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生课堂机会平等的研究

2023-12-03 来源:我们爱旅游
2019年1月第2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Jan.2019NO.2【教师观点】

学生课堂机会平等的研究于桓1,郜舒竹2,金晓婉3,王露2(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37;2.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37;3.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北京100053)

摘要:“变教为学”课堂教学倡导“课堂平等”的教育理念,期望每一位学生拥有平等机会,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结果。课堂教学试图赋予个体平等,力图实现课堂平等,期望学校平等和社会平等,进而勾勒出未来文明社会的美好景象。

关键词:平等;机会;变教为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2-0206-04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让

[1]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里的“公平”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是指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资源;从微观角度来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和实际的课堂观察中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在真实的教育现场中,存在着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甚至有些是人为造成的。例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多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参与机会往往比坐在后排的学生多;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比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机会多。那么,导致课堂不平等的因素是什么?为何要实现“课堂平等”?如何实现“课堂平等”?

一、不平等的因素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这些不平等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社会历史因素、教师情感偏好因素、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方式差异因素、班级现实因素、教师家长观念因素。

(一)社会历史因素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中国教育取得了诸多成就。虽然科举制度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若仔细分析,会发现通过“考试”折射出一些不平等的现象。由于社会节奏的高速发展,竞争压力不断上升,人们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和考试的结果,强调知识的容量和深度,基于单一的、静态的评价取向,导致在学校中广泛采用快速、简洁甚至是枯燥的方式来“夯实课业内容”,这其中不可避免的导致教育缺乏对“学习个体”的关注以及学习过程的关注。在“标准”“分数”、“升学率”、面前,学生被人为地划分成三六九等,被“不平等”地看待,这种“不平等”延续到日常的课堂中,导致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不平等”。

(二)教师的观念及情感偏好因素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青睐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期望获得正确的答案,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师出于对教学效果等客观因素的考虑,更喜欢叫表达能力强、声音洪亮、大方得体、自信外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其互动交流。久而久之,教师给予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课堂关注。这种关注具体表现为: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目光的注视、耐心的倾听、丰富的态势语、温柔和蔼的态度、鼓励式的评价等。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机会的不平等。

(三)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方式差异因素每个学生的出身、成长背景、家庭环境、文化不同,父母的身份、社会地位、阶层、水平、学历、经济能力等各不相同,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性格、思维、能力、学识、眼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从性格角度来看,有的学生愿意表达与展示,有的学生更青睐观摩与倾听;从思维角度来

收稿日期:2018-04-23

作者简介:于桓(1992-),女(汉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研究;郜舒竹(1961-),男(汉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研究;金晓婉(1992-),女(汉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主要从事科学教育与综合实践教育,现就职于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王露(1993-),女(汉族),甘肃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小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

-206-

2019年1月第2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Jan.2019NO.2看,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有的学生思维严谨,深思熟虑;从能力角度来看,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善于解决问题。自然天赋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而现实的课堂教学可能无法满足个体之间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的任务设置、活动的方式、问题思考的时间等只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学习的机会不平等。

(四)班级现实因素

自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度以来,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1)教育人口数量巨大,教育资源却相对缺乏,导致了大班额的出现。在班级规模较大,以“讲授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给予每一位学生应有的课堂关注,很难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难平等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很难做到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机会的平等。(2)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目前教室座位的编排大部分是“秧田式”,座位靠近教师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课堂参与的机会更多。相反,离教师远的学生或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容易被教师忽略,甚至是遗忘,获得的机会相对较少。(3)从课程时间与容量的角度来看,学校安排40—45分钟一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教师为了抓紧课堂时间,讲完所有的知识点,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班级现实因素也是课堂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二、“课堂平等”的理论解读“平等”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泛指地位相等,如:

[2]平等互利,男女平等。”2000年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提出了6个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就是平等性原则(equityprinciple),这体现了美国数学教学对“课堂平等”问题的重视。《标准》中提出的平等性原则主要是“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抱有高的学习期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3]和支持,平等需要包容差异,帮助每个人学习数学。”平等是人权的首要价值,是实现个人自由的现实基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平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的祥和与稳定。有关“平等”的理论,在罗尔斯思想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罗尔斯思想下的“平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发表了《正义论》,全面地阐述了自由平等、公平机会、差别对待的理论,反对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因为功利主义无法保证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公平分配,导致贫富两极分化。[4]《正义论》包含两大

原则:第一是自由平等原则,第二是机会公正和差别原则二者相结合。

罗尔斯在论证自由平等原则时始终强调把自由、平等放在第一位,平等不能受任何因素的牵绊。在论证机会公平和差别原则时,罗尔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公平的机会和相同成功的可能性,在承认个体差异和客观的社会差异的前提下,缩小最不利者和有利者之间的差距。罗尔斯通过差别原则,最先关注并改善最不利者的处境,缩小与有利者之间的差距,从而调整整个社会的平等问题。[5]罗尔斯的平等理论从社会层次提出了两大原则,这两大原则不仅是解决社会平等问题的重要理论,同时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重要启示,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平等”的实质内涵并将“平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努力缩小学习能力较强者和学习能力较弱者之间的差距,给予学习能力较弱者更多学习上的支持。通过个体平等走向课堂平等、学校平等、社会平等。

(二)“变教为学”理念下的“平等”聚焦到“变教为学”教学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堂平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1)要保证学生的课堂表达机会平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教师不要因为学生一时说不准确、说不完整、说不清楚而放弃让学生表达的机会。相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生生对话”的机会,因为机会等于能力。教师要坚信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在不断的练习下,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升。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公开场合表达的能力,锻炼学生有信心地表达的能力,锻炼学生有理、有据、有序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不再感到紧张和拘谨。(2)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平等,受到教师关注的机会平等,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受到教师关注,使他们在自身原有的认知与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后,都能发挥各自特长及内在潜能。(3)在学习结果方面,并不是因为给学生平等表达的机会、平等活动的机会、平等关注的机会,要求全班所有学生最后达到统一的标准,而是期望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学习结果,即将原有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进行比较,在原有自我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三、如何实现课堂平等

实现课堂平等,教师要树立课堂平等的理念,在主观态度上尊重每一个学生,改进教学组织方式,家长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要有完整的认识。在操作方法上,要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起点平等、过程平等,最终在结果上获得各自的发展。

-207-

2019年1月第2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Jan.2019NO.2(一)“平等”理念的树立理念在先,方法无限,教师要树立“课堂平等”的教育理念,把“课堂平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首先,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平等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与效率相比,机会的平等公正在先。教师要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化成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保证每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与他人表达的机会,保证每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活动的机会和受到教师关注的机会。

从主观态度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种族、肤色、成长环境、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父母的社会地位,教师都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抱有美好的期盼,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以尊重人、锻炼人、发展人、培养人为最终目的,减少评比,减少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的现象。教师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各具特色的,努力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平等”的课堂环境下,都能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从教育观念上,教师和家长不妨把“学生的发展”理解的更为宽泛一些,用多元评价取向看待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既包括学生学业成绩,也包括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社会化发展水平。就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经验的不断形成和改造。学生的生长不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相接触的

[6]过程,而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多元的成长需求,用发展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淡化分数与排名,减少孩子之间的攀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改进教学组织方式

针对大班额课堂教学的不足,1920年美国伯克赫斯特创建了“道尔顿制”;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特朗普教授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特朗普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小班化教学都试图寻找一种既高效又能关注到个体差异,同时实现课堂平等的途径。[7]从学校层面上来讲,推进小班化教学,增加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增加每一位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从教师层面上来讲,将单一“讲授”课堂教学转化成“引发”课堂教学,将单一的“标答示范”转变成“集体论证”;从学生层面上来讲,将“静态”的“听讲”转变为“动态”的“活动”,将单一的“回答问题”转变为“同伴交流”“汇报展示”、、“合作交流”,将已有的“秧田式”就坐方式转变为“组块式”、“马蹄式”等就坐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和学生空间分布的改变都为生生互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增加了生生互动的可能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

(三)具体方法的实施1.“变教为学”实现起点平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并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

机会,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师生对话”只能保证部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总有人争前恐后地举手与教师主动地交流,总有人因为不敢说、说不清、怕出错而错失交流的机会。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会造成有的学生表达能力极强,有的学生胆怯、紧张,不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要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化成以学生活动为主,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对话”,减少“教师直接讲授”增加“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8],减少“师生提升”增加“生生提

[9]。教师要力图做到在尊重学生差异的情况下,不升”

管学生表达的好与坏、对与错、清楚与否,首先保证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和同伴、和小组内成员表达的机会,即学习起点平等。

2.突出学生活动,实现学习过程平等。“讲授式”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倾听、观看为辅。教师在课堂中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关注。由于时间有限,教师通常选择在台前演示,挑选1—2名学生协助教师完成,其他同学坐在座位上倾听。这样的活动并没有让学生亲力亲为的“做”。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观,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都解释了“儿童的认知来源于动作”,要在“做”中获得直观质感的体验,体验知识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过程,收获宝贵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要在学习起点平等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过程,即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减少“师生活动”增加“生生活动”,以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多样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具体表现为:画图、剪纸、折纸、搭配、拼摆、粘贴、称重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他们不再是“冷眼的旁观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和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而是全员动手参与课堂活动的始终。

学生小组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明确任务。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面对全班“讲授”,其主要任务是巡视、观察、指导,也就是把“讲”的任务转化成对学生活动的“关注”。教师在巡视时,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进展,指导有疑问的小组,记录小组与小组之间共性的问题,等等,特别要给予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更多学习上的支持与鼓励,缩小学习能力强者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受到教师的重视,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在“变教为学”课堂教学中都受到教师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即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学习过程的平等。

3.各自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学习起点平等、学习过程平等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地展开学习活

-208-

2019年1月第2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Jan.2019NO.2动,引发学生产生多样的想法,得到多样的学习作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学习潜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令自己满意的学习结果。但是“平等”的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全相同”、“取平均”、“大波轰”,最终每一位学生达到同样的水平,获得统一的标准。在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过程的前提下,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发挥各自不同的学习潜能,展示各自不同的特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最终通过个体在课堂中拥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课堂平等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的平等,期望学校和社会走向更加平等。人们今后在平等、民主、和谐、法制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勇创未来,以实现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活动、人人有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00.

[3]The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PrinciplesandStandardsforSchoolMathematics[S].The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Inc.2000:12-14.

[4]张祎.罗尔斯《正义论》及其现实意义[J].人民论坛,2011,(11):214.

[5]韩晓贺.平等的维度———罗尔斯与当代西方平等主义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12):9.

[6]胡定荣.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41.

[7]侯立元,高光.课堂师生互动不平等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111.

[8]黎颖,郜舒竹“.变教为学”视角下的教师角色[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9):7.

[9]于桓,郜舒竹.提升也亦变教为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3):10.

StudyonStudents'EqualOpportunityinClass

YUHuan1,GAOShu-zhu2,JINXiao-wan3,WANGLu2(1.SchoolofEducation,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37,China;2.ElementaryEducationCollege,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37,China;

3.KangLeLiPrimarySchool,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ChangeTeachingforlearning\"classroomteachingadvocate

\"classroomequality\"conceptof

education.Everystudentshaveequalopportunities.Everystudenthaveactivities.Everystudentsareconcernedbytheteacher.Everystudentcangetsatisfyingresultsonthebasisoftheoriginal.Classroomteachingtriestogiveindividualequality,tryingtoachieveequalityinclass,expectingschoolequalityandsocialequality,andfurtheroutlinesthebeautifulfutureofcivilizedsociety.

Keywords:equity;opportunity;changeteachingforlearning

-2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