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2023-10-14 来源:我们爱旅游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摘要;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学素材,以及采取情境化、趣味化、生活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生为本,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课堂教学;增效减负

引言:目前,我国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以及各种兴趣辅导班。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压力山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回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各种方针,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使教学相长。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能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良好的语感,同时要在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语文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甚至能够对人的终身学习与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巩固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应当注重开展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一方面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都知道冬天很冷,大家平时用什么方式来抵御寒冷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多穿点”“有地暖”“开空调”“吃热的食物”等。教师继续问:“一个人没有御寒的衣物,也没有食物,在寒冷的雪地里呆上几个小时,会怎么样呢?”学生纷纷回答“会生病”“会发烧”等。教师接着说:“这个人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既可以强调基本的生活常识,还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主人公的好奇和同情,促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语文教学的素材源于生活,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体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讲到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想一下,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自己和家人有什么活动;还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乞巧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节日的理解。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在对话教学中,表演情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释放天性,感受角色的性格与心理特征,学会表达情绪,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双减”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要求,运用合适的课堂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策略的基础上,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进步。首先,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制订清晰、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与目标,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活动与内容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在课前引导的设计方面可以重点研究,确保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进而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其次,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喜欢或者容易接受的课程教学策略,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课程知识。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本身蕴含大量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内驱力,也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收获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能力。最后,加强课前引导与课程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课上积极主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下积极学习和积累更多文化素养。

例如,有关学生阅读和表达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课的主题内容和学生的阅读喜好,为学生准备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前引导读书活动,采用驱动式的教学策略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积极性。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印象,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准备好的小短片或者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回顾和整理之前学习过的课程内容。对于课堂上的阅读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观察学生在课下的预习和自主阅读状况,同时点拨和调整学生的交流状态。对于自主积极性不强的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的主体内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抛出一些合适的问题,

开动学生的脑筋,调动并提升学生表达交流积极性,这样能够在减轻学生阅读理解负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学习方法和思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升。

3.丰富课堂活动

当前“双减”背景形势下,从课程教学标准到教材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为了进一步彰显素质教育、知性结合、能力为重等教育发展目的,强化对教材的挖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发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作用。比如,传统教材内容比较注重基础课程知识的讲解,对于一些互动性的课程内容安排得相对笼统,教师可以针对当前教材内已有的活动设计,再引入丰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元素,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将教材进行多元化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程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教师选用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后,学生还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语文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其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如思维导图、任务驱动和互动引导等教学策略,丰富课程教学设计和活动内容,充实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进而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趣味性强、学习元素丰富的课堂环境中扎实掌握课程知识和学习内容。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增设一些阶梯型的课程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挑战自己、迎接学习困难,成为一名具有自主上进意识和学习探索习惯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按照“双减”和“五项管理”的要求,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考试压力,提高课堂效率,实行差别化教学、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身体活动,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

心理的健康。为此,新时代的教师要适应和创新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增效减负”、“提质高效”,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蒋秀琴.“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新课程,2022,(18):8-9.

[2]赵梅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双减”增效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9):3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