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他是历史上数得着的军事奇才,明朝抗倭名将、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提起他,恐怕连小学生都能说出他的一二三个事迹来,而“戚继光斩子”一案是人们传颂的热门话题。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件事变成了戏曲来传颂,但对于戚继光为何要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从来没有定论,直到现在还是一宗谜案。那么,戚继光为什么要“大义灭亲”?他的儿子又犯下了什么样的“罪行”而招来杀头之祸呢?
一种说法认为,斩子发生在浙江临海市,传说在嘉靖年间,戚继光串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戚继光探知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儿子戚祚国领兵在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戚祚国少年气盛,获胜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事后,戚继光下令将戚祚国推出去斩首,众将领跪在地上请求从宽处罚,留下戚祚国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忍痛斩了儿子。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打了胜仗又被斩首的戚小将军,在水井口用小石子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又在花冠岩山下修建了太尉殿。
另一种说法认为,斩子发生在台州,且被斩的不是戚祚国,而是他在义乌练兵时收养的义子戚英。也是因为戚继光认为戚英明令故犯,贻误军机,而斩了自己的义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浙江,而是发生自福建麒麟山,斩的儿子既不是戚祚国,也不是义子戚英,而是另一个儿子戚狄平。还有人说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应该就是发生在福建莆田,斩杀儿子为戚印。
对于以上几种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史学界另有看法。许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戚继光斩子之事,纯粹是子虚乌有。尤其是近年来,历史学界对戚继光是否斩子的争论不断见诸报端。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有些学者甚至为此闹翻了脸。无论如何,戚继光斩子的传说流传到现在,也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抗倭英雄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