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留学生眼中的徐汇:一座充满温度的“人民城市”

2024-11-26 来源:我们爱旅游

在深秋的徐汇滨江,晨练的老人沿着步道漫步,学生们在咖啡馆里翻阅书本,街角的小公园传来孩童的欢声笑语。这是徐汇的一个小小缩影,而这片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城区,以其独特的烟火气息和人文关怀,吸引着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在华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理”),一群远道而来的留学生,也在这座“人民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与徐汇的初见:多元与便捷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叶思江是华理化工专业的一名研一学生,初到徐汇时,他对这片土地充满好奇。他惊叹于这里的多元与包容:“城市的规划很合理,走几步就能看到公园或开放的绿地,我后来知道它们叫‘口袋公园’,虽然面积不一定很大,但风景与公共设施交织,让人觉得生活舒适而美好。”

马来西亚留学生郭一婵则将徐汇视为上海的缩影:“它既展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又融合了现代都市的便捷与活力。”她特别提到,这里的生活不仅便利,还充满探索的乐趣,“每一个街区都像一幅画卷,等待被慢慢打开。”

而新加坡留学生潘俊丞在徐汇生活后,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又新又旧”的魅力,“其实我们的校园也是这样的,新建的地铁口和保留下来的老教学楼共存于校园里,但是一切又很和谐。”他喜欢夜游衡复风貌区,繁华靓丽的CBD高楼与颇具历史韵味的礼拜堂可能只有一街之隔,这样的独特体验总是让他流连忘返。

人情味与烟火气:“生活”赋予人民城市魅力

徐汇的公共空间和社区活动为留学生们提供了融入社区生活的窗口。桂林公园是潘俊丞常去散步的地方,他感慨道:“经常可以看到这里的老人用水在地上练字,还有跳舞唱戏的小团队,随处可见的这些小活动让城市充满了烟火气。”

郭一婵则喜欢漫步在武康路和思南路,那里优雅的老建筑与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她流连忘返:“这些地方不仅适合喝咖啡、拍照,更能让人感受到徐汇的人文底蕴和生活的多样性。”

华理也为留学生们搭建起了深入社区的平台,组织留学生前往邻里汇参观徐汇的适老化改造工程、在老年大学体验非遗技艺、将理解当代生活带入课堂……在体验的过程中,这些切实可见的人与事不断刷新着留学生心中对“人民城市”的理解。

在凌云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有多次志愿服务经历的马来西亚留学生许洲恺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是没有社区养老这一说法的,社区中老年人其乐融融、学无止境的氛围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在凌云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揭牌成为国际学生文化实践基地之际,郭一婵还赠送了学校一幅书法作品“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传递着跨文化的友谊。

郭一婵为老年大学赠送书法作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潘俊丞通过学校一直以来与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合作,成为小学生们课后社团的“小老师”,将电子积木实验带到小学生课堂:“因为我自己是学电子相关的,就会教他们电子积木怎么搭,怎么去看实验现象,还会给他们介绍一些原理,虽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能让他们对这个感兴趣,我觉得就很好。”

潘俊丞为小学生们上课

在留学生们眼中,“人民城市”不仅要让人在城市中住得便捷舒适,更应该是一座真正属于人民的城市。叶思江特别提到,他在课本和社区中认识到人人都可以参与社区建设时的感受:“居民可以参与社区建设,提出自己的需求,这种开放和包容,让我感到新鲜而感动。”

郭一婵是一名环境设计专业方面的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海绵城市、口袋公园、滨江步道等城市规划建设总是让她感到新奇和赞叹,她也期望在毕业后可以投身相关的行业,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一角。

从绿地公园到历史街区,从便捷的交通到温暖的社区活动,留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经历看到了徐汇的另一面:这里不只是高楼林立的上海缩影,更是一座充满温度的城市。在他们的眼中,徐汇用细致而贴心的设计,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民城市”的真谛——城市为人而建,也因人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