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56个民族就会有56种方言。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存在儿化现象,自然河南方言中也是存在儿化现象的。对于河南方言中儿化现象的研究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性研究,这个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宣传河南方言中的地方文化。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对河南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河南方言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区域性以及其内在文化市场导向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南方言;儿化现象;文化内涵
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
关于每一段方言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然而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才可以实现,对于河南方言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因完全是在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而来的。河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统治时期是将统治中心放在了现今的河南省西部,当时夏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这种语言带有很强的语言特色。后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系的东夷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民族汉化的流传,逐渐形成现在河南省使用的方言官话。这种语言风格逐渐被东周推广出去,形成官方使用语言。《诗经》中表现是出来的就是一种大雅的语言风格。后来孔子游历各地,在各地区进行游学,将现在的河南话普及到各个地区,河南官话在当时可谓盛其一时。
现在的河南话中属于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但是也是极具特色的,儿化现象也是存在于我国众多方言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的特色多是采取图表的形式进行区分的。
二、河南方言儿化词的词类
儿化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化的现象,就是在词语的后面添加一个“儿”字但又自己不形成独立的音节,是与前面词的音节组成一个新的音节,使前面的韵母带上“儿”的语音特点。是一种习惯性的发音,也有时候表示一种带有感情的表达。不过每个地区的方言不同,每个方言的儿化也是不同的,所以儿化所也有不同的含义。这里主要分析河南方言的儿化。
(一)名词的儿化
1.普通名词的儿化
河南方言的普通名词的儿化一般是直接在名词后面加“儿”,没有实质含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普通话还是一样的,例如:“花儿”、“鸡儿”等
2.物质名词的儿化
物质名词是指那些不能区分是不是实物的个体。这种物质名词也是需要儿化的,例如身体的某些部位需要儿化,“下巴壳儿”、“手腕儿”等。
3.抽象名词的儿化
在河南方言里,表示情感,表示时间,对人的称呼,对地名的称呼等都是可以儿化的,而普通话儿化中是不需要儿化的。
(二)动词的儿化
1.普通动词的儿化
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儿化,河南方言的儿化在动词这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具有代表性。一般普通动词的儿化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有比较特殊变化的时候,动词需要儿化,比如正在进行时,需要用“着”来构成一个词组,就需要儿化。“走着儿走着儿”、“看着儿看着儿”等。另外一种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下表示一种情绪化的情绪时的动词也需要儿化。比如,表示一个人的不满和讽刺时,动词可以儿化。“不想儿了”、“不能儿了”等。
2.动词词组的儿化
在河南方言里一些特殊的动词词组,河南人喜欢在一些动词前面加一个特殊的词缀然后在后面儿化。例如在动词面前加一个“圪”的特殊词缀,这种词组是可以儿化,也是普通话儿化所没有的,“圪肢儿”、“圪钻儿”等。例如在动词面前加一个“日”的特殊词缀,也是需要儿化的,“日没儿”、“日鬼儿”等。
(三)形容词的儿化
1.单音节形容词的儿化
在普通话中单音节的形容词是不能儿化的,但是在河南方言里是可以儿化的。不仅可以儿化,而且儿化后可以变成另一种意思变成名词。例如:抠本来是一个形容很吝啬的形容词,但是儿化后“抠儿”则变成了一个很吝啬的人的意思;憨本来是一个形容很傻的形容词,但是儿化后“憨儿”则变成了一个很憨厚的人的意思。
2.多音节形容词的儿化
多音节形容词和前面的动词儿化有相似之处,就是一些多音节形容词也喜欢加一个特殊的词缀“圪”,凡是加“圪”这个词缀的形容词都是要儿化的,如:“硬圪铮铮儿”、“甜圪丝丝儿”等。
3.拟声词和拟形词的儿化
拟声词和拟形词的儿化也是在后面直接加“儿”,如:“绿盈盈儿”、“明晃晃儿”。
三、河南方言儿化与普通话儿化的比较
河南方言儿化与普通话儿化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性,但是区别性远远大于相似性。相似性是两者之间都惯有的一些表述,比如一些名词后面直接加“儿”是一样的,或者量词后面直接加“儿”。
河南方言的儿化与普通话儿化的区别性却存在很多方面,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不同。
首先,在发音上两者之间是不同的。语言的儿化大致是分为四种的,分别是元音卷舌式、舌面元音式、鼻辅韵尾式和边音韵尾式。普通话的儿化属于元音卷舌式。而河南方言的儿化是在最后儿化的时候有一个后高元音,没有卷舌的成分,是属于舌面元音式。
其次,两者之间儿化韵的个数不同。儿化都是后面的“儿”的音节与前面的韵母结合形成儿化,普通话里面有三十九个韵母大多所有的韵母合都可以儿化,其中鼻韵母与以i
作为韵尾的韵母需要去掉不方便卷舌的韵尾,舌头前的高元音但韵母和舌尖上的韵母加上“З”之后再卷舌,其他韵母直接卷舌就可以了,这样合并之后可以儿化韵的有二十六个。河南方言里面有四十二个韵母,经过合并后能儿化的只剩下八个,数量上大大的不同。
最后,普通话儿化和河南方言儿化的方式大有不同。普通话儿化的方式比较普遍的就是在词语后面加“儿”的发音。这一点河南方言也有这种儿化方式,但是河南方言儿化还有其他很多种儿化方式,“儿”字的位置灵活多变,可以在词语后面加“儿”的发音,例如“花儿”;也可以在中间后面都加“儿”,例如“一片儿片儿”;也可以只在中间加“儿”例如“地瓜儿面”。而且正常情况下普通话儿化只是一种语气不会发生实质上的意义变化,而河南方言儿化有时候儿化后会词的本意发生变化。
四、结语
儿化现象是一种语音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语法现象。河南方言的儿化使很多词组的发音与为儿化之前的词组的发音发生很大变化,不仅如此河南方言的儿化也影响了整个河南方言的语句形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