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的电影构图
-----解析 电影《黄土地》
导演:陈凯歌
编剧:张子良
原著:柯蓝 散文集《深谷回声》
摄影∕像:张艺谋
获奖情况:影片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获第七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第三十八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二十九届英国伦敦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
由陈凯歌导演联袂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不仅标志着第五代电影人的真正崛起,迄今也是中国电影史的一部经典作品。作品取材陕北,讲述三九年八路军顾青去黄土高原采集民歌路遇崔巧一家人,顾青带来的外界革命思想深刻影响了翠巧,她开始思想斗争最终勇敢地渡过黄河参军的故事。故事之所以打动观众与这部电影的摄影构图是密不可分的。3/4式的镜头模块从始至终架构了整部影片,可称经典。
3/4的高原,苦难的压抑
摄影机拍摄机位固定在黄土高原上,影片大部分的镜头里黄土占据整个银幕的大部分,
几乎是四分之三的比例。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千沟万壑的厚重的像山一样的黄土堆砌在电影银幕上,天空窄小的被挤在犄角,首先这在画面审美构图上比例就是不和谐的,给观众造成一种压抑感、厚重感。第二个镜头采用长镜头空摇拍摄,展现黄土高原的全貌到处都是这样的情景。接着是一组叠化镜头,八路军顾青从远处走来,他的背后还是一片广袤的黄土高原的背景,于是影片的基调也就基本确立下来。叠化镜头的运用更能凸现高原之广,日月更换走几天也难以走出来。除了黄土地上几乎没有植株,音响中掺杂着风沙呼啸声、乌鸦鸟鸣声渲染环境的恶劣、土地的贫瘠。镜头中的一颗小树凸现在画面里,但是同样这棵树是被挤在画面的顶端的占据画面3/4的还是黄土地,它给人一种思考。在这荒原上怎么能长出一颗绿树,它会不会长大?它代表着一种希望,同时也象征被压抑的生命。影片中的迎亲队伍从荒原里走入画面,欢庆的喇叭声红色的彩带原本会给人欢喜和希望,但是导演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模式表现,反倒是用另类的镜头拍摄。队伍走在高原上,并非平坦的大道而是被挤在1/4的画面顶端,导演没有给它安排一条上坡的路,而是沿着坡度往下走,在走下坡路,暗预了这场婚姻的不幸。在这落后的村子里包办婚姻成了穷人家来以生存的方式。正如大叔的大女儿愿意嫁是因为“婆家有的吃”不愿意嫁了是因为“婆家没的吃了”。贫穷让他们被迫成了婚姻的奴隶。在婚礼上大家吃得不是真鱼而是木鱼,特写镜头传达了导演的辛酸,观众在观看了这些林林总总的破衣烂衫、米粒难收和少女不幸的命运也不免产生同情,这样露骨地展现贫穷和落后其实更大的是带给观众一种张力、和更深刻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苦难悲剧?门上的对联不是字而是画的圆圈,翠巧解释是因为村里没有人识字,自己不会写、写了也没人认识。这些话很让人感伤,这里竟然如此落后。
大叔带着儿子犁地,一头牛一对父子,倾斜在画面的1/4处,堆挤得压抑其中也包含了对中国古老农耕文明的反思,特写梨壁翻起厚重的土层就像翻开古老的历史。大叔实际年龄才47岁,从外表看来却像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影片中有对他的一个特写镜头,当顾青问及他的年龄大叔回答完47,镜头切换大特写,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张年老的就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样的脸,这样年龄的人未老先衰必定饱经沧桑、承受了无数的苦难。
这些苦难背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九三年陕北的中北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在这里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里。影片苦难的表现也正是这种3/4的构图模式所传达的。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共产党,正有这样才能改变命运。于是,憨憨向往顾青包上缝的五角星,翠巧要求顾青带走她,压抑与渴望凝结于此。
3/4的天空,自由解放
3/4割裂的是土地与天空的距离,比例的不同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3/4的天空少量厚重和压抑感,多的是自由的呼吸。
影片中的翠巧生于落后的黄土高原,十几年的成长轨迹始终沿着贫穷和辛劳度日,就像黄河水没有停歇。直到当她接受了顾青带来的新鲜事物和革命思想她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思考。生于贫困家庭的女子的命运就是为人做嫁衣。影片特写翠巧披的红盖头上伸过来的一只黑手,手部特写占据了半个银幕,但是这个人除了一只手没有其它镜头,给观众视觉上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免对翠巧的丈夫、翠巧的命运,产生思考和担忧。影片中的翠巧的角色在人物形象上导演选用的是一张稚嫩的娃娃脸,更增大了影片的悲剧性。翠巧是一个安静朴实的小姑娘,她对念书识字的渴望、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从她唱的民歌曲子里就可以感受到。但是人物从出场表情一直都是严谨的,很少看到她的笑容,直到她听到顾青说她可以去参军,她第一次漏出了开心的笑容,影片远景拍摄她挑着水走在高原上镜头推到近景,从她欢快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看得出有了生活的寄托和希望。影片中还几次出境的高原上独立的一棵绿树的空镜头,同样的镜头在此处高原上真的有了生机。这时,画面的3/4是天空,一片澄明。她在精神上或得了一种自由。但是,顾青只能是传达革命思想对翠巧和憨憨起引导作用而真正能解救自己的只有自我救赎。“所以她的解脱是从她下定决心”逃亡”的时候得以实现,画面中翠巧唱着八路军的歌之起高昂的告别弟弟独自成一只小船划入黄河和远山的深处……
几乎每一个镜头都不偏离土地并充斥着原始的信仰膜拜,影片《黄土地》处处流露出导演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同时也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反思。3/4的镜头处理就是人性在困难里的挣扎,苦难的压抑最终被自由和新生战胜,最终达到自我的救赎和解放,是一种人本的回归,这便是影片最富有哲理的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