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结构的创造大体上包括:“立主脑”、“组织人物关系”、“安排戏剧冲突”、“提炼戏剧线索”、“组织戏剧场面”等。 A、[德] 剧作家弗莱塔克提出:金字塔型布局
B、开端(介绍或导入)、上升、高潮(顶点)、下落(反复,包括反动作的开始和最后的悬念)、结局
C、缺点:把结构原理过于公式化、教条化,脱离了艺术创作的实际,但如《玩偶之家》《雷雨》高潮以后就是结局了。公式给人好似高潮处于全剧的中心,前为开端和上升动作,后为下落动作和结局,形成均称的塔形。但是一般高潮是在剧本的后部才达到的。
2、戏剧情境:
情境:指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境况。设定一个戏剧“情境”,就是为了要
在其中展开丰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的展开选取一个“时间”和“空间”,是为了给剧中人的戏剧动作和冲突以有力的支撑。
戏剧情境的内涵:指剧中的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包括
剧中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人生境况、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包括戏剧的情节过程中人物关系的构成、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现及其发展态势等。
戏剧情境的构成:具体的时空环境;人物关系和各种矛盾纠葛;人物动作、心理以
及戏剧情节发展的具体态势。
3、潜台词:又叫潜在语言。话中话
在剧中有些意思不能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之中”更好,这就出现暂时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
有的戏剧人物在讲话时,“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涵义完全不同,这时他的话中的那些“意在彼”就是“潜台词”。这种语言不仅富有戏剧性,而且非常宜于表现人物复杂、烦乱的心情。《雷雨》
哑剧除了动作之外,也是有以潜在方式存在的语言的。
4、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也是整个导演工作的基础。
• 导演构思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任务;二是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
术方案,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导演构思是整个导演工作的基础。
• 最高任务——演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终极意义:是全部演出活动的总纲,是全体
演职员共同承担的任务,也是把各方面工作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 落实在一系列动作的总和,即贯穿行动之中。
• 跟最高任务紧密相关的是一出戏的舞台形象:一出戏选择什么样的舞台形象,关键
在于导演具有何种舞台观——对舞台和演出性质的假设
6、戏剧意象:
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
物之象。既是“心象”,又是“物象”(“形象”)
总体意象:处于主导地位,贯穿全剧始终的核心意象。如《雷雨》中的“雷雨”意
象;《日出》中的“日出”意象,《北京人》中的“北京人”意象等。
具体意象:剧中所展现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景象甚至某种虚拟的艺术符号。如《西
厢记》中的“月下”、“西厢”、“长亭”等。
1
总体意象与具体意象的结合:《北京人》 7、戏剧场面:
指戏剧结构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一幕戏可由数场组成,场是戏剧行动的一个段落,
它往往是由一至数个场面组成。到了一定时刻,必须要有一个场面来满足观众的期待,解答他们萦绕于心的问题,这个富有戏剧性效果的场面在西方戏剧理论中叫做“必须场面”。有些场面在渲染戏剧性、表达主题思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戏剧场面的创造:设计、调度、开掘
场面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场面;组织、简化过渡场面;如何通过人物的上下场,使
剧情发展顺畅自如 场面调度:
技术性调度——突出戏剧演出的技术规律,如舞台或画面的运动、平衡、对应、对
比以及音响、灯光、道具的设置等。
艺术性调度——突出对戏剧情境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导演的
艺术构思,如铺垫法、抑扬法、呼应(重复)法、停顿、静场等。 演员的开掘
8、戏剧高潮:(逆转、激变)
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原先隐藏的“秘密”全部真相大白,
人物关系发生质变,戏在这刻最震撼人心。
戏剧高潮是决定戏剧性运动能否获得统一的关键点;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
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
9、舞台调度:
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 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调度的对象是演员,重点(核心)是动作,内容是演员的动作。
舞台调度是无声的语言,导演的立意构思,会在戏的每个场面,每个细节上流露出。 舞台调度不仅是对演员地位、体态的调整,同时也是对观众注意力的调度。 5、残酷戏剧:[法] 超现实主义诗派的阿尔托提出
“残酷”:戏剧应该以宗教的精神辽救心理疾病,向人们揭示“事物可以对我们施加
的、更可怕的、必然的残酷”,使“观众坐在剧院中仿佛置身高级力量的旋风之中,从而使人们的神经和心灵在清冽震撼之下猛“醒”。
彼得·布鲁克、格洛托夫斯基、《玛拉/萨德》
10、史诗戏剧:一、强调舞台演出的“叙事性”,但对其“戏剧性”,试图以此推翻亚里士
多德以来的戏剧概念,推崇“间离效果”。
二、强调戏剧要像史诗那样表现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及其变化规律,特别要揭
示出社会、历史及热门所依附的经济。政治关系是可以变动的,表现出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主观的“态度”和“行动”而不是客观的去“模仿”
布莱希特《三毛钱歌剧》、
11、荒诞戏剧:[英] 导演、戏剧评论见马丁·艾思林提出
二战后对生活的矛盾与苦闷,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新变种。 [法]贝克特《等待戈多》、
从荒诞中揭示出真实,深刻反思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状态,正是荒诞戏剧的
文化价值所在
《秃头歌女》《犀牛》——尤内斯库,《塔兰纳教授》《弹丸球机》——阿达莫
《阳台》——热奈、《房间》——品特、《动物园故事》——阿尔比,都是以不同取
2
材和角度,表现无“根”可依、无“家”可归的人的“异化”、孤独和无能为力。
主题:沉重、阴冷的,但大都出之以“喜”,笑看人生,给人以富有哲理的启迪 12、古典主义戏剧:
如果说中世纪是“神”的戏剧,文艺复兴是“人”的戏剧,那么古典主义则是“皇权”的戏剧。
规范:理性、典雅、逼真、三一律、悲喜之别——布瓦洛《诗的艺术》 三一律——时间、地点、事件
古典主义强调悲剧一定要以国王、贵族为正面英雄,并要歌颂其“美德”,以教育人民。 高乃依《熙德》、拉辛《昂朵马路》、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古典主义戏剧对欧洲17—18世纪戏剧发展也层有过积极的影响。
三、简答题(40分)
1、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有何区别?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A、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B、戏剧的动作:drama——action,行动和行为之意,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模仿行动中的人 C、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是剧中角色的言行举止,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诸如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内心动作以及多种表现手段(表情、姿态等)。
D、戏剧动作在剧中的具体构成主要有: • 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心理动作和静止动作
• 如《西厢记》中张生的“惊艳”;《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A、离感所带来的公开性与突显性。 B、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 C、合乎规律的变形。
2、简述戏剧评论的五种模式。
人本主义批评:把戏剧看做人性的一面镜子,重视戏剧的精神内涵,强调艺术交流
的平等性,追求艺术创新。
主体批评或艺术批评:把戏剧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载体进行评论,它的参照系主要
是是戏剧自身的结构和历史,着眼点不是戏剧表现了什么,而是如何表现的。 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批评:突破性——试图打通内容与形式、历史和审美的内在联
系。局限性——关系简单化、戏剧非人化
文化人类学批评:戏剧发生学、戏剧符号学、戏剧种族特性等
比较批评:需要跨文化、跨文体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以便在各个层面上对一些相似
或相关的戏剧现象进行比较
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生命哲学、西马等
3、中国戏剧衰微的原因
戏剧的民族风格有恒有变
4、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复兴了什么?其戏剧呈现出哪些新精神?
3
5、简述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的内涵。
1、悲剧美感——观看悲剧引发的情感反映,或曰悲剧快感。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 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曰严肃的情调。严肃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它正面肯定与护卫人生价值;严肃
也是一种情感状态,标志人在情感上的认同与投入。
二曰崇高的境界。心理空间的自豪感;对人的真善美的价值肯定;从大事件、大人
物到人性、人类的共同价值再到普通人。
三曰英雄的气概。敢于反抗强权;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牺牲
2、喜剧美感——喜剧引发的笑,是体现着人性之善的健康、美好、引人向上的笑,它
体现着人的一种寓褒贬于其中的社会姿态,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智慧的表现。
喜剧精神:
一曰轻松活泼的情调。轻松活泼是一种生活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智者的
表现。
二曰豁达乐观的胸怀。笑是自信、优越感的表现。 三曰追求自由的精神。
6、简析两种戏剧性的辩证关系。
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体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 文学构成的戏剧性 (案头之曲) 戏剧体诗之书写(与抒情诗。史诗的诗性相区别):代言体(由剧中的人物说出来) 时间性(戏剧情节的集中性与演出时间长度的限制)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场上之曲) 戏剧表演之表达(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的表达性相区别):人的表演 空间性(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舞台所占的空间) 有声之语言、形体、表演性、一次性 外在的、显露的、“肉”的 导演、演员 观看 言说(表达)方式 时空制约 媒介、属性、持续的久暂 语言(包括有声之语言与无声之文字)、文学性、永恒性 存在方式 主要创造者 被接受的方式 内在的、潜隐的、“灵”的 剧作家 阅读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感情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
4
7、戏剧流派是怎样形成的? (一)表现形态的特殊性
流派意味着艺术风格的分类
戏剧流派约三种:文学流派;表演流派;导演流派
戏剧院团是戏剧艺术的根据地,理所当然也是戏剧流派的形成和传播的地方 剧团风格——戏剧流派 (二)价值观念与审美方式
任何戏剧风格或流派,都建立在特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之上
8、简述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文化进化、文化传播、文化功能问题。 (一)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文化进化问题
争论最大的两个问题:一、如何看待古典戏曲。
二、古典戏曲自身如何进入现代社会即如何寻找与新时代结合的途径。
三个阶段:批判、否定阶段(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利用、改造
阶段(20年代末,田汉、洪深)——认同、重估阶段(80年代,
困难:不如话剧那样善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难于将现代意识纳入自己的那一套艺
术表现的“体系”中,因而也就难以像话剧那样承担着现代人对生活的思考。 出路——梅兰芳之路;田汉等之路
(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传播效应问题
戏剧现代化的内涵有三:
1、 它的精神是现代的,即符合现代人的意识,包括民主、科学、启蒙的意识。 2、 它的话语系统必须与先打人的思维模式一致,它是现代人在精神领域里的“对话” 3、 它的艺术表现的物质外壳和顾好系统及其升华出来的“神韵”必须符合现代人的
审美追求。
“两度西潮”:“五四”前后的20多年中、80年代——“逆向”与“错位”现象 (三)“文”与“用”——文化功能问题
戏剧失魂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