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东汉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东汉末朝,朝政腐败,皇帝耽于淫乐,文恬武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2、更有侠客关东汉,保卫家乡世代安。
3、东汉末年,朝野文恬武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巾大起义终于暴发了。
4、东汉光武即位后,便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5、成熟青瓷约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烧造成功。
6、东汉末建安析沛国之一部置郡,治谯县,现今在安徽省亳州市。
7、分封制是东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8、刘涛这个山东汉子道出了心里话。
9、在爆炸前我们尽其所有,制作了一台空间穿梭机器,所以我们的身体已经灭亡,灵魂却来到了东汉时期,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尚存!
10、汉代及其以后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基本上丢失了这个传统,始作俑者为东汉班固。
11、章帝之后,东汉政局进入中衰时期。
12、说明东汉纸张已经达到可以代替缣帛和简牍书写的程度。
13、至迟到东汉末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14、连云港区域的佛、道活动,早在东汉时代就已开始。
15、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16、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
17、下一步还将把桫椤谷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七个洞岩墓、明代的飞泉寺古建筑连成一线,让更多的人前来观赏。
18、东汉时的王延寿曾作《鲁灵光殿赋》予以描述。
19、东汉时,耧播技术传入河西,使河西成为“富甲天下”的地方。
20、东汉末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选择在龙虎山肇基炼丹,创立了道教。
21、所谓倾国倾城,一个小小的女子无需铁马兵戈,她的一颦一笑足以改写历史。殷商王朝的妲己、东汉时期的貂蝉、大唐盛世的杨贵妃、明末清初的陈圆圆,以及排列在历史书页里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女子,她们的一生无意争夺什么,却成了粉碎繁华的利剑,成了朝代的殉葬品。
22、当时,这个瘦高的山东汉子在接受组织调查时告诉他,自己是第三国际的交通联络员,自己是由康生直接派出,由姬鹏飞送到苏联。
23、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要把美貌的皇姐湖阳公主下嫁给大司空宋弘,宋弘辞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传为佳话,百代流芳。
24、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
25、班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性史学家和教育家。
26、比起后世明代诸王穿州走县占田和江南豪门的万顷兼并,简直就是小儿科,东汉的豪强看来也不是很强吗?难怪光武帝不是上心。
27、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28、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于是老百姓视麦草为祈福迎祥的圣物,遂制作麦草画,供奉朝廷。
29、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30、如东汉马援所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1、东汉著名的宗族,特点是“世”和“大”,即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
32、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即指作为人的祖先,伏羲、女娲都是人面蛇身,后世之人则是伏羲、女娲交尾后所生。
33、这一城制初具于东汉后期,经曹魏、后赵、东魏、北齐不断改进,最终在邺南城的制度中得到总结。
34、当然还有少不了的五泄景区,这个早在东汉《越绝书》中就有着描述的旅游胜地,走到今天已经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
35、东汉初期,漕运军饷粮船从潞河装载起航,沿温榆河溯流而上,运至昌平,然后转为陆运,经南口出居庸关。
36、可是东汉的皇帝只有刘秀和明、章二帝能够做到政由己出。
37、东汉末年,汉室衰亡,天下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38、降及东汉后期,兵连祸结,灾荒并臻,人民颠沛流离,正统气运已竭,由盛而衰,诗歌亦随之呈现出新的面貌。
39、其书在形成过程中被一再修润,故其文风类似东汉人。
40、其父张奂文武双全又屡立战功,曾任东汉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可谓官爵显赫。
41、南阳市位于九朝古都,时为东汉国都的洛阳之南,又因地处汉水以北、伏牛山以南,故而得名南阳。
42、东汉三国汉译佛经对时空的描述体现为超现实的叙事时空观。
43、据载,韩康是东汉时期一民间医生,字伯休,常采药名山,销售于长安,言不二价三十余年,因而有“韩康卖药,言不二价”之典故。
44、西汉学者扬雄、东汉学者高诱、三国吴国史学家韦昭为、唐代史学家张守节等人都明确指出,绰号“扁鹊”的名医秦越人是齐国卢人。
4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载“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
46、从东汉开始,羌族民众开始内迁关中,到隋唐最终融入汉族。
47、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村东汉墓出土的盘龙砚,有“中华第一砚”之美誉。
48、月旦评是东汉时期“谈论”的一种类型。
49、东汉著名学者荀悦深受儒家经学濡染,同时也多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50、东汉以后,梁陈间顾野王著《玉篇》,大量汲取《说文》的精蕴,唐代兴起字样之学,《说文》成为正字标准。
51、他活动于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曾为绿林军的重要将领。
52、东汉末期,公羊学的思想内涵已无用武之地,于是便丧失了其存在的时代意义。
53、东汉素来以朝廷表彰名节、士风高亢而彪炳中古史册,这构成该时期伦理控制的鲜明特征。
54、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55、东汉初年,阿陵再次被封为侯国。
56、东汉王朝打仗的部队往往都是战斗力较差的地方部队以及羌胡杂牌军,即使这样北匈奴仍然不堪一击。
57、景家,东汉开国功臣,沿袭至今,代代有人杰,朝政之上,多有结党,不动则已,一动惊人,自是无人愿意交恶。
58、每次战乱都使经济积累和文化积累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是扫地以尽,如东汉末和唐末。
59、东汉中期,宗室人口已经扩张到数以百万计,朝廷只好取消他们的免税优待政策。
60、东汉设都水官,安丰塘遗址出土的一柄铁椎上有。
61、刘璋的为人刘尚还是很清楚的,胆小怕事,性格懦弱,没有多大的野心,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争霸之中,一直属于与世无争,安分守已的那一种。
62、另外东汉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63、东汉时南方手工业发达起来,巴蜀兴起了铜器漆器制造业、制锦业和火井煮盐。
64、现在最早的石狮是东汉时高赜墓前的石狮,在四川雅安。
65、他说,东汉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66、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67、“二十四孝”之一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德孝文化发源地,因其“一门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满地”而得名。
68、本文通过大量历史事实,评述了东汉廉吏李固历经八位皇帝、同腐朽的宦官势力进行斗争的正直不阿的一生。
69、”阿城说,这里传递一个“不崇日”的讯息,“直到佛教在东汉时期传进中土,才开始有明确的太阳崇拜情结。
70、其一,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辨惑》中说“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71、东汉建武年间,蒙古高原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
72、从东汉到三国,茶业又进一步从荆楚传播到长江下游的赣皖苏浙地区。
73、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74、想我堂堂名校动物学教授怎么就跑到东汉了呢?做谁不好,偏偏让我穿到‘七擒七纵’里的孟获?
75、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商病殁,临终前嘱咐家人,断气以后马上拉到坟地,即时殡葬了事。
76、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
77、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
78、东汉末年,政治昏暗,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战乱频繁,终于迫使人民于水火中揭竿而起,引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79、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
80、经过辨认,简牍是各时期益阳县衙署档案及公私文书,涉及人口、田亩、物产、赋税、司法等,时代为战国楚、秦、张楚、西汉、东汉和三国孙吴。
81、果然王莽在弑帝篡汉之后,终于又败亡,由光武帝中兴了汉朝,是为东汉。
82、东汉人许子将有知人之鉴,在颖川结交许多朋友,却从不造访大名士陈寔、陈蕃。
83、一部东汉的占卜书提及西王母身边的这只狐狸的可恶身份:“老狐多态,行为蛊怪,扰我王母,终无咎悔。”。
84、蔡邕是东汉后期的文坛巨匠。他对于骈俪化的追求和探索,对六朝时的骈文创作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85、东汉羊续悬鱼拒贿,自此无人登门送礼;北宋包拯执法如山,治下很难舞弊徇私。
86、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盗贼蜂起。
87、学界论及东汉党锢,多站在代表正统、道德的士大夫立场,表现出对宦寺阶层行为的轻贱。
88、直到东汉,史官与星历官始终是合一的。
89、东汉陶砖东汉时期的一块陶砖,方寸之间雕塑着清晰的战国时期马拉战车的图案。
90、那伍长将金子在手中掂了掂,绷着的脸也露也一点奸笑,东汉时当兵的一个月也就二三百钱的兵饷,这五六千钱相当于两年的兵饷。
91、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
92、晚期帝国时代的巫术恐慌事出有源。一个东汉的故事讲到,一个人在夜里杀死了一只狐狸,第二天早上前去查看这个动物的巢穴。
93、扫墓始于东汉建武十年,由光武帝刘秀倡始。
94、青衣江畔的千佛岩盛唐摩崖造像,甘江九盘山麓的碧云亭——二郎庙,还有众多东汉崖墓群,汉代两杨府君阙,以及古道雄关、明清题咏,等等,赢得了“青衣绝佳处”。
95、东汉末著名的“月旦评”即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妙喻传世。
96、东汉时已有和尚、道士来此结庐营造,历代扩建增修。
97、东汉的军制为部曲制,五百人为一曲,二曲为一部,曲下设五屯,每屯百人,屯下设二队,队下则有什和伍。
98、按照东汉《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99、第四章讨论东汉庄园经济所反映出的上层建筑变化,具体讨论其在东汉政权和族权方面的一些变化。
100、三级军士长李国,典型的山东汉子,对海作战部门主炮区队长,多次参加重大任务并立功。
101、“江南”循吏的政治文化表现,更是东汉史的亮点。
102、如乐山大佛、周公山、东汉石刻、蒙顶山等,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103、皇甫嵩人,东汉末期名将。
104、西汉中期以后,这些罪名相继入律,至东汉“与母别居”也成为不孝罪的内容之一。
105、临安西南二百里,桐庐,富春江江北岸,富春山麓宫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光隐居垂钓之地,故亦称严陵山。
106、东汉卓越的思想家王充所著《论衡》,包含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07、这画面便是俗称“耍猴儿”的河南新野猴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
108、东汉时候的早期道教有两大派别,即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109、五台山的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最早的寺院,建于东汉年间。
110、东汉政治黑暗、朝纲凌乱,践踏了经学所维系的纲常名教,从而降低了经学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111、班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性史学家、教育家。
112、东汉辛氏《三秦记》记载“河西有沙角山……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
113、还有“大树将军”的故事,说的是东汉名将冯异帮助刘秀统一建国后,面对诸将争功,他独自躲在大树下,一言不发,好像是乘凉休息,实际是让功。
114、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东汉才女班昭的家庭身世及其杰出成就。
115、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
116、“后汉陈王宠善射,尝于此教弩”,这是其得名的由来。
117、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东汉四分历前后和古希腊首次出现的一些球面天文学概念以及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进行比较。
11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东汉一代不太重视货币职能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119、有关月牙泉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时期的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绵历今古,沙不填之。
120、古往今来,“慎独”始终是志士仁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门径,东汉时期的“杨震四知”便是“慎独”的典范,不因“暮夜无知者”而收受礼金,时刻自省自律。
121、第五伦是东汉时人,他家本姓田,但在西汉时,官府大量移民到关中,田氏家族也被移来,并且要以到来的先后次序为姓,所以就姓了第五。
122、他的《隶书》轴,用笔端敛平正,横重竖轻,点划谨严而不呆板,方正尔雅,时露逸宕之气,深得东汉《张迁碑》之神韵。
123、王充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4、诞生于云梦的东汉孝子黄香,在历史上被誉为“忠孝两全,天下无双”,名列“中华二十四孝”,其“扇枕温衾”的故事,流传千古。
125、东汉末年的常胜将军赵子龙,白马银枪征战沙场,历经千百年的修行,终于蜕化成龙,白日飞升。
126、我中土佛门自东汉兴起以来,曾历四次滔天法难,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所为,故称‘三武一宗’之厄。
127、东汉沅南县的设置距今已近二千年,当年该县城之故址何在?
128、在这份清单中,诸葛亮的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要知道西汉哀帝曾赐给宠臣董贤田地两千余顷,东汉济南王刘康也有私田八百顷。
129、王木木想想,不错,靠谱,一姓钟离,一姓种;一是东汉大将,一是大宋大将;一是因兵败入终南山而入道,一是因永乐大败而佯死。
130、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多采用第一种说法,又指子婴是二世长兄扶苏的儿子。
131、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三世纪初。
132、汉代洛阳城十多座城门,没有叫这名儿的,有人根据史料记载的“鸿爪雪泥”考证,查出来鸿都门是东汉皇宫的一座宫门,但具体位置有几种说法,莫衷一是。
133、东汉末年董卓兵烧洛阳后,尽徙洛阳人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
134、而刘协此时用的造纸术,虽说采用古法,却事实上是唐宋时期广泛使用的法门,东汉时代并不多见,刘协伪托为宫中流传“蔡侯纸”。
135、在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中,有一位将军比较特殊,他就是大树将军冯异。
136、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137、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在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
138、五色圆坛内封玉册,这与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白虎通义》所述相近,曾记载有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139、村民挖树根掘出东汉玄武砚滴。
140、玉牒是汉代新出现的祭玉名称,使用始于汉武帝,东汉时汉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禅之礼。
141、虽然东汉以后谶纬之学开始走向衰微,但是谶纬思想却一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
142、相传,东汉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军,还师经过大伾山,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谥大伾山为青坛山。
143、西王母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而西王母与东王公一并被祀奉则发生在东汉时期。
144、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专家曾谦认为,东汉建立后,洛阳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丝绸之路起点东移至洛阳有史可鉴。
145、范滂是东汉时代的一个读书人,为人很刚烈,又有气节,对当时的政治府财,十分痛恨,因此常常发表批评的言论。
146、问及此时,何兹全展示了山东汉子当仁不让的良士风范。
147、东汉时期的杨震是弘农杨氏发展成为一流高门大族的关键性人物。
148、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甄宇任青州从事,因清廉有为,被征拜为太学博士。
149、三国时代啊,当然,现在还不是三国,只能说是东汉末年,这一激情四射的年代,谋臣如雨,猛将如云,风云争霸,龙争虎斗。
150、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子。
151、东汉初期的气候是西汉小冰期的延续,即使有所改善,也极为有限。
152、东汉末下邳人,字元龙。
153、东汉初期,锡光、任延分别任交趾、九真太守,教其民耕稼,制衣冠履,设媒娉,立学校。
154、钱清镇,因东汉“一钱太守”刘宠的清廉而得美名。
155、一年,视离经辨志……”东汉郑玄注云“离经,断句绝也。
156、中原地区作为西汉陪都、东汉京师所在地与西汉京师关中长安,皆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57、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
158、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雄姿英发,千古传诵的周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谱写了一段优雅而厚重的历史。
159、以后,埒娄城又演变为东汉的爵离城、北魏的柳驴城和元代的坤闾城。
16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平阳府君阙,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建于东汉末年,为墓阙,坐西向东,双阙南北对称。
161、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少年时的司马懿即聪明多谋略,博学洽闻,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
162、八厨,东汉末期的八位名士,以轻财好义,任勇为侠著称。
163、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并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
164、东汉时,荀悦的《汉记》中就有“爱国如家”的说法。
165、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择主而事的较大空间。
166、东汉的荀悦对史学独立有巨大贡献,他不仅第一个建议设置专职史官,还写了汉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汉纪》,发凡起例之功不可磨灭。
167、来自后世的张广元知道结束这乱世之人乃东汉光武帝刘秀。
168、东汉刘祯的两句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把秘书人员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描写得十分形象。
169、东汉时有一个叫冯异的大将军,平定叛乱,战功卓著,当朝廷论功行赏时,他却独自坐在大树底下,不与人争功,于是人们将他誉为“大树将军”。
170、他博学多才,既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儒家学者,又是多才多艺的文士,于辞章、数术、天文、音乐、史学、文学无一不通。
171、东汉末年,曹操东征路过此地,看到龙凤双河,留下了“此乃天杰人灵、龙飞凤翔之地”的感叹。
172、我的小妹妹敬美当兵以后就在部队结了婚,妹夫是个协理员,一个很实在大度的山东汉子,后来两人一块儿转业到了太原钢铁公司。
173、东汉末年,很多文人名士有感于的黑暗,出于参与政治的社会责任感而热衷于臧否人物而议论政治。
174、东汉赵炳,东阳人。在章安一带修道行医,在民间影响极大。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