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练习

2024-09-11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 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

(1)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__。

(2)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严重失误

(1)总路线与失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__________”的高潮和____________运动。

(2)失误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3)造成严重后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调整

(1)中共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 2 “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开始:1966年夏,“______________”全面发动起来。 3.灾难表现

(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4.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2)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______________,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5.影响及评价 (1)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____________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知识点 3 建设成就

1.成就 时期 分类 内容 (1)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2)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国防尖端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_ 科技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2.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应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开国大典

2.某地一大宅院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3.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右面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

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意义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面建 设社会 主义时 期 工业 交通 水利 科技 “文化大革命”时期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大跃进”,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4.某班同学进行一次研讨会,在会场的黑板上写着“疯狂岁月(1966—1976年)”的字样,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5.下列人物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6.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分析矛盾——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与这一时期的哪次重要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出现失误”指哪三次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1.这次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中共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次大会”(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D.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下面的漫画创作于“大跃进”时期,它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梦想”。这一“梦想”落空的主要原因是( )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民主法制建设欠缺 C.自然环境恶劣 D.缺乏建设经验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4.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6.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二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颁布的宪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其中,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知识点1 1.主要矛盾 工业国 2.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3.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知识点2 2.文化大革命 3.刘少奇

4.江青反革命集团 5.社会主义

知识点3 1.大庆油田 氢弹 2.王进喜 焦裕禄 【基础达标小练】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1956年4月25日”的信息可知,需要选择的事件应该出现在1956年4月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多快好省”,再结合“鼓足干劲搞生产”即可知这副对联的书写时间。

3.C 4.C

5.C [解析] 焦裕禄是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选C。

6.(1)“一五”计划期间。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4)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能力提升】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B。

2.A

3.D [解析] 依据题干“政治大革命”可知,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故选D。

4.B

5.(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3)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6.(1)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认识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意思相近即可)

【学科素养提升】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必然会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