,这就使病人所用药物的实际用量少于医嘱用量,如果丢失过多可能会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严格剂量的药物来讲,会有更明显的影响。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减少药液丢失,尽可能使实际用量与医嘱用量相符。实验表明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确实有药液的丢失,主要原因有:药物溶解不充分;药液抽吸不干净;穿刺时排气过多;输液管内残留较多等是引起药液丢失的原因。这涉及到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为了尽可能使所用药物的实际用量与医嘱用量相符,应对护理措施如下。
3.1 注入溶媒。溶解药物时,注入溶媒不宜过少,以使药物能充分溶解,尽量降低药液浓度,减少残余液内药物的含量。操作时应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并及时抽出瓶内空气,防止由于瓶内压力过高而造成药液逸出。
3.2 抽吸药液。吸取药液时,先往密封瓶内注入和药瓶内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而导致药液的残留。药瓶保持垂直状态,针头斜面向下并与药瓶呈30度角,当大部分药液抽出后,瓶口部往往剩余少量药液,此时针头斜面应位于瓶塞边缘处,一边转动药瓶一边继续吸净药液,然后将针头斜面落至瓶塞最底部,吸净剩余药液。[1]
3.3 注入大液体。将药物加入液体瓶过程中,有些药物易产生泡沫,粘在液体瓶内壁,且不易消散,浪费药物。所以在将药物注入液体瓶时,应先排出注射器内余气,将液体瓶倒转,瓶口朝下,将针头插入液体瓶塞,针头进入液体内,将注射器内药液缓慢注入液体瓶内,再倒转液体瓶,这样就不会出现泡沫了。
3.4 注意排气。在输液过程中,还要注意一次排气成功,避免因排气不成功反复排气而造成药液浪费。输液过程中,因家属呼叫或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茂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应先轻轻挤捏滴管,使滴管内液面上升到1/2—2/3处,再将调节夹推至输液管末端关闭。左手自调节夹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滴管排出。2这种方法避免了以往需要拔开输液器与头皮针连接处进行排气从而浪费大量药液的做法,减少了药液的消耗。
3.5 更换液体。因此更换液体时,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停顿片刻,待瓶内空气排出,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瓶包装的液体时,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然后轻挤瓶身,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ml,使瓶体稍扁,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大时液体由排气管流出。[2]
3.6 拔针时间。最佳拔针时间应在输液管中药液平面停止下降时为病人拔针,这样可以避免药液浪费,减少药物损耗。
【参考文献】
[1] 曹芳,赵华.注射器抽吸密封瓶内药液方法的改良.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8(1):61。
[2] 周美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6(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