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马派相声其实是由最早的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创立的。而马德禄是马三立的父亲。所以在现在的马派相声中,我们能看到马派的代表为:马三立和马志明。那么马派相声创立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代表的两个人还有什么其他的传人吗?一起到戏剧文化看看吧!
马派艺术的特点是“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本色、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内容上善于刻划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马派艺术,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大智若愚,高深莫测。
发展传承:
马三立,虽然门下弟子众多,但无人能继承马派艺术的衣钵,像阎笑儒、张笑勤、金笑天、张笑非、班德贵、高笑林、于宝林、常宝华、常宝丰等,亦可能大多是拜门儿的徒弟的缘故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三立是个性格演员。
其特点外人不易模仿和掌握。所以马派艺术的继承人是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马志明在相声门儿里拜的是朱阔泉(侯宝林的)。但他主要还是跟他的父亲马三立学艺。近些年他和黄族民上演了一批马派艺术的代表作,像《开粥厂》、《白事会》、《卖挂票》等,将马派艺术的风格、特点、艺术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内行评价他是有继承又有发展。
1、包袱儿绕梁三日。这是马派相声最大的特点,越琢磨越可乐,越琢磨越有意思,没有使劲胳肢人的感觉,让你随着相声的剧情自发的笑出来,不是某一句台词让你笑半天,而是那种意境让你不由自主的觉得可乐。
《开粥厂》里的马善人一直宣称自己多善多善,结果呢,没事放虱子玩,把自己身上的虱子放到别人的脖子上,还美其名曰我们既不受痛苦还不伤害它的性命,还得找个胖子,这个马善人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勾勒出来了。《卖挂票》里的马洗澡马老板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早上八点多撩开台帘一看,人都满了,原来自己没有被窝,跟后台的箱官儿一起睡,借人家的被子盖。
少马爷马志明同样继承了马派相声的精髓,在《看不惯》里,嘴里说的是我最最看不惯的,但是脸上的表情又是特别羡慕的表情,表里不一,这种例子在马派相声里比比皆是,深刻地刻画了一系列小人物的形象,而这些小人物就生活在你我之间,因此越发觉得人物活泼可爱,并没有觉得这些小人物有多可憎,虽然这些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但是描写的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包括那位抢小孩苹果、冰棍的张二伯,虽然人品比较差,但是大家觉得这些就是生活中的乐子,没觉得这个人多坏多可憎。想反,如果作品中创造的都是高大全的艺术形象,那我们自己也觉得不真实,这就是歌颂型相声不能让人笑的根本原因,因为太虚假了,没人相信是真的。
还是这个张二伯,说的每句话都不是抖包袱儿,但是每句话都很可乐,这才是真正的包袱儿,因为听众都被吸引到剧情里去了,而这个人说的话又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生活气息很浓厚,有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夸张,这样就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让听众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相声。
2、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前文说过,马派相声塑造了大量生活中性格鲜明、生动可爱的小人物形象,闭上眼睛,这些人物形象跃然眼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邻居二哥、三大爷一样,每天都会碰见。他们身上可爱的闪光的地方都被马老、少马爷挖掘了出来,经过一定的艺术夸张搬到了舞台上。
除了马老创作的那些人物,少马爷也创作出很多家喻户晓的相声人物,比如《纠纷》《雇三轮》里的王德成、丁文元,《夜来麻将声》的麻科长,《文章会》里的小马子,《大保镖》里不学无术的哥俩,《报菜名》里的嘴把式-光说不请,《自食其果》里捧哏的父亲,天天爱看打架的、交通事故、着火的。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动刻画,将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和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有人说马派相声中描写的都是小市民形象,其实这就对了,因为相声起源就是在民间,本身就不是阳春白雪的东西,歌颂型相声都是后的事了。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马派相声传承的是正宗的相声艺术,从清末一直传到现在,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相声。
3、入活不留痕迹。马派相声的入活从来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总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都是拉家常式的入活方式,没有这样入活过:比如很多人经常用的“今天我们俩给大家说段相声”;“相声讲究说学逗唱”等等。马派都是从很自然的聊天开始,然后慢慢引到正式题目上,这点郭德纲学的也不错,郭更喜欢在说正活之前加入很多以前说过的返场小段活跃气氛。
有人不适应马老的这种拉家常式入活,总觉得马老的相声太罗嗦,其实马派的相声很严谨的,里面没有废话、也不会少话,每一句话都是很有讲究的,有些包袱儿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听众都不会乐,是经过长期的舞台磨合出来的,你可以细听一遍马老的《白事会》和少马爷的《白事会》,会发现台词是一样的。
4、马派的惯口。惯口一直是马派相声的强项,不温不火、不快不慢。马派的惯口不讲究快,讲究气口,让观众听得清楚明白。《地理图》《白事会》《报菜名》《开粥厂》《卖五器》《论拳》里面都有惯口,我觉得《开粥厂》里的惯口是最难的,除了要说出什么东西,还有说数词和量词,还谁跟谁都不挨着。
少马爷的《报菜名》比别人说的菜多出来一大部分,别人说到板鸭筒子鸡就完了,少马爷的版本后面多了几十道菜。还有在少马爷和杨少华合说的《地理图》中,少马爷说错了一个地方,应该是“泰国曼谷”,少马爷说的是“开罗曼谷”,如果细心听能听出来。很多专业相声演员学惯口可能都是听少马爷的录音学的。
5、马派相声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一头沉。马派相声中逗哏的比重占的很大,有的相声你都听不到捧哏的说话,有个小段叫《追》,说的是一个胖子在大马路上追瘦子,大家都以为抓小偷呢,结果好不容易追到了,按住了瘦子说了一句:“调完级了,不请客”,很经典的一个小段,很多电台的主持人报节目时都说这个是单口相声,其实你仔细听能听到王凤山老先生“嗯,啊”的声音,原来是对口相声。
还有少马爷和谢天顺版本经典的《纠纷》,捧哏的话也是特别少。马派的相声好像不喜欢捧哏的拿走过多的笑料,因此少马爷不喜欢跟杨少华老先生合作,杨老爷子喜欢玩蔫哏,想每次说话都把观众逗乐了,听听赵伟洲、杨老爷子的《枯木逢春》就能感觉出来,但是少马爷不喜欢这种捧哏的方式,因此后来也就不合作了。说不上谁对谁不对,风格不一样,合作起来有困难。
【结束语】能够成立一个独特的相声门派,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知识也是没有办法创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