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其实,在小学阶段,有的小学生入学时就已认识了一些字,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拼音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读课文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爱学习,善于钻研。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
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
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5、力求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二)研究任务: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七、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不同学段实验班的学生。 (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0、12――2011、2)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2)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1、3――2012 、12)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
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内容: 1、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 2、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 先说课――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 3、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如: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为: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方法、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案例、录像、图片等。 3、总结验收阶段。(2013、1――2013、6) 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为: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预习指导课的录像、图片等。 3、本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预习作业文集。 4、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5、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6、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7、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指导组:王声明、徐燕。 主要任务:文献资料收集、录像、图片等资料的采集和汇总。 2、课题负责人:龚小琳。 主要任务:完成课题立
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3、课题实施教师:彭志刚、徐鸿丽、龚小琳、王渊荣、马斌、王鑫、张欣茹、高学霞、武颖、崔淑琴。 主要任务: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打基础。 2)就课前预习情况在老师、学生、家长中开展调查(龚小琳、高学霞完成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教师开展讨论与交流,商定课前预习指导内容。 3)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班级中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资料,总结反思,写出案例。 4)开展课题探索与实践。王渊荣、马斌老师分别承担一节研讨课,要体现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内容。 5)实施者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十、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刘良华《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 3、中央教科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刘春生《作业的革命》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6、《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魏书生着 7、《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着备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分享:
编号 小语 课题名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 称 “生本”作业: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课题的 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界定 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作业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本”作业就是作业的设计应当让学生在作业
语文学科“个人课题”申报表填写范例 类别
活动中自行感悟获取,发掘学习潜能,发展学习天性,让学生感觉到完成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小练笔:小练笔是学生以课本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项活动。前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看到小练笔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一般说来,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开始着力于“篇”的训练。语文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实践充分表明,从小练笔人手,因课而练,是促进学生由“片段”向“篇章”过渡的有效方法。本课题就是选择自己教学和研究中的真问题,从而遵循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人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设计小练笔,或依据插图驰骋想象;或在情感喷涌时抒发感受;或在空白之处着力补上一笔;借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1.《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促进主动发展。”本课题将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要求开展研究,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 课题 2.生本教育理论 的理论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依据 而设计的教育。本课题将遵循生本教育理念开展研究,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体,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将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即: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获得,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取能力的锻炼提高。 研究背景: 我校于2009年成功申报《对话精神引领下的小学语文“生本”作业设计课题研与实施》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本人是该课题组的中心成员。近究的背一年的课题研究发现,当前语文作业存在以下的问题: 景及意1.目标不明,“盲”练。为练而练,盲无目的;作业空、大,教师不作义 铺展,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2.形式单一,“呆”练。不顾文本的特点和价值,一律采用“读读写写”、“背背记记”、“我想对XX说”,单调机械,形式呆板,缺乏思
考性。 3.缺乏梯度,“散”练。不顾学生、文本的差异,不管是否已掌握、能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或每次只是做些前后不相干的零碎作业,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分析认为:如此的作业,使学生思维停滞,是“死”练。更有部分教师却死守所谓的“经验”,仍然在应试教育上拼命,学生练得心疲力竭,不堪重负,但成绩没进步,能力没提高,更谈不上语言习得和语文素养。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写作点突显,非常适合小学生从读到写进行训练。而小练笔又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 基于以上语文作业中出现的真问题以及学校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实践,所以选择并确定《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 研究意义: 如果达成预期研究目标,我相信会有以下突破: 1.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 因为“生本”语文作业小练笔设计,注重学生发展,倡导教师把表演的舞台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师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下共同学习,就一定会更加和谐。 2.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因为“生本”语文作业小练笔设计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供学生多种获取新知识的写实情景,让学生多渠道地在体验中得到新知,锻炼学生创造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就一定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得到提高,潜能得以开发。 1.“生本”作业的内涵; 2.“生本”语文作业小练笔设计的内容、形式。 语文教学中我将紧紧抓住课程资源,立足文本,依据每篇课文中的训练点进行小练笔的指导;同时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反思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读与写中有所突破,提高语文素养。 (1)结合文本设计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 (2)拓展文本描绘续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3)迁移文本学习技巧,指导学生模仿创作; (4)捕捉文本情感火花,沉淀学生阅读感悟。 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研究过程: 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10.6— 及方法 2010.8)
1.参加第五期市“个人课题”申报培训,并进行文献学习; 2.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3.确定《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个人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4.向教科室申报立项。 二、实施阶段(2010.9— 2011.10)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教育理论; 2.前期,开展班级“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学习现状调查; 3.在班级实施“生本”作业小练笔研究计划;让小练笔练习在语文活动中推进;让小练笔练习在语文学习互动中延伸; 4.中期,在班级开展 “生本”作业小练笔学习困惑的调查; 5.做好研究记录,参加学校“个人课题” 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 6.后期,在班级开展“生本”作业小练笔学习之感的调查; 7.进行阶段性反思,撰写教学案例; 8.进行阶段性反思,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1.10—2011.11) 1.进行课题总结、反思、搜集材料; 2.撰写《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3.撰写《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4.向教科室申请课题结题和课题成果评审。 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的报刊书籍,网络学习,收集有关生本教育、生本作业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比较,进行迁移,从而明确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研究方向。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文小练笔作业的兴趣,了解小学语文小练笔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影响。 3.行动研究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高年级作业要求的指导,开展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的学习活动。本人将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及时对行动效果进行反思,从中提炼和概括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以期对他人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的设计提供一点借鉴。
4.案例研究法 收集典型的小练笔练习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5.总结研究法 及时的对本课题前一阶段的学习、研究进行总结,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小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同时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条件: 1.本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善于反思,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曾主持南京市第一至四期立项“个人课题”的研究,第一期“个人课题”研究成果获二等奖;第二期“个人课题”研究成果获一等奖;第三期“个人课题”在全市小语课题交流会上发言交流,研究成果获二等奖;第四期的市级“个人课题”,过程研究扎实,过程性研究资料完善。 课题研2.本人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善于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究的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件及预获奖并发表。 期成果 预期成果: 1.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研究论文; 2.一篇《小学高年级“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对个体自身的影响》教育叙事; 3.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本”作业小练笔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区(县)教科研 主管部门意见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 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