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摘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就业指导工作的努力方向,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构建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学生能力素质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国际化;高校;就业指导;创新
基于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在学生就业方面,就业市场不断扩张,但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如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就业观念陈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直接分配工作。而在当今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过渡,大学毕业生拥有自主的职业选择权[2]。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理念依然停留在过去,缺乏对于就业指导体系系统的、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学生的就业观念也相对封闭,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对于国际环境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大学生中自我封闭、盲目排外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2. 生涯教育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从发展历史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从国家、州政府到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职业指导工作,从小学开始就设置生涯规划课程,并随着教育的深入,通过理论指导和专业测评,帮助青少年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人格特征等,为他们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专业化水平还远远不够。从高校整体布局来看,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教学科研方面,就业指导归入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缺乏政策、资金、设备和人员的投入。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来看,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生涯指导教师,专职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
参差不齐,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往往大部分精力放在从事事务性工作上,距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咨询服务还有很大差距,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仅在毕业班的学生开展,缺乏对于生涯教育的全程探索和经验总结。
3. 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纵观我国的教育体系,青少年进入大学前,升学可以说是唯一的目标,小学、中学阶段几乎没有生涯规划相关的指导,学生也没有生涯规划的意
识,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哪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何处。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知不足等问题,虽然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和提高,但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实习实践经历,职业发展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欠缺[4],在求职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很难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4. 国际就业渠道有待完善
在国际化背景下,就业市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就业信息,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国内市场人才输送渠道,而在国际市场方面,在校园招聘和宣讲会中很难寻找到直接到国外工作的机会,国际就业学生的比例依然很低,国际就业的渠道尚需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 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国际视野
首先,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应对国际化发展趋势,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确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战略。承担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责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树立国际化理念,将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的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转变为帮助学习提高择业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第二,强化信息服务,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思维模式。国际化视野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要以国际化理念来完善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育内容,要不断更新国际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忧患意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知己知彼”,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认清当今国际上激烈的人才竞争现状,了解国际市场中“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真正内涵,更新就业择业观念,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我生涯规划意
识。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国际化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宣讲国际化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确国际化视野、科学的人生目标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2. 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政策支持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和专业水平,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就业管理部门首先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就业指导教师搭建理论学习和实践成长的平台,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积累教学案例,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减少就业事务性工作量,保障就业指导教师有时间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咨询实践当中;第三,应加强政策支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专门的职业测评与咨询服务机构,并给予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形成系统化的职业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