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与会计在性质上的差别:财务的性质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动,会计的性质是价值信息系统。
2、财务与会计在地位上的差别:财务是实体,会计是附体。在经济组织内部,财务处于主导地位,生产、技术、营销、劳动等项管理都要围绕利润最大化和本金扩张的财务目标去进行;会计处于基础性地位,通过提供财务信息为财务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服务。
3、财务与会计在涉及范围上的差别:财务活动的范围涵盖本金投入与收益的全过程,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分配等经济内容;会计的范围涵盖信息系统的全过成,包括会计信息的输入、储存、转换、输出、控制、反馈等内容。
4、财务与会计在运动规律上的差别: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表现为本金运动与基金运动相结合、本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相结合、本金运动内部的综合平衡、本金运动的连续性与并存性等;会计活动的规律性表现为会计信息运动与财务实体运动、财务信息运动内部的协调平衡、信息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等。
一、财务制度与财务治理健全化
财务制度与财务治理的健全化是指企业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将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统一的基础上,以权责明确、规范监管为原则,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与财务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体系的统一是实现并购双方企业一体化经营最重要的标志。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与财务关系的管理,企业的人、物等运动都会在资金运动上得以反映,影响到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同时,企业所涉及财务关系的协调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制度主要涉及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协调,财务管理体制是其主要方式,财务管理体制规定各部门的财务职能,也就规定了各部门的财务运行方式不同的企业财务制度有很大差异,并购会带来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要实现一体化经营业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框架,它为企业所有人员而不仅是财务人员提供行为的制度空间,同时对各部门的财务职能做出调整和规定。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哪些区别?
答: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虽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多方面的共同点,但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重在审计“结果”,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保证财务报表质量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重在审计“过程”。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不同,使得两者存在区别,例如:
(一)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目的不同
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都可能涉及测试相关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两者目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据此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获取与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中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二)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范围要求不同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采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如果采用实质性方案,注册会计师可以不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如果采用综合性方案,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因而需要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的相关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也就是说,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存在,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部分认定,甚至全部认定都不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一个相关认定获取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便对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