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2023-08-15 来源:我们爱旅游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mm,地表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强,水源短缺;地下沉积层深厚,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塔里木盆地从外向内地表物质结构由砾石过渡到粗砂、细沙、粉沙;地形由冲积扇过渡到冲积平原、沙垄、沙梁和流动沙丘。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1949年后,为了加强塔里木盆地周边灌溉农业区与城镇的联系,先建设了环盆地公路,后又在该盆地内部兴建了数条贯穿盆地的高等级公路。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分析塔里木盆地中部以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为主的原因。 (2)根据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推测塔里木盆地地下水的来源。 (3)简述塔里木盆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水、土条件。

(4)塔里木盆地的公路容易遭受流沙掩埋,指出为减少流沙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解析】

(1)解题此题首先需要从图中判断出该河流域的降水分布特点,北部支流多,降水多,冰雪融水多,然后从该地所在区域,从降水来源方面分析其原因,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多。

(2)从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有适宜的水温,水质好,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答案】(1)塔里木盆地中部远离高山、高原,河流难以将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搬运至此;风力从远处运送来的多为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砂石内外受热差异大,易破碎、分解,使颗粒逐渐变得细小

(2)高山冰雪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下渗成地下水;昼夜温差大,夜晩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在地表和沙层的空隙中凝结下渗;少量的大气降水下渗。

(3)土质疏松,沙层空隙大,保水、保墒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受风沙危害,土壤沙化严重;降水稀少,冰雪融水量小;地下水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水资源严重不足。 (4)在公路两侧种植固沙植物,修建(草方格)沙障:公路两侧修建挡风墙拦沙;在公路上修建明洞(或称地上隧道)保护公路。 【解析】(1)塔里木盆地中部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尘来源有两种,其一是外力搬运作用,因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力作用强;河流短小,径流量小,多为季节性河流,下游断流,所以流水搬运作用弱,不会将细沙、粉尘带到盆地中部,主要应为风力搬运作用。

1 / 6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其二是本地砂石因受物理风化、侵蚀作用分解、破碎形成细沙和粉尘。

(2)地下水一般由地表径流补给,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补给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昼夜温差大,夜晚水汽冷凝在地表沿空隙下渗形成地下水。

(3)水源条件: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冰雪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材料显示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成本高,水源不足。土壤条件:塔里木盆地因为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沙质土壤为主,肥力较低;土质疏松,不利于保湿;土壤沙化严重,多风沙危害。 (4)减少流沙危害可从生物、工程两方面入手。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网。工程措施:修建挡风墙、地上隧道,用以挡风拦沙;修建草方格沙障用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km,最深处6009km,平均深度2268km,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材料三 西藏的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其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价格都普遍高出内地近一倍左右,随着交通布局日益完善,西藏物价偏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 (1)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藏物价普遍较高的原因。

(3)从自然灾害多发角度简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4)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对大峡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作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外力作用)长期受雅鲁藏布江河流水侵蚀下切。 (2)西藏的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由于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制约,西藏与外部的联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运能低、运输成本高,造成西藏地区物价偏高。

(3)川藏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横断山区及藏东南强震多发,极易造成铁路损毁,强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加剧了灾害;铁路沿途跨越众多雪山高峰,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暖使得冰雪消融加剧,再加山区多暴雨,山区泥石流发生次数增多。

(4)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使大峡谷地区垂直自然带齐全完整;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使许多古生物物种得以遗存;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 【解析】(1)从内外力共同作用进行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

2 / 6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从外力作用来看长期受雅鲁藏布江河流水侵蚀下切。 (2)主要从当地的物资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分析回答。西藏的气候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由于山地多,冻土多,运输条件差,西藏与外部的联系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运能低、运输成本高,造成西藏地区物价偏高。 (3)结合当地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发。川藏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横断山区及藏东南强震多发,极易造成铁路损毁,强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加剧了灾害;铁路沿途跨越众多雪山高峰,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暖使得冰雪消融加剧,再加山区多暴雨,山区泥石流发生次数增多。

(4)水汽可以通过山谷进入内陆地区。主要分析降水多,气温高带来的影响。气温高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山麓海拔低使大峡谷地区垂直自然带齐全完整;落差大,水量丰富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气候变化大,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使许多古生物物种得以遗存;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解析】

(1)解题此题首先需要从图中判断出该河流域的降水分布特点,北部支流多,降水多,冰雪融水多,然后从该地所在区域,从降水来源方面分析其原因,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多。

(2)从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有适宜的水温,水质好,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3 / 6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

(2)本题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回答。

(3)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 km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

4 / 6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

(1)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 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青藏高原海 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 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

(2)由图可以看出,甲地年均温高 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 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 会危及铁路路基稳定。

(3)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5 / 6

高考一轮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综合题专题训练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解析】(1)从图中引水渠分布看,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可以得出河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者说西南高、东北低。 (2)因为黄河含沙量大,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引水入灌渠后,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因而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