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蜈蚣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2023-07-10 来源:我们爱旅游

蜈蚣,中药材。为蜈蚣科蜈蚣属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多种原因导致的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关节疼痛;顽固性偏正头痛;毒蛇咬伤。

别名

蝍蛆、吴公、天龙、百脚、百足虫、千足虫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经。

功能

本品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主治

1.主要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关节疼痛;顽固性偏正头痛;毒蛇咬伤。

2.西医诊为恶性肿瘤、腮腺炎、泌尿系统结石、带状疱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破伤风、头痛、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结核性窦道、口腔溃疡等属痰凝经络或邪毒内盛,经脉闭阻不通者。

相关方剂

蜈蚣饯(《外科正宗》)、蜈蚣油(《疡科选粹》)、止痉散(《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蜈蚣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大剂量则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并且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

2.抗惊厥作用:蜈蚣、全蝎对士的宁、卡地阿佐、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有对抗作用,蜈蚣较全蝎作用强。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蜈蚣冲剂能促进免疫功能。高、低剂量组均有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口服适量蜈蚣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蜈蚣对急慢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抗真菌作用:蜈蚣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

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此外,蜈蚣还有镇痛、抗肿瘤等作用。

医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瞰诸蛇、虫、鱼毒……去三虫。

2.《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1.治小儿撮口,手足抽搐,可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2.治小儿急惊风,可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送服,如(《圣惠方》)万金散。

3.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

4.治疮疡肿毒,瘰疬结核,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

5.治毒蛇咬伤,配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

6.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配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同用。

7.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配伍应用

1.蜈蚣配钩藤:蜈蚣善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钩藤善于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二药合用,有较强的平肝息风、祛风通络、解痉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肝风、肝阳所致的顽固性头痛、头面部痉挛抽搐等。

2.蜈蚣配甘草:蜈蚣攻毒散结;甘草泄火解毒。二药合用,攻补兼施。用于治疗外科疮疡肿毒诸证。

使用禁忌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

1.蜈蚣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岀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岀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岀现过敏者,全身起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岀现过敏性休克。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2.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岀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勿用。

3.中毒后解救:早期催吐、洗胃;心动过缓者,可肌注阿托品等;呼吸循环衰竭者,可用中枢兴奋剂、强心及升压药;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内服蜈蚣制剂中毒,可用茶叶适量,泡水频服,或用凤尾草120克,银花90克,甘草6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