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

2023-07-22 来源:我们爱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

作者:史飞翔

来源:《祝您健康》2013年第08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养生的著述源远流长,这些不绝于书的精辟論断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养生文化。

老子的《道德经》中很多涉及到养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道家养生之道,为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精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经》就是一部“养生经”。

继老子之后,孔子也关注养生。《論语·乡党》篇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这是我国有关饮食养生的最早历史文献。

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养生家。以庖丁解牛为喻,主张养生要“依乎天理”。不仅崇尚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虚静之观,而且还崇尚彭祖导引吐纳、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他在《刻意》篇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先秦养生术的集大成是《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也是一部精彩的养生著述。开篇《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明确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生原则。书中还特别强调天人合一,指出养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些論述都成为日后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

秦汉时期,养生术有很大发展。汉末诞生了一代名医华佗,继承了庄子“熊经鸟伸”的法则,创立五禽戏,开创动形养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也有许多养生家。北齐颜之推著的《颜氏家训》有一篇《养生》很有价值。此外,《黄庭经》和《养生集要》也是这一时期养生思想的重要体现。

隋唐时期的养生学著述首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是論述养生的专卷。其中《养生序》、《道林养性》、《居处》、《按摩法》、《调气》、《服食》、《房中补益》等很好地論述了养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宋元时期,儒释道医的养生术彼此融合,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論》是一部道家长生术。认为人有天元(与精气有关)、地元(与起居有关)、人元(与饮食有关)三元。三元寿命各六十年。如果调摄得当,可延寿,否则减寿。 明清之际多汇集前人养生之法,少有创见。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汇集万历以前养生成就,分为清修妙論、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祛病等类别,提出“节嗜欲、慎起居、远祸福、得安乐”等养生方法,可谓是我国历代养生经验的总结积累。 (编辑 林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