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产品开发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创新
创新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美籍奥地利人)
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使用“创新”一词。
“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
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新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创新的基本含义
一是引入,二是革新。
较为完整的表述即是:
创新是指“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新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
按照这一理解,创造本身并不一定都是创新。只有把创造成果引入经济系统,产生效益,才是创新。
创新与创造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二、创造
创造的含义是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立出新东西:“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辞海》)
特别强调创造具有独创性和首创性。
然而,任何创造都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概括地说,
创造是指在破坏、否定和突破旧事物的基础上,构建并产生新事物的活动。
三、创造力
包含有两层含义: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创造潜能,即人的创造性。(自然属性)
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和创造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创造性成果的一种能力。(社会属性)
概括地说
创造力是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产生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总和。
创造力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天赋的自然属性,同时又是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和开发,才可得以发挥和显露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
也就是说: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创造力可开发、培育,根据需要调控到需要发挥作用的场合。
虽然说“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创造力也有高低之分。
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程度和价值大小,把创造力分为五个层次:
(一)创造力的层次分类
1.表达式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如幼儿在语言表达、绘画或歌舞中表现的创造力。
2.生产式创造力
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创造力。
3.发明式创造力
通过发明成果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如设计新产品、发明新工具等。
4.革新式创造力
对旧事物进行较大的变革和创新所表现的创造力。
如改革工艺流程、完成技术改造等。
5.高深创造力
在科学、技术、生产、文化、艺术等领域获得重大创造发明成果,产生深远影响的创造力。
无论创造力高低,都来自人的大脑。
现代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由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组成。
左脑:又称 “本生脑”,
记载人出生以来所获得的知识。
控制人体右侧活动以及抽象思维、分析思维、数学推理及语言等功能;操作语言,计算得失,有意识的行动也归左脑。
右脑:又称 “祖先脑”,储存着从古到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
控制人体的左侧活动以及艺术的、形象的、直觉的思维活动。有创造性,有直觉能力和认识图像的功能。
创造力主要蕴藏在人的右脑之中。锻炼右脑,能增强人的创造能力。
(二)创造力的构成
(二) 创造力的构成
一般智能:
体现人们检索、处理以及综合运用信息,对事物做间接、概括反映的能力。
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操作能力等。
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要指发散思维能力,
如:创造性的想象能力、逻辑加工能力、思维调控能力、直觉能力、推理能力、灵感能力及捕获机遇的能力。
特殊智能:
专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超常能力。
创造意识:
创造欲望,包括动机、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性、主动性、对问题的敏感性等。
创造精神因素:
怀疑精神、冒险精神、挑战精神、献身精神、使命感、责任感、事业心、自信心、热情、勇气、意志、毅力、恒心等心理状态。
你的创造力如何? 测一测?
美国心理学家尤金·劳德赛,设计了下面的测验题,并指出试验者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测出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试测时,只需要在每一句话后面,用一个字母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同意的用“A”,不同意的用“C”,不清楚或吃不准的用“B”。
回答必须准确、忠实。
1) 我不做盲目的事,也就是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2) 我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无疑是浪费时间。
3) 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
4) 我认为,合乎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5) 有时,我在小组里发表的意见,似乎使一些人感到厌烦。
6) 我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考虑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
7) 做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比力求博得别人的赞同更重要。
8) 我不尊重那些做事似乎没有把握的人。
9) 我需要的刺激和兴趣比别人多。
10) 我知道如何在考验面前保持自己的内心镇静。
11) 我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解决难题。
12) 有时我对事情过于热心。
13) 在特别无事可做时,我倒常常想出好主意。
14) 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单凭直觉来判断“正确”、“错误”。
15) 在解决问题时,我分析问题较快,而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很慢。
16) 有时我打破常规去做我原来并未想到要做的事。
17) 我有收集东西的癖好。
18) 幻想促进了我很多重要计划的提出。
19) 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
20) 如果要我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两种职业中选择一种,我宁愿当一个实际工作者,而不当探索者。
21) 我能与自己的同事或同行们很好地相处。
22) 我有较高的审美感。
23) 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追求名利和地位。
24) 我喜欢坚信自己的结论的人。
25) 灵感与获得成功无关。
26) 争论时,使我感到最高兴的是,原来与我观点不一致的人变成了我的朋友,即使栖牲我原先的观点也在所不惜。
27) 我更大的兴趣在于提出新的建议,而不在于说服别人接受这些建议。
28) 我乐意独自一人整天“深思熟虑”。
29) 我往往避免做那种使我感到低下的工作。
30) 在评价资料时,我觉得资料的来源比其内容更为重要。
31) 我不满意那些不确定的和不可预言的事。
32) 我喜欢一门心思苦干的人。
33) 一个人的自尊比得到他人的敬慕更为重要。
34) 我觉得那些力求完美的人是不明智的。
35) 我宁愿和大家一起努力工作,而不愿意单独工作。
36) 我喜欢那种对别人产生影响的工作。
37) 在生活中,我经常碰到不能用“正确”或“错误”来加以判断的问题。
38) 对我来说,“各得其所”、“各在其位”是很重要的。
39) 那些使用古怪和不常用词语的作家,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
40) 许多人之所以感到苦恼,是因为他们把事情看得太认真了。
41) 即使遭到不幸、挫折和反对,我仍然能够对我的工作保持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热情。
42) 想入非非的人是不切实际的。
43) 我对“我不知道的事”比对“我知道的事”印象更深刻。
44) 我对“这可能是什么”比对“这是什么”更感兴趣。
45) 我经常为自己无意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
46) 即使没有报答,我也乐意为新颖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
47) 我认为,“出主意没什么了不起”这种说法是中肯的。
48) 我不喜欢提出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
49) 一旦任务在身,即使受到挫折,我也要坚决完成。
50) 从下面描述人物性格的形容词中,挑出10个你认为最能说明你性格的词:
精神饱满的、有说服力的、实事求是的、虚心的、善良的、观察敏锐的、谨慎的、缩手缩脚的、足智多谋的、实干的、自高自大的、有主见的、有献身精神的、有独创性的、创新的、性急的、高效的、乐于助人的、坚强的、复杂的、老练的、有克制力的、热情的、时髦的、柔顺的、自信的、不屈不挠的、远见的、机灵的、孤独的、好奇的、有组织力的、铁石心肠的、思路清晰的、谦逊的、脾气温顺的、可预言的、拘泥形式的、不拘礼节的、严格的、有理解力的、有朝气的、严于律己的、易动感情的、无畏的、讲实惠的、感觉灵敏的、好交际的、不满足的、精干的、一丝不苟的、漫不经心的、泰然自若的、渴求知识的。
(三)创造力开发
(三)创造力开发
1.创造力开发的依据
(1)创造力普遍存在
“天才就是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但这一份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 (爱迪生)
灵感:
也称做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
灵感的特点:
问题性、自我感觉性、瞬态性。
灵感思维的主要性质:
1.引发的随机性。 2.出现的瞬时性。 3.目标的专一性。 4.结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5.内容的模糊性。
产生灵感的条件和过程:
1.头脑中要有一个待解决的中心问题。(构成产生灵感的前提)
2.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或观察资料、信息资料的积累。
3.要对渴望解决的中心问题作反复、艰苦而又长期的思考,甚至是超出常规的过量思考。
4.采取搁置策略。
5.灵感的产生。
努力是灵感的源泉,灵感是创造的源泉。
(2)创造障碍制约创造力
1)固定观念 2)遵守规则 3)严守逻辑 4)怕犯错误 5)迷信权威 6)兴趣狭窄
(3)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创造力
大脑潜存着巨大的能量,创造力开发大有可为。
一般人的大脑潜力仅利用了4%~5%,少数创造强者也只利用了10%左右,最多也只能达到30%。
2.创造力开发
(1)知识的掌握和优化
(2)智能因素的开发
1)培养精确定观察力 2)提高记忆力 3)培养注意力 4)培养想象力 5)提高操作能力
(3)非智力因素开发
1)培养独立的个性 2)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3)培养坚强的意志 4)创造技法训练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产生创造兴趣,提高创造热情,形成创造习惯,增强创造欲望。
四、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通常也称为新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最终都要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接受检验。
新产品具有四条衡量标准:
①必须有新原理、构思和设计,具有创新特点;
②必须由新材料或新元部件构成;
③必须具有新的性能和特点;
④必须有新的用途和市场。
新产品分类
新产品按创新和改进程度可分为:
1.全新产品
指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原料、新技术而发明的,与原产品有本质不同的新产品。
2.换代新产品
指基本原理不变而部分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或新工艺,使产品的性能或经济指标有明显改变的新产品。
3.改进型(变型)新产品
主要是指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对原有产品的性能、结构、用途、品种及包装等有重大改进或部分创新的产品。
附:尤金创造力测试参考答案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开发既指新产品的研制,又指老产品的改进。
综合来看,新产品开发包括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和应
用以及对产品的新用途新使用对象和新市场的开发工作。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一种产品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新产品开发——商业化——投放市场,然后再依次经过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最后被市场淘汰。
产品从投放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表明:
(1)产品的生命有限。这就意味着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任何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
(2)产品进入衰退期就意味着产品的生命就要结束,企业通过产品实现劳动价值的困难程度将越来越大。
(3)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其产品(包括劳务)为载体的。企业产品消亡意味着企业以这种产品作为其生存和发展载体的可能性消失。
因此,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充分证明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
二、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涉及面很广。一般总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
(一)新产品开发的一般工作程序
1.新产品构思。
2.新产品筛选。
3.编制新产品计划书。
4.新产品设计。
5.新产品试制。
6.新产品评定。
7.新产品试销。
8.商业性投产。
1.新产品构思。
构思是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新产品构思包括了两方面的思维活动:※根据得到的各种信息,发挥人的想象力,提出初步设想的线索;
※考虑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产品设想方案。
构思的信息来源
新产品构思,可以来源于企业内外的各个方面,顾客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
了解消费者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会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除了要掌握其现实需求,还应了解他们的潜在需求,并预测饮食消费的发展趋势。
2.新产品筛选。
一种新产品的设想,可以提出许多的方案,但一个好的构思,必须同时兼备两条:
构思应非常奇特; 构思要尽可能接近于可行
从各种新产品设想的方案中,挑选出一部分有价值进行分析、论证的方案,这一过程就叫筛选。
筛选要努力避免两种偏差:
※把放弃了有开发前途的产品设想,失去成功机会;
※把没有开发价值的产品设想误选了,招致失败。
3.编制新产品计划书。
在已经选定的新产品设想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确定产品开发的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性能,以及各种必要的参数。
它包括产品开发的投资规模、利润分析及市场目标;产品设计的各项技术规范与原则要求;产品开发的方式和实施方案;等等。
4.新产品设计。
这是从技术经济上把新产品设想变成现实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实现社会或用户对产品的特定性能要求的创造性劳动。
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消费者考虑,要从掌握竞争优势来考虑。
产品设计的科学性,是与科学的设计方法分不开的。搞好新产品的设计,重视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
如价值工程、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正交设计法等。
5.新产品试制。
这是按照一定的技术模式实现产品的具体化或样品化的过程。它包括新产品试制的工艺准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等几方面的工作。
6.新产品评定。
对产品经济效益的评定,主要是通过对产品功能、成本的分析,通过对产品投资和利润目标的分析,通过对产品社会效益的评价,来确定产品全面投产的价值和发展前途。
感观评定(三点、两点、描述、排序)
7.新产品试销。
通过试销,可以实地检查新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以后,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在市场变化的条件下,新产品进入市场应该采取的决策或措施。
可以比较可靠地测试或掌握新产品销路的各种数据资料,从而对新产品的经营目标作出适当的修正;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进行不同销售因素组合的比较,根据市场变化趋势,选择最佳的组合模式或销售策略;
可以根据新产品的市场“试购率”和“再购率”,对新产品正式投产的批量和发展规模作出进一步的决策。
8.商业性投产。
在决定产品的商业性投产以前,除了要对实现投产的生产技术条件、资源条件进行充分准备以外,还必须对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地区、销售渠道、销售对象、销售策略的配合以及销售服务进行全面规划和准备。
三、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新产品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而市场调研的工作始终贯穿着整个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它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架起来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
基本思路图解
四、产品创新的常用方法
(一)系列产品法
系列产品是指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一组产品,其开发原则是为满足用户需要,围绕某种使用目的进行产品创新;形成完整体系,填空补缺,使新产品配套成龙。
具体方法有:
1.按产品规格、大小形成系列产品; 2.以一种材料的不同特性来开发系列产品;
3.按某种用途来开发系列产品; 4.利用不同材料开发同一种功能、用途的产品。
(二)方便用品法
方便用品是指从方便消费者出发,力求在使用时省时、省力、省心,且便于携带和储存。
实现方式包括轻便化、微型化、省力化等。
(三)专用产品化
现代产品由大批量、单一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企业为适应市场的这种变化,也从生产一般产品转向生产专用产品。
具体可以是按不同的用途、消费对象、使用地点和产品的特定使用范围实行专用化。
(四)技术复合法
即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技术复合在一起创造新产品。具体方法可以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一般技术复合在一起,生产一种新产品;一般技术与先进技术或先进技术与先进技术的复合,生产一种新产品。
(五)新材料法
是指采用新材料来制成新产品。所用新材料可从下列途径得到:一是用另一种常用材料代替原来材料;二是采用新的工艺方法;三是采用新型材料制造新产品。
(六)缺点列举法
通过对产品提出“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的问题,来启发人们改进老产品,以开拓产品创新的思路。针对缺点找不足,每找到一个缺点就找到了改进新产品的一个起点。
(七)差异法
这是指使产品与原有产品或类似产品在性能、用途、容量、包装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不同要求的产品创新法。
(八)模仿法
在产品创新中,可以模仿同类新产品,包括模仿国外同类新产品或外省市、同行业厂家的同类产品;也可模仿不同类的产品,包括原理、材料、用途和功能的模仿等。
第二章 创造原理和技法
第一节 创造原理
一、组合原理 二、综合原理 三、分离原理 四、还原原理
五、移植原理 六、换元原理 七、迂回原理 八、逆反原理
九、仿生原理 十、群体原理
一、组合原理
组合原理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技术因素,或按不同技术制成的不同物质,通过巧妙的组合或重组,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新技术的一种创造原理。
组合是“创造性的动力源泉”。据统计,现代技术中组合形式的成果约占全部发明的60~70%。
(一)主体附加(主体添加)
主体附加是指通过在原有的技术思想中补充新内容,或在原有的物质产品上增加新附件,以达到革新创造。
或者是以某事物为主体,添加另外的附属事物以实现组合创造。
实施步骤:
1.有目的、有选择地确定一个主体。
2.运用缺点列举法,按照适应多功能的需要,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
3.运用希望点列举法,对主体提出种种希望。
4.在主体不变或略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附属物,克服或弥补主体的缺陷。
5.通过增加附属物,实现对主体的希望。
6.利用或借助主体的某种功能,附加一种别的东西,使其发挥作用。
(二)异类组合
异类组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事物结合,以获得某种创造性成果;或者把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技术思想和不同功能的物质产品,以适当方式结合为一体,使其具有某种新的功能或新的特色。
主要特点:
1.组合对象(设想或物品)来自不同的方面,一般无所谓主次关系。
2.通过组合,参与组合的对象在意义、原理、构造、成分和功能等任一方面或多方面互相渗透,使整体发生显著变化。
3.异类组合是属于异类求同,因此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三)同物组合
同物组合也称同物自组,是指若干相同事物之间的一种组合。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同一事物进行组合,以获取创造性成果。
原理:
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原有意义的前提下,通过量的增加,弥补原单件事物功能或性能方面的不足;或由量变形成质变,使原有事物具有新的功能和意义
(四)重组组合
重组组合是指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重组组合的特点是,通过改变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事物的性能。
二、综合原理
综合是在分析各个构成要素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综合其可取的部分,使综合后所形成的整体具有优化的特点和创新的特征。
综合不同于组合,它不是把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的叠加或初级的组合。
综合创造的主要情形有:
1.综合己有的不同学科原理创造出新的原理。
2.综合己有的事实材料发现新规律。
3.综合己有的科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方法。
4.综合不同学科创造出新的学科。
5.综合已有不同产品的优点建造新的先进产品 。
综合,可以使人的认识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转化,使人超越原有的认识水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体会得更深刻,从而获得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成果。
三、分离原理
是指把某一创造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散或离散,使主要问题从复杂现象中暴露出来,从而理清创造发明的思路,便于人们抓住主要矛盾。
分离原理是与综合原理完全相反的另一种创造原理。
综合原理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提倡聚集、综合,
分离原理则提倡将事物打破、分解。
鼓励人们冲破事物原有面貌的限制,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离,创造出全新的概念和产品。
四、还原原理
从一个事物的某一创造起点出发,按照人们研究的创造方向反向追溯到其创造原点,
再以原点为中心进行各个方向上的分散,并寻找其他的创造方向,用新的思想、技术和方法在新找的思维方向上重新进行创造。
还原原理就是先还原到原点,再从原点出发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回到根本上去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大成功,产生突出的成果。
根据还原原理,首先需要从中抽象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即追溯到创造的原点上,或者叫做回到根本上去抓关键,所以有人也将其称为“抽象原理”。
运用创造原理,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回到创造对象的起点,抓住问题的关键。
将最主要的功能抽取出来,并集中精力研究其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以取得创造发明的最佳成果。
五、移植原理
把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之中,促进事物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使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而导致的创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即是对该原理的真实写照。
移植原理的实质是借用已有的创造成果进行创新目标下的再创造,使现有成果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延续、发挥和拓展。
使用移植原理时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仔细观察和分析已知事物的属性;
2.找出关键性属性;
3.研究怎样将关键属性应用于欲研究的对象之中。
六、换元原理
换元创造,就是把创造对象的诸多因素看成是可以改变的变量,从而针对每一个因素进行改进思考,使问题得到解决。
换元创造的一般步骤:
1.排列出一切因素,并把这些因素视作是可以改变的变量。
2.采用一切手段对每一个因素进行改进,直到取得满意效果为止。
七、迂回原理
当在创造活动中受阻时,不妨暂停在某个疑难问题的僵持状态上,或转入下一步行动,带着未知问题继续前进;或者试着改变一下观点,注意下一个或另一个与该问题有关的侧面或外围问题。当其他问题解决后,该难题或许就迎刃而解了。
“欲速则不达”善于在困境中迂回,在迂回中创造继续前进的条件,从而逐步接近目标而取得成功。
八、逆反原理
是要求人们敢于并善于打破头脑中陈旧的、常规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对已有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持怀疑态度,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分析和思索,以探求新的创造发明。
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往往习惯于从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阻塞了自己的思路。(思维定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意识地从相反方面思考和处理问题,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产生许多未曾见过的新事物。(突破思维定势)
在实际创造中,逆反原理可进一步区分为
※ 原理逆反;※ 属性逆反;※ 方向逆反;※ 大小逆反。
九、仿生原理
仿生创造是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生物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一种原理。
仿生创造的类型
1.原理仿生型 2.结构仿生型 3.外型仿生型
十、群体原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创造的层次在深化,发明的难度在增加,离开集体的团结协作
仅靠个人的努力,搞创造发明其困难可想而知。
在创造活动中结成一个研究群体,使彼此间产生积极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对激发创造性构想是大有裨益的。
群体原理并不意味着一个研究课题组越大越好。恰恰相反,课题组最好控制在尽量小的规模上,这样做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而人数过多,往往会使一些人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降低创造活动的效率。这其中有一个最佳群体数量和结构的问题。
第二节 创造技法
一、创造技法概述
创造技法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展创造活动普遍适用的、程序化、规范化的方法与技巧。
(一)创造技法的特点
1.科学性
创造技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概括总结。
创造技法来自于实践,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和较强的针对性。
不少著名的创造学家都曾亲自总结过创造技法:
奥斯本提出了头脑风暴法、检核表法;戈登创立了综摄法;克拉福德总结出特性列举法等。
2.程序化
从实施过程来看,创造技法有比较严格的程序要求,体现了比较严密的逻辑性。
3.实用性
从使用价值来看,创造技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创造技法多数比较具体。创造技法是可以传授的。
(二)创造技法实施后的设想处理
创造技法实施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大量设想,其中往往包括创造性设想。
设想能否变成成果,关键在于能否对设想进行适当的处理。
1.设想分类
(1)一般性设想 C (common)
指内容一般化、无新意的普通设想,也包括重复性的(即别人已经提出过的)设想。
(2)实用性设想 U (useful)
指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实用价值,可以立即实施或有可能尽快实施的设想。
(3)奇特性设想 O (original)
指构思新颖奇特,但在当前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脱离现实可能性的设想。
2. 不同类型设想的处理
有舍弃、实施、再开发和储存四种情况。
(1)一般性设想的舍弃
由于一般性设想缺乏新意,或者已由前人提出并开发,因此就失去了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应当加以舍弃。
(2)实用性设想的实施
实用性设想具有现实的开发可能性,应该尽快组织实施。
(3)奇特性设想的再开发
奇特性设想内容新奇独特,体现了很强的创造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再开发,以实现其
应用的价值。
经过二次开发仍未能转换成实用性设想并付诸实施的设想,应视为暂时无法开发的设想而储存起来,等条件成熟时,再对这些储存的设想重新进行处理。
3.设想处理模式图
二、头脑风暴法
(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的产生
简称BS法。也称为智力激励法。
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阿历克斯·奥斯本【美】。
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的概念源于医学,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称为脑猝变。
创造学中借用脑猝变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
(二)头脑风暴法的原理与原则
1.原理
其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创造技法,因此常常要组织若干人共同实施。
而在举行头脑风暴会议的过程中,除了参加者本人尽力展开想象以外,每个人提出的设想对别人都是重要的信息刺激。
不仅可以起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会引起思想共鸣,诱发出大量创造性设想来。
2.原则
(1)自由畅想
要求参加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
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2.延迟评判
在组织头脑风暴会议时,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
不能对任何设想发表评论: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
3.禁止批评
绝对禁止批评。与会者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
也禁止自我批评。
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如在发言的开头就说“我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或“我先来抛砖引玉”等。
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另外,也应该禁止表扬。
因为对某些设想的赞扬,特别是言过其实的恭维,会使其他与会者受到相对的冷遇,或者使人产生问题已圆满解决的错觉,同样不利于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4.追求数量
会议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至于设想的质量
问题,是处理阶段要解决的事情。
通常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因此,头脑风暴会议应该遵循追求数量、多多益善的原则。
(三)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1.组织头脑风暴畅谈会
(1)确定议题
会前须确定好一个议题,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般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比较抽象和宏观的议题虽然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
(2)确定人选
一般以5~8人为宜。参加会议的人数太少不利于交流信息、激发思维;而人数太多一方面不易掌握,另一方面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相对减少,也会影响会场气氛。
(3)明确分工
确定一名主持人,1名记录员。
主持人: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
掌握进程。
记录员:应将与会者的所有设想都及时编号简要记录,最好写在黑板等醒目处,让与会者能够看清,记录员也应随时提出自己的设想,切忌持旁观态度。
(4)规定纪律
根据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可规定几条纪律,要求与会者遵守。
如: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消极旁观;不要私下议论,以免影响他人的思考;发言要针对目标,开门见山,不要客套,也不必做过多的解释;与会者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切忌相互褒贬等等。
(5)掌握时间
一般来说,以30~45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会议效果。
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分钟~15分钟后逐渐产生。
(6)会前准备
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可提高头脑风暴畅谈会的效率较高。
如收集一些资料预先给大家参考,以便与会者了解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外界动态。
会场可作适当布置,座位排成圆环形的环境往往比教室式的环境更为有利。
此外在头脑风暴会正式开始前还可以出一些创造力测验题让大家思考,以便活跃气氛,促进思维。有的研究者把这种思想准备称为“热脑运动”。
2.设想处理
通过组织头脑风暴畅谈会,往往能获得大量与议题有关的设想。
至此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对已获得的设想进行整理、分析,以便选出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来加以开发实施。这个工作就是设想处理。
头脑风暴法的设想处理通常安排在头脑风暴畅谈会的次日进行。
在此以前,主持人或记录员应设法收集与会者在会后产生的新设想,以便一并进行评价处理。
设想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专家评审
在美国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可聘请有关专家及畅谈会与会者代表若干人(五人左右为宜)承担这项工作。
(2)二次会议评审
在日本多采用这种方式,即由头脑风暴畅谈会的全体参加者共同举行第二次会议,集体进行设想的评议处理工作。
必须指出,头脑风暴法是一种生动灵活的创造技法,应用这一技法的时候,完全可以并且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议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三)头脑风暴法的其他类型
1.默写式头脑风暴法(635法)
联邦德国学者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性格内向、惯于沉思的特点,改进了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中畅谈会的做法,形成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
实施方法:
(1)由6个人参加,围绕圆桌就座。
(2)先明确议题,要求每人5分钟内在一张设想表格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表格传给邻座。
(3) 每人阅读邻座传来的表格, 5分钟内写下3个设想,然后再按顺序传递……
(4)表格传递若干次(一般为6至8次)后,会议即告一段落。
假设表格传递次数为n,则通过此方法获得的设想共有18n个。
使用默写式头脑风暴法,由于与会者不必开口发言,因此适合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者采用。
在实施此方法时,与会人数、每次写设想的数量和时间间隔均可变化。
2.CBS法
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根据日本人办事认真、有条不紊的习惯,创立了运用卡片作为主要工具的头脑风暴法,简称CBS法。
实施方法:
(1)组织3至8人参加会议。
(2)会前确定议题,开会时先发给每人50张卡片,桌上还应放一些空白卡片备用。
(3)前10分钟与会者把自己的设想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写一个设想。
(4)接着用30分钟轮流宣读卡片,每人每次宣读一张。
(5)与会者在听别人宣读的同时,可将新的设想填入卡片、最后再用20分钟进行交流讨论,诱发新设想,议论并完善原来提出的好设想。
(6)会议一般进行一小时左右,不仅完成产生设想的程序,而且基本完成对设想的评议筛选工作。
CBS法的特点:
把书面表述和口头畅谈结合了起来,一张卡片一个设想,内容完整,条理清楚,便于事后的处理与开发,效果比较理想。
三、列 举 法
列举法是遵照一定的规则罗列研究对象有关方面的各种性质,进而诱发创造性设想的创造技法。
其主要类型有特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等几种。
(一)特性列举法
1.原理
创始人:克劳福德(美国)。
原理: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详尽分析,迫使人们逐项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进而诱发创造性设想。
人们对于周围比较熟悉的事物很可能熟视无睹,这是由于长时期的重复容易使人产生思维定势,形成惰性。
特性罗列为人提供了详尽分析、周密思考的途径,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产生新设想。
因此这一方法也叫分析创造法,尤其适用于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已有工艺、工具等的革新改造。
2.实施步骤
2.1 对象剖析
首先进行系统分析,即将研究对象逐步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直至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组合为止。
例如:一个保温瓶,可分解为外壳、瓶胆、瓶塞、瓶盖等子系统;而外壳又可分解成壳身和把手;瓶胆又可分解成玻璃胆身和镀层等更小的子系统,研究对象的剖析越详尽,下面的特性列举、设想开发等步骤就越容易进行。
2.2 特性列举
逐项罗列出各子系统的各种特性。一般是将特性分为名词类、形容词类和动词类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名词类特性主要指结构、材料、制造方法等方面的性质;
形容词类特性主要指形态、体积、重量、颜色等方面的性质;
动词类特性主要指原理、功能等方面性质。
2.3 设想开发
针对罗列出的各种特性逐一进行推敲,对如何改变或改进原有特性提出各种设想。
仍以保温瓶为例。
如果原有的保温瓶是一只竹壳的热水瓶,那么,
从名词类特征来考虑:外壳材料由竹改为铁皮、改为塑料,从一般塑料改为高性能塑料,还可改为铝合金;把手从固定式改为可提式;瓶胆镀层由银改为镁或改为其他合适材料;组成部分也可增加一些新部件,或将原有子系统重新分解组合,如将壳身改为上部与底座两部分,以便于装卸瓶胆等。
从形容词类特性来考虑:外观形态从简单改为复杂、美观;重量由较重改为较轻(与改变材料相结合);外壳的颜色从单一变为多样,并加上图案和饰物;瓶口大小根据用途而适当改变;容积由小增大(如从3磅变为5磅、8磅,或由保温瓶变为保温桶),容积也可由大变小(如从家用热水瓶改为旅行用保温瓶、保温杯)等等。
从动词类特性来考虑:
功能上从保温扩展到保冷,开发冰瓶一类产品;也可以从保水温扩展到其他物体保温;原理上从人工倒水发展为气压出水,再发展为自动加热(电热)烧开水。还可以增加净化水质的功能等等。
2.4 设想处理
对已获得的设想进行处理,分别予以实施、舍弃或再开发。
3.注意事项
3.1 全面概括该事物的各种特性,以免遗漏;
3.2 设想开发工作可以由个人单独承担,也可以集体完成,且可与头脑风暴法等其他创造技法结合起来进行;
3.3 由于特性罗列的工作量很大。为集中力量、有所突破,可以大事化小,即每次只研究一个子系统,取得成效后再换成另一个系统,直至把整个系统研究完毕。
(二)缺点列举法
1.原理
缺点列举法是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一种创造技法。
任何事物都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一旦找出这些“缺点”并加以改进,事物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
这一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罗列,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设想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缺点列举法是特性列举法的特例,实际上是只将特性中的缺点予以罗列的特性列举法。
其优点是精力集中,节省时间,容易取得显著效果、有时候只要找出原事物的一个缺点并加以改进,就能产生巨大效益。
这一技法开发设想只能对原有事物“拾遗补缺”,因而它是一种被动型的创造技法。
2.实施步骤
2.1 对象剖析
依据一定的原则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直至成为基本单元的组合。
2.2 缺点罗列
逐一列出各基本单元的各种不足之处。
可遵照特性列举法的次序,从名词类、形容词类和动词类三方面去思考。
2.3 设想开发
针对已罗列出的各种缺点,逐一提出弥补和改进的设想。
注意:对于一个缺点的改进设想不一定只限于一个,如有可能,应该多提出几种想法,以便在设想处理阶段对比选择。
2.4 设想处理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3. 注意事项
3.1 要正确理解缺点列举法中的缺点。
这里所谓缺点未必真的是缺陷,只要是可以略加改进、有所提高的地方,均可算作“缺点”。
寻找缺点也不是对原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设法把缺点变为优点,使事物渐臻完善。
3.2 要了解缺点列举法的前提和适用范围。
缺点列举法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创造技法,离不开原有事物这个前提。
因此,采用缺点列举法之前应对原有事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另外,缺点列举法比较适用于一些具体的、微观的问题,不宜用来解决抽象、宏观的复杂问题。
3.3 缺点列举法的设想开发阶段,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像头脑风暴会一样召开缺点列举会,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
缺点列举会的开法比较机动灵活,但自由畅想、延迟判断、禁止批评、追求数量等原则仍应遵循,以便找出更多的缺点来,为后期的设想处理打下基础。
(三)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也是特性列举法的特例,是将人们希望所具有的、理想化的事物特性设想出来并加以罗列的特性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是和缺点列举法相对应的创造技法,其实施步骤亦与缺点列举法大致相同。
希望点列举法不必拘泥于原有事物的基础,甚至可以在一无所有的前提下从头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点列举法是一种主动型的创造技法,更需要开展想象力。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
希望点列举法既适用于对现有事物的提高,又适用于在无现成样板的前提下设计新产品,创建新方法等,而且对后一种情况更为有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