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濒危物种,大红袍树在中国有重要的保护和管理。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措施,加强了大红袍树的保护。然而,由于该树种在野外生长地点较为分散,保护难度较大,因此在一些重要的生长地点可能设有相关的保护区、监测人员等机构和人员进行保护和管理,但不会有重兵把守。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大红袍正宗树有武警看守,大红袍母树武警看守图
1.没有看守。
2.的袍很。
3.生长在九龙窠是母树大至今有350多年的历史。
4.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5.但是虽然母树大红袍弥足珍贵,但其生长在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负责养护它的是当地茶叶局专业人士而并非坊间传说的士兵军队。
6.但是历史上母树大红袍确实由士兵把守了一段时间,那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兵荒马乱,为了保护母树大红袍,确实派了一队士兵看守。
7.新中国成立后,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也就不需要士兵把守,雇佣一农户长年负责看守养护母树大红袍。
8.到现在,看护“茶王”由当地茶业部门指派专业人士进行。
9.扩展资料现在的母树大红袍依然健康生长着,这归功于当地专业人士的精心呵护和科学管理: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
10.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
11.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12.士兵看守大红袍成了历史,但是“茶王”的传奇故事仍在延续,希望“茶王”长青,继续见证其“子孙”大红袍茶叶的辉煌。
福建为何有一棵树被投保一亿元还曾经派士兵把手?
中国最贵的树,非福建武夷山的母树大红袍莫属了。是的,世界上仅存的三枞母树大红袍就在武夷山,自古以来,这几棵树每年生产的茶叶都是直接上贡国家,时期还有士兵看守,03年的时候,更是投保了1亿元人民币,如此国宝级的待遇,其他树是远远比不上的。
很多人对大红袍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几棵大红袍位于武夷山九龙窼的悬崖峭壁上,因为武夷山地势比较高,所以这里早晚的温差非常大,而绝佳的土壤和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这里国家级的茶树,大红袍凭借着“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醇香,被奉为历代皇室贡茶。
但因为大红袍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之高,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污染使得这种无性繁殖的植物难以大规模的量产,而武夷山上的这几株大红袍,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母树大红袍,市场上所有的大红袍品都是由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或者拼配而来的,所以可见这几株大红袍多么地珍贵。
母树大红袍不仅数量上,年产量也非常有限,六株母树大红袍年产8两,据说当年毛曾送4两大红袍给美国总统被其吐槽小气,但毛后来解释说本国已经送出了“半壁江山”给美国了,美国总统才明白这大红袍的重要性,是的,不是普通人能喝得上的茶。
那如果普通人想要喝怎么办?没错,拍卖!98年20克的纯种大红袍卖出了15.68万元高价,05年则以20.8万20克的价格卖出,而07年之后,再有钱也喝不到了,因为决定停止对母树大红袍的采摘,最后的20克送给了国家博物馆珍藏。
所以你就会明白为何这么不起眼的几株大红袍,在明国时期竟然有士兵看守,以及花一亿元给母树大红袍投下了巨额的保险,这也刷新了植物保险的新纪录,所以说嘛,人不可貌相,看看马云......
关于国宝级的大红袍,也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皇帝生病了,一个状元采摘了武夷山的这几株大红袍的茶叶送去给皇帝喝,后来皇帝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将状元身上穿的红袍披在母树大红袍茶树上,而这种茶树也被冠以“大红袍”的名字。
中国最珍稀的植物,武警24小时守护,这是什么?
茶的历史在中国已经相当悠久,难以追溯本源,但饮茶的历史至少在中国文明之初就已经诞生了,“茶圣”陆羽在中国第一部《茶经》当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龙氏尝百草,发现的茶叶,并且判断茶是一种药。
茶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当中,也是培育出了各种各样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等等,而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都属于国家级良种。
这几种国家级良种的茶虽然相当的贵重,但是只要有钱还是能够买到的,然而有一种茶,就算有钱也喝不到,这种茶就是母树大红袍。
大红袍,主要产自福建武夷山,属于乌龙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不过被公认最好的大红袍,是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那三棵六株茶树,据说,在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
就在他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好在遇到了天心永乐禅寺的和尚,和尚取了一些茶叶泡给他喝,病痛突然就消失了,他考中状元之后,就来答谢和尚,在问及茶叶出处时,和尚就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披在茶树上,因此就称为“大红袍”。
那么武夷山九龙窠那几颗大红袍有什么特殊呢?这三棵六株,已经有了360多年历史了,被称为母树大红袍,这六株又共有6个品系,其中两株为无性繁殖所生,由九龙窠产出了大红袍也是即为尊贵。
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部门就派兵开始把守,新中国成立后,只有一个农户在保护,2000年武夷山替母树大红袍申报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后,母树大红袍被列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是在2006年以后,在此之前母树大红袍的茶叶还是流通市面,1998年,“豪宅教父”许荣茂就以15.68万元的高价拍下了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4月涨到了19.8万,2005年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20克又拍出了20.8万的高价。
2006年之后,武夷山就实行了特别管护,并且不再继续采摘,2005年最后一次采摘茶叶,送给了中国博物馆珍藏,不仅不准采摘,还有人特别照顾母树大红袍,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武夷山还会动用保护,可以说这颗母树大红袍是中国待遇最高的几颗茶树了。
什么茶最稀少?
大红袍最稀少,据说母树只有6棵。常年有部队把守。
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大红袍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这么稀贵的茶叶,寻常百姓哪得一见,更不用说品赏了。事实上,大红袍自从它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贡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层光环。可是,大红袍究竟是否做过“贡茶”?历史上武夷茶曾经被列为贡茶,是现在有据可查的是位于九曲溪畔的御茶园之茶,从未有过位于九龙窠的贡茶。确认大红袍的时间,最早不过1927年。1927年时是孙中山,之后是蒋介石;49年以后,便是毛了。孙中山蒋介石是否受过大红袍不得而知。解放后崇安地方倒是给毛送过。可惜的是,毛并不喜欢,据说还下了专门指示,今后不要再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固执地认为它是受过御封的“贡茶”。既然是贡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据武夷山的一些人说,早在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军人看守过,最多时曾有一个排的兵看守。前不久,还有一篇文章,记述当年一位看守过大红袍的老兵,从北方来武夷山故地重游的动人故事。几棵小小的茶树,竟要派兵看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就连名气比大红袍大的多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还没有这种殊遇呢。何时何地派兵守大红袍,未见任何史料。倒是蒋介石到过武夷山,至今天游顶上留有遗墨牌坊,也许是为了保护蒋介石安全,在九龙窠设过岗哨?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景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原寺产,统统划归附近的农场管理。于是便常有在九龙窠走动。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来。不过,是否有兵看守,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长住在那里专门看管。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茶叶局的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回忆,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学来要大红袍茶苗,是拿了省领导的批条才准许剪走5根穗条的。这样严密的管理几棵茶树,恐怕又可以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了,大红袍能不神秘吗?
大红袍在中国外交史上有何典故呢?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小气。
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扩展资料:
名称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红袍
在我国,有警卫日夜看守的最贵的三棵树是什么树?
“森林是我家,爱护靠大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例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和雾霾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而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种植树木。树木可以说是治理环境的大功臣,他们不仅能够为大地增添绿色,还可以为空气提供氧气,并且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接下来小编将和大家介绍一下我国最为名贵的三棵树,它们的价值甚至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为了保护这三棵树,相关部门为
它们
上保险,还配备专门的警卫人员。
第一棵树: 武夷山的大红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采集和制作茶叶的国家,并且生产出来的很多茶叶都是举世闻名,例如杭州的西湖龙井,黄山的毛峰,洞庭湖的碧螺春和信阳毛尖等等,茶文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这较为珍贵的三棵树之一就是专门用来生产茶叶的大红袍母树,这棵树位于福建省武夷山的九龙窠景区内,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并且这种大红袍的数量极少,到目前为止总共只有六株,其中两株还是为无性繁殖所生。
这棵大红袍母树的价格也很昂贵,在1998年,有着“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许荣茂先生曾以16.68万元拍得此树,而后这棵树的价格不断高涨。为此,这个母树产的茶叶也水涨船高,据说一克就需要一万元人民币。为了保护此树,武夷山的相关部门不仅为它买了保险,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规定,例如任何人不得采摘母树上的茶叶。
第二棵树:普陀山的鹅耳枥树
第二棵较为珍贵的树是普陀山上的鹅耳枥树,可能关于它的听说比较少,但是它却是全球的珍宝,只存活于浙江省的普陀山林中,实属罕见。
那它到底有多罕见呢?全世界上只剩下我国这一株,好歹大红袍还有六株呢。这最后的一株鹅耳枥树距今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无论是在保存物种还是增添普陀岛自然风景区景色,亦或者是代表道教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此,相关部门设置专门的管理局,并在这棵树的周边加坝维护,同时引种栽培,开展各种繁殖实验工作以更好地保护鹅耳枥树。
第三棵树:黄山的迎客松
最后一棵较为珍贵的,也是人尽皆知的树木,那就是黄山的迎客松。它位于黄山玉屏楼的左边,文舒洞的上边,依靠着青狮石生长,距今大约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被称为“黄山的四绝”之一。可以说是黄山的代表景色,亦是安徽省的一个象征。
迎客松,顾名思义,“迎接客人的松树”,它的一只“手”伸出,另一只“手”优雅的放在裤兜,体态端庄,优雅大方,就好似在迎接远方即将到来的客人。为了保护它,相关部门为它专门配备了一个护理员,由此成为了我国唯一拥有“警卫”的树木。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这三棵珍贵的树木!
武夷大红袍的传说
关于这一美名的由来,民间广为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1、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茶”。
2、大红袍茶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
3、大红袍茶树为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盖以为神仙所栽,凡人不能品尝也。
4、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当地县令于每年春季皆亲临九龙窠,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朝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待红袍揭下时茶树果然发芽!茶芽红艳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岩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有一天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急忙扶着老人进屋,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口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人们惊叹为神仙所赐的神茶。
后来却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恼羞成怒,把茶树连根铲除……老婆婆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根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根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树根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飞去,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长出了茶树……以后茶树发了,长成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红袍的来历。
6、御封贡茶: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间寻找仙草秘方,途中遇一老汉跌倒树下险遭猛虎之类,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叙述原由,老汉为报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用布包好飞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马直奔京城,将采来的茶叶煮汤给母后喝下,病情日见好转,连喝几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连下二道圣旨:一是赐大红袍一件,每年寒冬为茶树御寒,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制进贡,自此武夷山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
7、贡茶珍品:说某年有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缘,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冲泡给秀才喝,连喝几碗,就觉得腹胀减退,如此几天基本康复,秀才便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谢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状元,并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见方丈道:“本官特地来报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老方丈帮助状元了却心愿,带领大小和尚采茶制茶,并用锡罐装好茶叶由状元带回京师,此后状元派人把天心寺庙整修一新。谁知状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医无效,状元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同时派入看营,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这三株大红袍就成为贡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过。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饮用法:
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茶壶及茶杯用90度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90度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用85度开水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
第二泡用85度开水,焗泡10秒后享用。
第三泡用85度开水,焗泡20秒后享用。
效能:清热去暑,去脂肪,去火清肝,防衰老。 大红袍(岩茶)的冲泡
备器:对于大多数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紫砂壶冲泡。
洁具
这一环节对于大红袍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须把冲泡器(盖碗或紫砂壶)内外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热透,经过几次用心的试验,这都很好完成。
赏茶
无论是冲泡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茶的外形,色泽,包括干茶的香气。当然,此时香气尚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大红袍的迷人香气了。
置茶
置茶时,动作要快,尽可能地保持冲泡器的温度。
洗茶
大红袍的外形不像铁观音那么紧结,所以这个洗茶过程可以简单一些。入水之后,就可以马上把洗茶水倒出来。还是不建议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品茗杯的做法。
冲泡
在岩茶的冲泡中,高冲显得非常重要。高冲时,最好让茶叶在盖碗中能翻滚起来。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出汤
大红袍的冲泡其实简单,先是放松,然而抱着愉快,喜悦,与老友重逢似的感觉去感受茶。行云流水似地拿起盖碗,出汤,OK。完成了,感觉自己像个艺术家一样的完成一幅作品的酣畅淋漓。这泡茶汤肯定会让你的五脏六腑都服贴了。
分杯
把茶汤均匀地倒入各闻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
因为大红袍的香高,在冲泡过程中,都会有满室生香的效果,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起放置在客人面前,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双手搓动闻香杯,微微闭上眼睛深呼吸(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左)
品茶
因为大红袍名声在外,所以很多人喝茶的时候都会有点迫不及待的。这时候其实还是要把心情放平和,有欣赏,玩味之感,缓缓吸入茶汤,慢慢体味,徐徐咽下。稍静,感受喉头及下腹的感受。
名茶揭秘
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这么稀贵的茶叶,寻常百姓哪得一见,更不用说品赏了。
事实上,大红袍自从它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贡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层光环。可是,大红袍究竟是否做过”贡茶“?历史上武夷茶曾经被列为贡茶,是有据可查的是位于九曲溪畔的御茶园之茶,从未有过位于九龙窠的贡茶。确认大红袍的时间,最早不过1927年。1925年前是孙中山,1927年后是蒋介石;49年以后,便是毛了。孙中山蒋介石是否受过大红袍不得而知。解放后崇安地方倒是给毛送过。可惜的是,毛并不喜欢,据说还下了专门指示,今后不要再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固执地认为它是受过御封的”贡茶“。既然是贡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据武夷山的一些人说,早在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军人看守过,最多时曾有一个排的兵看守。前不久,还有一篇文章,记述当年一位看守过大红袍的老兵,从北方来武夷山故地重游的动人故事。几棵小小的茶树,竟要派兵看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就连名气比大红袍大的多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还没有这种殊遇呢。
何时何地派兵守大红袍,未见任何史料。倒是蒋介石到过武夷山,至今天游顶上留有遗墨牌坊,也许是为了保护蒋介石安全,在九龙窠设过岗哨?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景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原寺产,统统划归附近的农场管理。于是便常有在九龙窠走动。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来。不过,是否有兵看守,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长住在那里专门看管。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茶叶局的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回忆,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学来要大红袍茶苗,是拿了省领导的批条才准许剪走5根穗条的。
大红袍是什么啊?
一、简介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
【别名】大和红、锈钉子、油根、扁皂角
【来源】为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毛秔子梢,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通体均被锈色硬毛。根直而长,可达50厘米,常有锈色油点,断面带浅红色。茎直立,枝有棱。三出复叶互生。夏秋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聚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斜卵形,仅一荚节,被贴生长柔毛,紫色网脉明显。种子长圆形。
【性味归经】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烤出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大红袍”的由来
关于这一美名的由来,民间广为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1、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茶”。
2、大红袍茶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3、大红袍茶树为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盖以为神仙所栽。
4、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当地县令于每年春季皆亲临九龙窠,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朝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待红袍揭下时茶树果然发芽!茶芽红艳如染。
武夷山大红袍特点
大红袍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橙黄至橙红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红,叶心绿。大红袍品质最突出特点是浓醇回甘,润滑鲜活,香气馥郁,香高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
大红袍茶水
大红袍是什么啊?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 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名山胜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灵气。
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个岩茶品种,它由于叶片本身带有一股清香,可以被制成富有香味,极为珍贵的茶叶,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乌龙茶品种之一。
除此之外,广东省广州东面的凤凰山盛产一种名为“凰单从”乌龙茶。由于茶树高达一丈由于,有鹤立鸡群之感,故称单从。采摘时,条件十分严格,有“不采”说,即太阳升不采,天气热不采,早期见其芽不壮不采,阴天不采,雨天不采。它的特征是条索粗壮,轻匀挺直,粗中有细,质地柔软,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独特清香。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还曾有“病之药”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