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
直在别人和自己的忽悠中前行。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书中让我们了解到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如何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种族清洗,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与此相比,在伊甸园里偷吃个苹果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如果人类有原罪,这才是原罪!书中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爱说闲话(gossip) 让智人更聪明,从而灭了其他人类。
在后农耕时代,人类对记账的要求催生了文字及数字符号的发明,而在计算机时代0、1两个数字又构成了所有数字信息的基础。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最初发明,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但书中说小麦驯化了人类那段就很扯了,好像小麦有意识似的。
货币、帝国、宗教对人类融合的影响及塑造是非常有趣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宗教部分,更激起人对一些相关话题的浓厚兴趣,比如像基督教这样在早期可以说是充满暴力的一神教,最终为什么会完胜相对宽容的多神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必然,甚至是切合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个人觉得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它引发人的思考,其知识性的叙述甚至结论性的成果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诚意,觉得他是在认真思考那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和现象,并不是以偏概全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到近代部分,越来越有趣了。科学和帝国相互助力,终于使西方文明今天能够主导世界,资本对战争及世界格局影响,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对人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真是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人类简史》读后感: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花了两天时间拜读了最近超热的一本书《人类简史》。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当时我是比较排斥的,用这么薄的一本书来描述人类的历史,有点异想天开。看完书之后,我路转粉了,不由得为作者宏大的思维所拜服。 这本书整体来说,是紧紧抓住了一点,就是\"趋势\"。 人类由动物发展为上帝,一共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趋势浪潮:
第一次趋势是\"认识革命\",使得人从食物链的最底层走向了最高层。
第二次趋势是\"农业革命\",使得人口极大的提升,占领了全世界。 第三次趋势是\"科技革命\",正是我们现在所在经历的这个时代。 这里想着重谈一下科技革命的时代,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书中指出,科技革命时代的趋势是资本和科技的循环,资本投入科技,产生超额产出之后,再循环投入科技,从而产生了指数级爆炸式的增长速度。这个循环成立的关键就是不断涌现的科技发现,500年来,科技也从来都没有辜负过我们。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列举了现今世界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细细一数,居然发现一大半是科技公司。我也看到了身边很多的例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因为这个已经不是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刚需。
书中还提到了银行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社会关系中,如果A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然后拿着计划向B去借钱,B是不会借的。但在科技革命的时代里这个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资本的高速循环,推动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对未来的乐观心理,在这种乐观心理的驱动下,B就有可能借钱给A,无数的机会就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社会也因此进一步加速发展。这个角色B往往就是银行。作为一名银行科技员工,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使命和责任感,原来我们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是可以和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而且这个基础的使命也能给职业发展以指引。
听说目前《人类简史》这本书的阅读主力是创业者们,因为创业本质上就是一个追赶趋势的过程,而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的理清这一点。我觉得对趋势的了解对每个人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一部分解答为何而工作这个关键的命题,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得到成长。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
这本书是尤瓦尔·赫拉利编写的,主要是从10万年前到21世纪的人类发展史。
书里面观点特别独特,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在书中第十九章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里,描写了人类生命的意义。 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
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不论是创业者想要开新公司,或是中世纪的人想要读经、参与圣战、兴建新庙,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都只是错觉与幻想。
其实就像书中说的这样的,生命意义是个人自我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生命意义的理解,所以我觉得爱因斯坦说的那句can be counted counts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说的特别好,因为意义这个东西源于个人,所以你自己才是最了解他的。 在书中第二十章智人末日里提到,有三种方式了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并且这这里说明了很多科幻小说描写未来的场景就是宇宙飞船和人工智能这些,并没有考虑到生物工程,当一个人比我们各方面都强10倍的时候,虽然他是来自于我们但是其实他已经是新的物种,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会如何面对我们。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
每晚睡觉之前都会读上一会儿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姑且不管好坏,至少这是一种能让我快速入眠的方式。读上大概45分钟左右,眼睛就已经不听使唤了!
最近在读《人类简史》,本书又给我打开了知识认知上的又一扇门。我一直认为,所读的书不见得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但是有很多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认知这个世界,人类的过往,经历,以至于未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初拿到《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第一感觉上#“厚”,太厚了。而且粗略一翻,每一页文字都非常多,很少插图。便知道,这两本书肯定会花很长的时间来看!但是从这两本书的思维导图让我感受到,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将
会用这两本书为我开启认知的一扇大门,这两本书将会为我构造多么宏大的人类认知观!
看书的速度实在是比较慢的!最近刚看到,有关智人的历史,内容太多;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数10万年前的智人,由于没有掌握火,不能煮熟食,而且食物短缺,能够为智人提供能量的高热量的甜食,少之又少,那时候唯有熟透了的水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一个智人女子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搜寻实物,发现一颗已经熟透了的苹果树,那么这个时候,她的第一选择肯定会先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因为如果被其他的大型动物发现,那么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这种对高热量甜食的喜爱,乃至于吃到吃不下的习惯,恐怕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无法抗拒甜食的原因,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特别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是,数十万年前的智人却没有肥胖这样的健康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他们为了躲避大型猎物的追杀,必须让自己跑的更快,更灵活;也比如他们因为食物短缺,不会固定的进一种类型的食物,而是多种杂食,也就不会因为食物不均衡而引起健康问题;也比如他们在生存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搬迁,如果因为肥胖等健康问题导致行动缓慢,那么这部分人注定会被部落遗弃;等等!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就注定了我们的健康会出问题,这是DNA遗传无法控制的! 我们现代人能够控制的东西太多,食物方面,可以做到针对自己的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会因为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元素而进食各种不同的食物,对甜食的喜爱也是深深的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现代人也不用躲避大型动物的残害,也不用把自己锻炼得异常灵活去跟其他捕食者竞争;现代医疗的发达,也不会让我们因为一些小疾病而被家人或者社会遗弃。总之,现代社会的安逸,确实让我们在某方面已经比不上我们的祖先:智人;DNA的遗传变异也在慢慢发生!但是,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也在不断的意识到种种问题;
关于,现代人的很多喜好,也许我们并未意识到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很多行为都是从我们远古的祖先:智人身上遗留下来的,这样的行为或者喜好,都是刻入了我们的DNA的。
读书,确实让我认识到了以前毫无意识的一些事情、行为或者习惯!也许下次,有人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甜食,我就可以回答他:这是我们远古祖先:
智人遗留在我们DNA里面的!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以上均为个人拙见,同有《人类简史》的爱好者,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
不管是从语言还是从内容上,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不枯燥,脑洞大开,想法不一定正确,却非常有启发性,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至今,想得最多的,应该还是存在的意义这件事。还记得二三年级的时候,问老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老师惊呆了,然后笑笑不语。这确实是个不好回答,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最应该去问的,或许都是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给出答案,可能穷极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找到这个意义。或许没有意义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只是这历史长河里,不起眼的一粒尘埃,来去都是那么悄无声息,无足轻重,就像一朵花的开谢在我们眼里的样子,我们不会去想,这多花有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与自己而言的意义。
当用更宏观的角度和长度去看待生命,忽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重要。意义这个课题,这么多年来,纠结不出答案,答案出现的必要性,似乎也失去了,不再像以往那样揪着我的心,我只愿细水长流,静静的看着时光滴答滴答流逝,等待着生命的尽头,期待着那个尽头是不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6
如果在河边发现了一头狮子在饮水,尼安德特人会发出叫声警告其他猴子:河边有狮子,赶紧上树。我们智人就牛逼多了,发出的声音里不仅仅包含河边有狮子,还会描述一下这个狮子喝水的状态,喝水的时间,有几个同伴。我们智人还会八卦自己群体里的其他成员,这样大家就知道,哪位比较靠谱,哪位力量大,哪位比较狡诈,在他们下次协作捕猎的时候,就会选择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当尼安德特人看到智人将奔跑的野兽驱赶到峡谷里,堵住它们的后路,轻松获得大量食物,这些都是尼安德特人不敢想象的,充足的食物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那一刻,他们已经被智人远远甩在后面,上帝再一次眷顾了我们。
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灭绝,退出来历史的赛道。智人在澳洲和美洲先后登
陆繁衍,所到之处,大型动物纷纷灭绝。 从人类到上帝
曾和我们并行竞争的其他人类,最终退出了赛道,淹没在历史的浩瀚中,此刻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的渺小和幸运。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读这本书的感受,她说只记得一个词:故事。是的,我也有同感!认知革命是本书的第一部分,像是星星之火,在黑暗中闪烁着稀疏的光芒,但是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值得我们为之等待。 随后章节的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讲的则是人类扫清竞争对手后的发展,农业时代的采集狩猎,生产力发展,人类的融合与扩张。最后一章是科技革命。看到人类的无知、工业革命巨轮在狂奔,科学技术的超速发展,这些都是我所听闻的,不觉得很精彩,但是本书最后几十页,让我心生恐惧,从人类改造DNA开始,他不断再提一个疑问:人类为何要画地设限? 人类为何要画地设限?
人类是前所未有的物种,我们可以改造物种,我们可以让小鼠背上长出人耳,我们可以发荧光水母的基因导入一个兔子的胚胎,创造出会荧光的兔子,我们还可以把尼安德特人复活,这曾经被我们消灭的兄弟,我们是否有责任让其重现? 为何要画地设限?我们为什么直接用上帝之手改造一切?为何要画地设限? 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成神,事实上,我们正在往这条路走,甚至是狂奔。我们已经明白了,快乐与任何外在的事物无关,仅仅与血液中流淌着的三种激素有关: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我们的记忆可能储存在一个小小的芯片里,不需要进食,只需要能量,我们的快乐可以用电信号代替,当人类失去一切欲望,我们不再竞争、战斗、饥饿、做爱,我们,还是人吗?我们当然不是人,那是无机人。
我们智人也会消失,我们会演化成另一种圣物:生化人。 第一次看书感到了恐惧,未来,真的会好吗?
据说#年,世界上一小部分人会实现永生,为什么是一小部分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他们会优先享受到人类最新的生物技术:我猜测可能是:有机长生(冰冻、克隆、记忆储存),无机长生(仿生+芯片,肉体已不再,但是,你还是你,你的思维得以保留和延续,你也突破了人类的极限,成为另一个空间里的“人类”)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人”这个字为什么是一撇一捺,而不是用这个“大”字,“大”字不更像一个人的形象吗?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可能是人类的发展是不断解放双手,靠着双脚一路奔跑来的,还有双腿之上的大脑,人类真正需要是这两个东西:不断前行的脚步和充满想象的大脑。 认知能力
说到这四个字,我想到前一段时间,结束了上一段恋爱,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总是督促她读书和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她不断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这个世界绝对不属于简单之人的,人也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或许是我沟通的方法不对,亦或是没表达清楚让她学习的目的。天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文章,称中年人花费4个小时人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简直是无聊,我看罗振宇根本没有理会,我觉得这篇公众号的作者或者作者,可能不是特别懂罗辑思维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初衷,罗胖也没有站在道德上的制高点,鼓吹什么邪门歪理。人家就是一个把握住趋势的商人,他的每一段视频和音频都在推荐某本书或者某个商品,这你不能说有错吧,大家去看跨年演讲,最终目的也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拥抱。公众号有段文字对:获取知识靠听,很是不屑。哈哈,你看这是啥?
其实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学习,都无关知识的载体本身,读书的数量和参加培训的数量,也只是一个客观的数字,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掌握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如果知识陈旧或者无用,越多越是负担。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年春节,我在回家的高铁上,开始阅读慕名许久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书的推荐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赫拉利无疑是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的能力、本来应该成为宇宙间‘正能量’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灭天地的人类洪水’。他对人类完全无视家禽家畜的感受,用种种变态的养殖方法获取美味的行为提出的几乎声泪俱下的控诉,显然不是故作矫情,而纯粹是出于一种大慈大悲。”彼时,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假如人类都能听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赫拉利的教诲,尊重自然,也许就不会发生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也许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这
场灾难。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具体是一本什么书呢?简介中讲到: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10万年前,我们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全书的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科技革命最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讲故事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协作,国家、宗教、企业是虚构的现实。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发展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是如何由原始时代的智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混沌到如今的智慧,内因的推动可能是一种非自然化的东西,也就是一些虚幻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作者在他一步一步的推论中,向我们阐释他的理解。
智人创造概念,走到食物链顶端
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创造并传递一些不存在事物的信息。人类能讲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事物,并且讲得栩栩如真。创造概念,传播想象,共同相信,让智人可以集结群体,灵活合作。对比来看,动物只能传达简单的信息,因此合作仅限于特定的群体关系中。语言和创造出来的概念,比如民族、国家、宗教、信仰、金钱等,使得人类能够大规模的合作,铲除危害人类的物种,从而走到了食物链顶端。复杂语言、八卦能力、虚构故事,这三个互补的理论是认知革命的三个维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对智人征服世界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动物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一条分界线,将生物学与历史划分了开来。认知革命之前,智人其实只是一种普通动物,所有发生在智人身上的事都可以很好地用生物模型和理论来解释。然而从认知革命开始,生物学的模型和解释不再充分,我们还要开始考虑各种故事,建构历史的叙述,才能为智人做过并依旧在做的事作出解释。
历史在不可逆转中偶然前行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使人类能收获更多的食物,养活
更多的人,而这也导致更多的人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劳作。虽然更多的食物可以养育更多的人,但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就需要更加艰辛的劳动。作者赫拉利认为农业革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未必是一种进步,虽然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生活得更好。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产生了一群“地主”,受地主的压迫,农民的工作比之前时代的采集者更为辛苦,自由可支配的时间更少。因此农业革命对于当时绝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按照作者的假设,农业革命并不意味着幸福。那么,人类还能回到采集狩猎时代吗?历史既然选择了某一个方向,这一选择很难说是偶然还是必然,但终究是回不去了。作者举了一个现在生活的例子:一个大学毕业生发誓努力工作,争取在35岁的时候就退休。可是,当他真到了35岁,他能放下背负的房贷、车贷,放弃现在的一切,靠到野外采果子挖树根为生吗?显然不能,只能继续努力,辛苦工作。这是因为人类关于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意义的概念都在变化,原来以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变成了现在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类很难彻底回归过去。
金钱、帝国和宗教是改变人类社会的三大重要因素
金钱,人类社会物质增长上重要的虚拟概念。刚开始的人类是以物换物,后来随着群体的扩大,贝壳等作为货币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最初钱的概念。但是贝壳等在不同的区域交换依然很不方便,随着世界贸易的扩大,纸币就顺理成章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一张本来没有价值的纸币,怎么才能让群众信任它?在稳定发展的时代,大家都相信它是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当社会混乱经济低迷的时候,纸币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因为此时的人们失去了对它使用的信心。 帝国,人类组织架构和管理上的虚拟概念。帝国统一世界,其原来的宗旨是统治全人类,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而事实上,古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其最初形成的原因可能基本都是因为抢占自然资源而开始的战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人类丧命,不少文化消失。
宗教,人类精神和信仰上的虚拟概念。无论是泛神教、多神论、一神论,相信的都是神灵或者超自然的对象。各种宗教,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在精神世界的各种困惑,都可以寄托在宗教中,得到暂时的`指引和解脱。
这三个概念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本身不存在的概念。但是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依然存在着。 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快乐吗
今天,人类所享有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可能只存在童话里。但是,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快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快乐是物质还是感觉?快乐又该如何计算?降低自己的期望,就能更快乐吗?如果经济增长和自立自强并不会让人快乐,又何必将资本主义奉如圭臬?最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本书,作者看待人类的政治、历史等的辩证思维,启发了我们去思考人类的本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8
《人类简史》;这本书开场就给我一个震撼,那就是其实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存在着:东非直立智人、欧洲尼安德特人,亚洲鲁道夫人、印尼索罗人这几大类人群 (年代从220万到100万年前),其中从智力和体力最强大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立智人用了十万年灭绝了其他几类人种,最终统治了全球,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主要是智人的后来(在DNA中以智人为主,杂交着少量其他人种)!那么为什么是智人获得最后胜利呢?因为智人提前完成了认知革命,迅速从一个普通物种完成了智慧物种的飞跃(人类发展至今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10万年前开始、农业革命--万年前开始、科学革命 --500年前开始);那么什么是认知革命呢?认知革命就是把抽象概念变成可理解的内容,比如当一个智人捕猎者看到“河边有个狮子”他能把这个图面转为一种抽象概念去传递给其他族人,族人们能理解他想表述“河边有一个狮子”概念后一起与他合作捕猎,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其实认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语言沟通;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类学会用语言沟通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来赢得生存;最有趣的是,人类在完成语言沟通中使用最多是进行“八卦”,这种八卦能力传递了大量智人社会关系的信息,从而把个体的人凝聚成为一个团体(比如说同学会),而团体如果加上某种共同约束力就成为组织了(同学一起开公司,有了投资人和股东),那么这种共同约束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构故事”或者叫“集体想象”--这在现代企业组
织里就叫做(品牌故事或者愿景规划);智人社会能进化到部落就是通过八卦,而部落进化到原始王国就是靠神话故事、英雄传记等“虚构故事”;让我惊奇的是,原来所有现代组织的构建基础就是靠沟通和把沟通升级而来,但在书中还带出一个所有组织的规模限制--150人,这不由得想到罗辑思维也讲到现代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不能超过150人,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代表靠人际关系的管理会僵化,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机械化的流程所约束;
当人类完成认知革命后继续生活了近两百万年,但在万年突然发生了全然改革,就是从采集和狩猎食物改成操纵动植物的生命--驯化,这就是农业革命中最显著的两大特征--种植(对植物),畜牧(对动物);但书中谈到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人类以为驯化动植物让自己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比如小麦、养羊等,但真实可能是处于演化弱势群体的小麦、羊反过来通过驯化了人类而获得生存并逐步灭绝其他物种;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有可能是一个自然的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仔细思考一下,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更敏捷、生存能力更强大、活动范围更广大,好像今天的猎豹;但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更笨拙、生存能力脆弱、活动范围更狭小,好像今天的蚂蚁;因为人类被农作物、蓄养的动物束缚在某种状态中,某片区域中!在农耕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的总量和寿命并不比狩猎社会的人数多,寿命长;也许,农业革命恰恰使人类弱化、退化(当然从生物学角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
以前阅读,有个习惯,一般是选择初版时间在10年、20年以上的经典书籍,很少阅读当代的作品!后来渐渐发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这个习惯尚可!但对于科技、经济及最新思想动态方面而言,就不适合了!在收听罗振宇节目的时候,多次听其推荐《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必然》之类的书籍,忍不住也想一睹为快,犹豫了好久,还是下单了!罗振宇推荐书目,现在都成了热门了,不过得承认,被推荐的书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些书籍,动辄大几十块,几百块,还是有点小贵的!
很多牛逼的书籍,都是中信出版集团最先出版的,碰到中信书籍,你就买了吧!不过价格贼贵,比如这本《人类简史》,全价68元,七折买的!转念一想:投
资大脑才是最好的投资,况且出去喝酒打牌,浪费的钱,够买多少本好书了,不能让贫穷限制了自己前进的步伐!不过,没有购买这些书籍的小伙伴也不用担心,哥会陆续整理一些读后感,把书中的精华提炼,陆续发布,关注哥的公众号就够用了!
告诉朋友们一个秘密,在汉口崇文路有家旧书店,所有旧书按斤称,真心便宜,不像其它旧书店,旧书卖的比新书还贵!喜欢阅读的朋友,购买时效性不强的书籍,可以考虑去那里淘宝,你会有惊喜发现!每天下午五点左右,会有新到的旧书,很多成色很新,抢到就是开心,哥在那里守候过很多次!!全副真心告诉你,绝对不是广告,哥只是觉得那家书店真心划算,是爱书人的一大福地!湾哥家没有大书房,买的旧书已经没有地方放了,计划把所购书籍阅读完之后,再去更新一批!
说回《人类简史》,关于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自行百度!鉴于这部书脑洞开的太大,作者学识太过渊博,哥才疏学浅加上时间有限,估计要分四次才能把读书笔记发完,今天就先写个总览!后续文章会尽可能的按照原文整理,是小伙伴们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精华内容!
作者把人类历史进程,以三大革命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使只知道这三点,足够出去吹牛逼了!:
1、 认知革命:语言出现,智人过着群游群居的采集生活,采采果子,捡捡坚果,撵撵小动物,幸福无比,无压力无烦恼,与其它动物并无不同; 2、 农业革命:驯服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家禽家畜等,大规模种植养殖,谁驯服了谁?
3、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使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智人摆脱了饥荒、疾病、瘟疫,但智人幸福吗?下一步的智人如何发展?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0
《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时至今日,这个40亿岁的自然选择系统却面临了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在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努力改造生物。他们打破自然选择的法则而丝毫未受处罚,就连生物最基本的原始特征也完全不看在眼里。诞生于#年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定点敲
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简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
#年,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团队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了人体,中国也成了世界上首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这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已然拉开了帷幕,而早在其一年之前,来自中山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已经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胚胎细胞并将成果发表在Protein& Cell上。
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在婴儿出生之前运用这样一个过程消除严重遗传病基因,可以有良好的治疗效益。但其他人认为,这样的工作已经跨越了道德界限。事实上,很多遗传学家也认识到,胚胎基因编辑研究中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1、胚胎本身已经是一条新生命的开始,而从胚胎中提取实验用干细胞导致胚胎死亡,有亵渎生命的嫌疑。
2、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的基因是可遗传的,这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而且可能造成的结果仍然未知。
3、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果得以允许对人类全体伦理观念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造成倍的甚至成指数级的伤害。从胚胎基因编辑开始逐步放松底线甚至允许克隆人的研究,将极大损害人类社会的基于伦理关系的稳定性。 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本身为了人类福祉,而进行胚胎基因编辑实验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得不反复提醒我们的是,针对胚胎基因编辑的工作已经逼近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而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评估社会影响等等。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1
之前一直有听说这本书,但一直没时间拜读,直到去年年底罗胖在新年演讲中宣传此书的作者即将出版姊妹篇《未来简史》时,我终于意识到应该去看看这本奇书了。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真的改变了我太多的认知,让我对世界、对人类的起源及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学识渊博,从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物理学、
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用言简意赅、故事性极强的文笔,思维缜密且有条理地叙述了人类从250万年开始出现,历经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以及科学革命,一直到现在的物种和文明演变过程,视角之广阔,想象之丰富,论证之详尽都让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虽然我们从初中开始都在学习历史,但对真正的人类和世界历史却只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而已。现代人起源于东非,被称为智人,但实际上却只是人属中的一个物种,与我们同属的还有其他人种,例如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东亚的直立人、还有生活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岛上的很多人种,可以说现代人在几百万年前并不只是地球上唯一的人类,只是后来逐渐由东非向外迁移才逐渐取代了其他人种,开始独霸地球。
但为何智人可以猎取大型动物,甚至取代其他人种,而导致每到一个地方就造成史前巨兽和其他人种的灭亡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智人内部产生了认知革命,这种革命使智人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能传达自然环境的信息,还能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事物让智人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交流,以及建立自己部族的图腾等特征,由此逐渐孵化了宗教、秩序、文明……
可以说人类目前的社会文明全部都建立在虚构的想象框架中,大家约定俗成地生活在地球上,社会更有序也更和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类天性。因为人的基因里还有动物的遗传因子,渴望自由和奔跑是动物的天性,但现在大家都像是被一种巨大的惯性裹挟着生存,一旦偏离既定的生存路径,便会认为是异类。这种看法从古至今摧残了无数的自由灵魂。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农业革命让人类开始学会定居,逐渐形成了村落、城市、国家,但是同时这种看似稳定的生活却让人口剧增,农民的收入不再仅仅只为了养活自己的一家人,还养活着中上层所谓精英,由此这些精英脱离了繁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建更多的道德准则、法律规定、哲学体系、绘画音乐艺术,人类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和提升,但告别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便宣告着人类从此将自己禁锢,不再自由。
金钱概念造就了经济秩序,帝国的产生造就了政治秩序,而宗教的活跃则造就了思想秩序,可以说人类发展的进程就是在不断完善整个社会机器稳定运转的
秩序规则。随之而来的科学革命,不断改变着整个地球秩序,地球中心开始由亚洲转移到欧洲,地球上越来越多的未知区域开始被带入不属于他们的文化洪流中,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摧毁了玛雅等南美洲文明,发现了大洋洲,摧毁了地球仅剩的独立生态圈;也逐渐发现了遗落在文明之外的各个岛屿,摧毁了所谓的异类文明,从此,地球开始进入一个大文明时代,所有人类开始生活在一套秩序规则下,只因各自的民族而异。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未来极有可能实现地球一体化。从探索、征服、奴役、到最后的融合,这个过程起源于所谓的丛林法则,一个丛林的生物在知道存在另一个丛林后,便会产生好奇、恐惧、敌对各种心理,由此带来的要么是毁灭,要么是征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还会遇见各种问题。
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破,智慧设计可以让人类参与甚至是决定未来生物体的特征组合。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的智能机器体,由此所带来的道德和秩序又该如何界定和补充?
人类追求的无非是快乐幸福,真正影响人类快乐的是物质生活的丰裕,还是达到期望的满足,亦或是本身追求快乐这个行为?由此带来的生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想必这也足够让我们去思索了。
真正的和平不是现在没有战争,而是不可能发生战争,那么对于依然民族林立、国家众多、文化分歧的如今,我们该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带来毁灭的矛盾? 在7万年前人类还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经历了短短5#年的文明发展,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主宰地球,甚至开始进军宇宙,似乎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固然人类的生存条件有了飞跃进步,但与之而来的代价是除人类以外的地球生物的生存条件却是前所未有的恶劣,我们拥有了看似无与伦比的力量,却不知道如何控制和使用,似乎除了物理法则外,我们不再臣服于任何法则?如果在未来,这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主义主宰者姿态不加以改变,长此以往,带来的估计只有自我毁灭了。
或许,我们该问自己的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固然我们无法去左右或者决定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活得很明白。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2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
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水乳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读书笔记,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对此进一步延伸,阐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形成了诸如宗教、神灵和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恰恰是区别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族群就这样被想象出来了。随着一个地区或族群人口的增长,规范人际活动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尊卑贵贱。这种人们最初想象形成规则经由国家政权确立,就成为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来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元素是货币。早期货币的形态千差万别,金银、珠宝、贝壳等很多东西都能充当货币的功能,而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正是人们的观念——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例如在监狱里,由于大家的认同,香烟也能成为通用的货币。当今的货币的想象成分更甚。原本毫无价值的纸张,政权声称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确认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钞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说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经济活动的规则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们长期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到底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交钱或先交货?买到的货物质量不合格,能否退货或退款?企业破产了,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钱抵偿公司债务?要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成立公司,必须要想象其他人会认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定。围绕在大家周边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也是一种想象。大家看到iPhone,立马想到时尚和品质;看到Nike和Adidas,就联想到运动;看到劳斯劳斯,就想到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身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就留存在脑海里了。离开了这些规则、公司、品牌的经济注定是无法进行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的账户金额。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存100元在银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比如说10%,剩下的90元又被银行贷给其它人,这样原本的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190元。如此进行无限次数的存贷,最终银行账户的金额合计是1#元。这1#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的话,银行是给不出的。所以说储户账户里拥有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银行必须依赖于储户的这一想象,才不至
于出现挤兑的情况。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是纯想象构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一定是带着想象的成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结果。“桌子”一词很容易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脑海的是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体本身的形态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许是石头材质的,或许是缺了腿的,或许桌面上摆了一束花……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人为略去了一些信息,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
想象构建了民族、社会、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的确是一本简史,它简单不是因为对人类历史浮光掠影,而是因为它以想象这一新颖的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拨开历史迷雾、化繁为简,令人读后思路为之开阔、耳目一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3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的比光速快”,或是“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自然”和“不自然”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自然”的活动;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的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
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6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4
首先这是一本能引人思考的好书。
读这本书,最好有一些历史和宗教的背景知识,读起来会有更多共鸣。从我的角度,作者讲了这么几件事,第一,智人并没有比其他人种或者动物高贵或者特殊,我们只是遵循进化规律产生的产物,第二,我们社会进化过程中所笃信的上帝,君权神授,马克思主义或者经济学原理,都是人类自身想象出来的产物,它们都有适应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稳定的一面,同时作者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它们不可,如果我是一个中世纪的人,信仰上帝还是信儒家,只取决于我出生在哪里,第三,消费主义和市场经济消耗过多资源的同时,会造成边际效应,市场经济的痛点在于它的短视,无法对长期市场所发生的事情做合理预测,尤其是当大众掌握投票权的时候,这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第四,对于人类的未来,基因改造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对改造人已经在中国诞生,这种改造能否让人类生物到达一种新的进化速度,能否适应更严酷的环境,我们拭目以待。
对我的启发:对于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和习惯,想一想它的来源,它是不是还适应当前社会,下一个生产关系模式又会诞生在什么国家,是什么样的模式,以什么事情为契机?从这本书发散出去,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有趣的题目可以想。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5
前两个月,我看过吴军的《文明之光》,《人类简史》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视角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比较新颖,蛮有收获的。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
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对于玉米、小麦,纯粹的演化观点还有道理;但对于牛、羊、之人这些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必须想演化上的成功会对个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象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客观”:不受人类意识及信念的影响;“主观”: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主体间”:靠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这种存在于主体之间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钱、神、国家。
金钱几乎能跨越所有的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认识、不清楚对方的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我们用金钱来促进陌生人之间的合作,但又害怕这回破坏人类的价值和亲密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钱和商业流动的社会大坝;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筑起新的大坝,希望保护社会、宗教和环境免受市场力量的奴役。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天气就属于一级混沌系统;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永远无法准确预测,例如市场、政治就属于二级混沌系统。
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就是一个奇异点。在奇异点之前,所有我们认知的自然法则都还不存在,就连时间也不存在。所以要说宇宙大爆炸“之前”如何如何,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无法理解的。而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下一个奇异点,所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意义(不论你我、男女、爱恨)都将变得无关紧要。而在那个点之后的任何事,都还超出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