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客家祠堂楹联的内涵与育人意义
文/黄纯玉
摘要:客家人千百年来普遍喜欢楹联,重视楹联,楹联是客家祠堂中的一大景观。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精品,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艺术奇葩。通过挖掘客家楹联的意蕴魅力和育人功能,使传承思亲敬祖、敦睦友恭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价值追求。
关键词:客家;楹联;内涵;育人
客家人千百年来普遍喜欢楹联,重视楹联。他们不仅注重传承楹联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新楹联,创新了客家楹联文化。这些客家祠堂楹联集内容、书法、雕刻、油漆等艺术于一身,可以说既给古建筑增色颇具观赏价值,又激励和启迪后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今不少宗祠楹联成为了联结海峡两岸、海外华裔和炎黄子孙的重要情感纽带。1 丰富教育内涵,拓宽学生视野
祠,又称祠堂、祠屋等,是祭祀祖宗和先贤的庙堂,是族人追本溯源的情结所在。在我国每个家族只要有实力都很重视宗祠的修建,如成都的武侯祠、太原晋祠和兴宁市刘氏总祠等。客家祠堂的楹联可见于大门两侧、厅堂墙壁,而更多的则是张贴或镌刻在大厅的柱子上。楹联,也叫对联、对子,它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体骈文和格律诗中衍生出来,比诗词的文字更为简短、更加精炼含蓄,故而被称作“诗中之诗”。透过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感受到客家先贤尊老爱幼、忠信仁义、敦睦友恭、勤劳俭朴、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客家精神和传统美德。1.1 念祖思亲,敦品修身
客家人讲究继承祖德,不忘根本,修身自爱,敦品志学。一种楹联是表达家族渊源和迁徙、寄望于家族兴盛。这种楹联一般是写在祠堂正门的两侧上。例如兴宁市刘氏总祠的是:“校书学富,作镇功高”;陈姓祠堂的“义门家声远,颖川世泽长”;再如,罗姓的豫章郡,其实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在《滕王阁序》里面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在梅州市蕉岭县客家围丘氏宗祠堂联也有一副楹联:“读书千载业,孝悌一堂春”,上联是教导子孙读书是千载事业,下联则是教育子孙和睦。《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曹氏家族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不是很眼熟呢?这些楹联传承思亲敬祖、孝悌忠信这些传统道德,启示后人要敦品修身,和睦乡邻,敬业上进。1.2 耕读传家,俭以养德
客家人历来将耕读作为实现人生理想、家族愿景的手段。读,学而优则仕,是实现政治理想之路;耕,继承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农为本的理念,也是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根本保证。不读书,难有出头露面表达政治见解之日;不耕田,生活无法保证,生命也难以延续。客家人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见,而是世世代代忠实奉行耕读并重、晴耕雨读,勤俭持家、俭以养德的祖训。
例如,在梅州市梅县与兴宁市交界的星耀村,是个典型的客家山村。此村居住的农民素有崇文重教之风,多数人家都在正房悬挂“家藏经史八千卷,代传子集三百年”的堂联,表明以保存和传播国学之精华“经史子集”为荣耀。福建省永定县南江裕兴楼的嵌名联“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则直截了当地彪示勤俭和耕读。在永定县上西永盛楼的楹联更能发人深省:“世间财求之难用之易当勤当俭,天下事是可行非可耻宜省宜思”。此联启发人们不仅要克勤克俭,而且遇事要明辨是非,审慎行事。在广州番禺的何氏大宗祠,又名留耕堂的楹联就非常有特色:“荫德远从祖宗种,心田留与子孙耕”,这对联韵味深远,还把留耕两个字给押进去了。2 挖掘楹联魅力,弘扬育人功能
客家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了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和理念,所创作的楹联具有深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我们把楹联作为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绝不是简单的复古教育,而是一种善于科学地借用古典文化资源,探索出一种为教育服务的教育实践形式。弘扬楹联的育人功能,使传承国粹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当然,诵读、学写楹联必须要学习研究楹联,懂得楹联的基本理论、
18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创作技巧、平仄格律等,这些可以视为内功;而学习了解文学、诗词、书法、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也是学习楹联不可或缺的外功。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把握楹联的文体特点和创作要求。只有对楹联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和准确理解,才有体会到楹联独特的意蕴魅力和育人功能。
朱小蔓博士说过:“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这个“育”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因为“育德”不能仅靠“说教”,主要应凭借实践的载体和途径。俗在学校开展楹联教育,不仅是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的要求。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订阅的各种楹联书籍,自学楹联知识,安排教师进行楹联的授课。为了培养学生对楹联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主题。比如开展“你读我写楹联”“小小擂台赛”、“楹联大考场”、“节假日征联”等活动,评选出“楹联学习之星”、“楹联记诵之星”、“楹联写作之星”等。通过楹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沉稳、踏实、谦虚的品德和勤勉、刻苦的学习精神,也可以提髙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概括能力。通过挖掘楹联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中国元素”、又有世界眼光的新时期主人。学生学习创作楹联的过程,是深化认知、丰富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们积极开展楹联育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弘杨客家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审美能力。楹联教育不仅体现了“育德”的实践性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学习体验”的要求,也极大地丰富了课改的空间与内涵。学生在接受楹联教育以后,不仅能知道在过春节时春联怎么贴,还能够在作文里、在讲话中运用楹联。有时还在耳闻目睹一些事情之后写感想联,或者是祭祀祖宗祠堂时品味堂联文化,这些都是学生素质中“中国元素”的自然流露。客家楹联的意蕴之美与书法艺术之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作用。
秉承国粹,历练品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客家祠堂楹联文化内涵丰富,育人意蕴深刻,也是我们研究客家民系形成、客家观念、客家精神的珍贵资料。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素质中的“中国元素”,让客家精粹薪火相传。激发楹联魅力,这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丰富学生素质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林晓平,李一兵.客家祠堂楹联的文化内涵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05).
[2] 包诗林.客家祠堂楹联全景式的整理与解读——评《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J].地方文化研究,2017(03).
[3] 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04).[4] 严考亮.传统格言楹联的德育价值[J].中国德育,2007(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