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体会

2020-11-09 来源:我们爱旅游

  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对弱势群体友好的社会;只有每个人都跟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年来,特区政府实施精细协助弱势社群的理念,构建及健全相应的机制,加大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

  老有所养,跨部门联动协助,增进长者福祉。近年来,特区政府加快落实“20xx至20xx年长者服务十年行动计划”,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小组,有序跟进了450项短中长期措施。在个人所得方面,综合特区政府的各项福利措施,每一位老人家每一年实收73190澳门元,每月平均达到6099澳门元。包括独居长者的计划、长者日间中心家居护养服务、各类的长者院舍在内的各类服务,应有尽有,在全社会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弱有所扶,真金白银补助,加强对残疾人士关怀。特区政府自20xx年开始实施《残疾人分类分级的评估、登记及发证制度》,提升公众对残疾人士的关注。“普通残疾津贴”及“特别残疾津贴”每年发放一次,补助力度逐年调升。残疾人士在就业、医疗等方面,也享有多项优惠政策。

  幼有所育,15年免费教育,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从20xx年起,特区政府全面落实推行涵盖幼儿、小学和中学的15年免费教育。加上从婴儿出生开始的补贴,教育过程中有倾斜的补偿,系列措施环环相扣,充分保障了婴幼儿得到适切的照顾、学生取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每个孩子得以健康成长,也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住有所居,重视居民住屋需求,务实推进公屋建设。特区政府全力落实“居有其所、安居乐业”的施政目标。20xx年设立公共房屋事务委员会;20xx年颁布《经济房屋法》;20xx年进行修订,把“先审查后抽检制度”改为“先抽检后审查制度”,加快了行政审批流程;20xx年再次修法,20xx年11月《修改第10/20xx号法律》获立法会通过;20xx年8月《社会房屋法律制度》获立法会通过。在经屋建设方面,20xx年经屋数目为37212个,比20xx年的24558个增加52%;在社屋建设方面,20xx年社屋数目为14020个,比20xx年的5954个增加1.35倍。20xx年12月至20xx年9月,领取钥匙社屋家庭共9381户。

  病有所医,扩大医疗服务供给,补助居民医疗开支。20xx年特区政府财政按医疗保健职能的开支为28.4亿澳门元,20xx年为73.9亿澳门元。因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从20xx年开始,扩大了非牟利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的受惠人群,调升资助金额。推出“医疗补贴计划”以来,居民和业界反应良好。人口与医疗供应的相互指标维持在一定水平,每千人口对应的医生比、护士比、病床比等指标近十年总体呈上升趋势。

  一个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会,正在澳门变得日渐鲜活。

  此外,特区政府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设立“人才发展委员会”,推进精英人才培养计划,重视专业人员培养与发展,鼓励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着力培养科技人才,推出“千人计划”……“人才建澳”由理念上升为战略。特区政府还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成立“检讨重大灾害应变机制暨跟进改善委员会”,修订《澳门民防纲要法》,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部门应急预案,编制《澳门特别行政区防灾减灾十年规划(20xx-20xx)》,更规范、更全面地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六大民生长效机制”,让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正如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所言,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多点支撑、多重覆盖的民生保障网络已经初具成效,为澳门经济社会和谐善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