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十三章 会计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分析

2022-04-17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十三章 会计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分析

重点与难点

通过案例,掌握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典型案例

[案例1]

(一)案例综述

某冶炼锑品化工厂因涉嫌重大偷税问题被该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至此,对该重大偷税案的查处工作取得了首场胜利。该冶炼锑品化工厂成立于1996年,先后投入资金230多万元,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于1999年9月宣告破产。经营期间,该厂的几个股东利欲熏心,铤而走险,置国家税法于不顾,干起了偷税的勾当。国税部门早就怀疑其有偷税嫌疑,但一直苦于没有充分的证据。2002年6月底,国税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该企业有重大偷税行为。接到举报后,该县国税局立即派员对此展开明察暗访。在掌握了该企业设有内(即真账)、外(即假账)两套账的情况及“内部账”存放的确切地点后,该案稽查人员发动政策攻势,责令其会计将所谓的“内部账”交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该厂竟是一户靠隐瞒销售收入发家的“偷税专业户”。经

初步查实,该厂在1996~1999年期间,为应付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检查,逃避责任,设置了所谓的“外部账”,将小部分收入通过“外部账”反映出来,掩人耳目,而实际上则在暗暗实施见不得人的偷税行为。它们将大部分收人通过“内部账”反映,其资料仅由

几个股东掌握。在此期间,该厂共实现销售收入493万元,为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在账面上仅体现销售收入187万元,共隐瞒销售收入306万元,偷逃增值税税款52.02万元,偷税数额为应纳税额的65.83%。此外,该厂连账面上体现的应交税金都未缴足。经核实,该企业经营期间共计应向国税机关缴税27万元,但仅向税务机关缴税12.6万元就草草了事,欠税达14.4万元之多,主管税务机关多次催缴未果。该企业的偷、欠税行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次检查中,该企业共计应补税

67万余元,滞纳金达150万元。鉴于此案涉税金额较大,偷税比例巨大,已触犯刑律,依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中“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依照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处罚”的规定,县国税局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分析与提示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境界和水平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加深和加强,职业道德境界和水平才能从“自私自利”到“公私兼顾”,进而达到“先公后私”,并最终实现“大公无私”的最高境界。

[案例2]

(一)案例综述

安徽王某,23岁,大学专科毕业后分配到某市一国债服务部,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1999年5月11日,王某偷偷从金库中取出1997年国库券30万元,4个月后,

王某见无人知晓,胆子开始大了起来,又取出50万元,通过证券公司融资回购方法,拆借人民币89.91万元,用来炒股.没想到赔了钱。王某在无力返还单位债券的情况下,索性于1999年12月14日和15日,将金库里剩余的14.03万元国库券和股市上所有的73.7万元人民币全部取出后潜逃,用化名在该市一处民房租住隐匿。至此,王某共贪污1997年同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于2000年1月8日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二)分析与提示

(1)这说明该会计人员在学校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丝毫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内心深处没有构筑道德的防线,或者说道德防线十分脆弱,不堪一击。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分析。该会计人员违背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此外,此案也说明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情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3)要进行三个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对潜在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