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技术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kv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设计
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0自动化3班
学号:P******* 姓名: 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
供配电系统的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是安全供配电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为了确保在运行中,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以及供电的可靠性,供配电系统的防雷保护应从工程设计阶段就认真加以考虑,根据各地的雷电情况和地质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和接地方案,本文简要介绍35kv供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保护。
关键词:35kv供配电系统、防雷保护、接地保护
目录
前言 一、 雷电的形成………………………………………………………………3 1.1 过电压及其分类……………………………………………………………...3 1.2 雷电的形成…………………………………………………………………...4 1.3 雷电的分类…………………………………………………………………...5 1.4雷电的危害……………………………………………………………………6 二、 35kv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措施…………………………………………...7 2.1 变配电所遭受雷击的来源…………………………...................7 2.2 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7 2.3 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8 2.4 保护电力装置的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9 2.4.1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10 2.4.2 避雷线及保护范围计算................................................................................12 2.5 避雷器的选择……………………………………………………………….13 2.5.1 避雷器的作用................................................................................................13 2.5.2 氧化锌避雷器的选择....................................................................................13 2.5.3 管型避雷器的选择............................................14 2.5.4 保护间隙........................................................................................................14 三、35kv供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14 3.1接地的基本概念………………………………………………………………14 3.1.1 接地体、接地线和接地装置………………………………………………14 3.1.2 地和对地电压……………………………………………………................15 3.1.3 接地电阻……………………………………………………………………15 3.1.4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16 3.1.5 零线…………………………………………………………………………17 3.1.6 接地类型……………………………………………………………………17 3.1.7 重复接地……………………………………………………………………18 3.2 变电所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计算………………………………………….18 3.2.1 变电所接地装置………………………………………………………….…18 3.2.2 接地电阻计算……………………………………………………………… 20 3.2.3 接地装置导线截面应符合的要求………………………………………….20 3.2.4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及计算………………………………………………….21 四、小结...................................................................................................................22
前言: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发电机、厂用电、站用变以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用户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它还为断路器的分、合闸提供操作电源。供配电系统一旦遭受雷击或者设备漏电,将给供电可靠性、设备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准确把握电力系统遭受雷电及直接接地的危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意义重大。本次课程设计将围绕35kv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介绍雷电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根据防雷设备和接地装置计算防雷范围和接地电阻。 一、 雷电的形成 1.1 过电压及其分类
在正常运行时,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额定电压作用之下。但是,由于雷击和倒闸操作等原因,供配电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可能升高,甚至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这种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危险的电压升高,称为过电压。
按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分为大气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1.1.1
大气过电压
由于大气中雷云放电,并雷击供配电系统或雷电感应引起的过电压,称为大气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在供配电系统中占的比例很大。大气过电压的幅值决定于雷电的情况和防雷措施。与供电系统的运行情
况无关,因而这种过电压又称外部过电压。 1.1.2
操作过电压
由于供电系统内部电磁能量的转换或传送引起的过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例如断路器切与合、负荷剧变、线路断线、短路与接地故障均会引起程度不同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又称内部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过电压数值一般不会大于3.5Un。在35kv及以下供配电网络中,只要电气设备绝缘强度选择合理(如额定电压不低于工作电压,即UnUg),过电压破坏是可以防止的。 1.2 雷电的形成
雷电产生的原因很多,现象也比较复杂。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地面的湿气受热上升,在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积云运动,使电荷发生分离,亦即在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撞击下,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积云,也称雷云。云层中电荷越积越多,就形成了正、负不同雷云间的强大电场。同时,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的雷云临近地面时,对大地或架空线路将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雷云中的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电场强度达到25kv~30kv/cm时,就会使正、负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击穿,而发出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到达另一雷云或大地时,就产生强烈的“中和”作用,出现强大的电流,值可达到数十至数百千安。该电流称为雷电流,这一过程
C,使周围的空气猛称为主导放电过程。主放电的温度可达到2000。烈膨胀,并出现耀眼的光亮和巨响,称为雷电,亦即通常所说的“打
闪”和“打雷”。 1.3 雷电的分类
高空中雷云之间的放电虽然很强烈,但对人和地面物体没有危险。而雷云对大地的放电,将产生有很大破坏作用的大气过电压,其基本形式有三种。
1) 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
雷云直接击中房屋、杆塔、电力装置等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流过物体的阻抗泄入大地,在该物体上产生较高的电压降,称为直击雷过电压。雷电流通过被击物体时,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 感应过电压(感应雷)
当雷云在架空导线(或其他物体)上方时,由于静电感应,在架空导线上积聚了大量异性束缚电荷,在雷云向大地等处由先导放电发展至主放电阶段面对大地放电时,线路上的电荷被释放,形成自由电荷流向线路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高压线路可达几十万伏,低压线路达几万伏),将对电力网路造成危害。这种过电压,就是对电力装置有危害的静电感应过电压。 3) 侵入波(进行波过电压)
架空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电位雷电波,可能沿架空线侵入变电所(配电所)而造成危险。这种波称为侵入波。据统计,这种雷电侵入波占电力系统雷害事故的50%以上。因此,对其防护问题应相当重视。
1.4 雷电的危害
雷电对于电力装置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雷电的机械效应产生的电动力可摧毁设备、杆塔和建筑物,伤害人和畜;
2) 强大的雷电流所产生的热量,可以烧断导线和摧毁电力装置; 3) 雷电的电磁效应可能产生过电压,击穿电气绝缘,甚至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身伤亡;
4) 雷电的闪络放电可能烧坏绝缘子、使断路器跳闸或引起火灾,造成大面积停电。 二、
35kv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措施
2.1 变配电所遭受雷击的来源
雷击的来源,一是雷直击于变电所的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 2.2 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
1) 装设避雷针或避雷带(网)
变配电所及其屋外配电装置,应装设避雷针以及防护直击雷。如无屋外配电装置,可于变配电所的屋顶装设避雷针或避雷带(网)。如果变配电所及其屋外配电装置处在相邻的建筑物防雷保护的范围内时,可不在装设避雷针或避雷带(网)。
独立避雷针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在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其工频接地电阻RE10。当有困难时,可将接地电装置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
接点之间,沿接地线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独立避雷针及其引下线与变配电装置在空气中的水平间距S0(单位为m),应满足下列两式要求:
S00.3Rsh0.1h(式1-1) 且 S05m 式中 S0—空气中的距离;
Rsh—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单位为m);
h—避雷针检验点高度(即被保护物的高度)。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变配电所主接地中的水平距离SE,应满足下列两式的要求:
SE0.3Rsh(式1-2)
且 SE3m(式1-3) 2) 装设避雷线
处于峡谷地区的变配电所,可利用避雷线(架空线)来防护直击雷。
在35kv的变配电所架空进线上,架设1~2km的避雷线,以消除近区进线上的雷击闪络,避免其引起的雷电侵入波对变电所电气装置的危害。
进线保护段范围内的电杆工频接地电阻RE10。
C,最大不应大于进线保护段上的避雷线保护角不宜大于20。C。 30。3) 装设避雷器
装设避雷器用以防止雷电侵入波对变配电所电气装置特别是对主变压器的危害。 a)
高压架空线路的终端杆装设阀式或排气式避雷器。如果进线
是具有一段引入电缆的架空线路,则架空线路终端装设的避雷器应与电缆头处的金属外皮相连并一同接地。 b)
每组高压母线上都应装设阀式避雷器。变电所内所有阀式避
雷器应以最短的接地线与配电装置的主接地网相连。对35kv进线为1km,进线为1路,则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的最大电气距离为25m;进线为2路,此最大电气距离为40m。 2.3 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
1) 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防止架空线路遭受直接雷击的有效措施。35kv架空线路只在进出变配电所的1~2km范围内架设避雷线。
2) 装设自动重合闸或自重合熔断器。线路因雷击放电而造成的短路
可能是瞬时性的,断路器跳闸后,如果电弧熄灭,短路故障即消失。所以,对这种情况,如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使断路器经0.5s左右时间自动重合,即可恢复供电。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在线路上装设自重合熔断器,也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当雷击线路时,工作熔体熔断而自动跌落,经0.5s左右,备用熔体自动投入运行,恢复供电。
3) 提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要提高绝缘水平,在架空线路上,可
采用木横担、瓷横担;若采用铁横担,线路绝缘子宜采用高一
电压等级的,从而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
3) 利用三角行顶线作保护线。在其顶线绝缘子上装设保护间隙。当
线路遭受雷击时,顶线保护间隙击穿,将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保护了下面两根线路,同时线路熔断器将不跳闸,继续供电。 5) 装设避雷器和保护间隙。当变电所的35kv采用电缆进线段时,
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氧化锌避雷器。其他端与电缆金属外皮连接;有35kv变压器的变电所,每组母线应装设避雷器,且避雷器与主变压器及其他保护设备的电气距离超过允许值时,应在主变压器附近增设一组避雷器;避雷器与主变压器、电压互感器间的最大允许电气距离是:当进线段避雷线长度有1km时,最大距离为26m;2km时为52m。 6) 绝缘子铁脚接地。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雷害,在变电所的进线端,尚应按下列要求装设管型避雷器:
a) 铁塔或铁横担、瓷横担的钢筋混凝土杆线路,其进线首端,一般不设管型避雷器。在木杆或木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进线段的首端,应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
b) 在雷季,可能经常断开运行,且线路侧又带电的35kv线路,则必须在靠近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处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GB2乙方末端发生反击。使电压升到入侵波2倍时,损坏断路器。 2.4 保护电力装置的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2.4.1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在一定高度的避雷针下面有一个安全区域,该区域的物体基本上不受雷击,这个安全区叫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的大小与避雷针高度和设置方式有直接关系。各种方式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如下:
1) 单只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
r1.5h 式中 r—保护半径(m); h—避雷针高度(m)。
○2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述情况分别计算: 当 hxh时,保护半径为 2 rx(hhx)phap
式中 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
30h120m,pP—高度影响系数(h30米,p=1;,
5.5)。 h 当 hxh时 2 rx(1.5h2hx)p 2) 两只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 ○
2两针间的上部保护范围应按通过两针定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
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圆弧半径为RO,O为假想避雷针的定点,其高度hO为
hOhD 7p式中 hO—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高度(m); D—两避雷针间的距离(m); P—高度影响系数。
○3两针间在hx水平面上保护的最小宽度bx,可按下式计算
5hOhx) bx1.(
式中 bx—为在hx水平面保护范围最小宽度的一半(m)。
4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反范围 ○
两针外侧保护范围,按单针的计算方法确定。两针内侧保护范围,先按单针法作其中较高针1的保护范围,然后经过较低针2的顶点作水平线与1的保护范围相交于3点。设3点为等效避雷针的顶点,再按两只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2和3间的保护范围。通过2、3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圆弧的弦高f间的距离。
5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
D'。D'为2和3之7p在被保护面积较大时,采用多支避雷针联合保护将更有效地增大保护范围。现以三支为例说明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
三支等高避雷针形成的三角形保护范围,应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如在三角形内保护物最大高度hx水平面上,各
相邻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内侧最小宽度bx0时,则全部面积受到保护。
2.4. 2避雷线及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线主要用于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击雷。它是由悬挂在被保护物上空的接地线(镀锌钢绞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电极)三部分组成。其作用原理与避雷针相同。
1)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由避雷线向下作于其垂直面成25。的斜面构成保护空间的上部;在的高度处转折,与地面离避雷线水平面为h的直线相连的平面,构成保护空间的下部,合起来形成屋脊式的保护空间。
在hx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及端部的保护半径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h2h rx(h1.53hx)p (当hx时)
2h2 rx0.47(hhx)p (当hx时)
式中 rx—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m)。
2)两根等高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1两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根避雷线的计算方法确定。 ○
2两避雷线间各横截面局的保护范围应由通过1、2顶点及保护○
范围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O点高度按下式计算
hOhD 4p式中 hO—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D—两避雷线间的距离(m);
h—避雷线的高度(m); p—高度影响系数。
3两避雷线端部的保护范围可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
定,等效避雷针高度可近似取避雷线悬挂点高度的80%。 2.5 避雷器的选择 2.5.1 避雷器的作用
避雷器用来防止雷电产生的大气过电压(即雷电侵入波)沿架空线路侵入变电所或其他建筑物时,危害电气设备绝缘。避雷器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其放电电压低于被保护设备绝缘耐压值。沿线路侵入的过电压将首先使避雷器击穿对地放电,从而保护了设备的绝缘。 2.5.2 氧化锌避雷器的选择
氧化锌避雷器用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35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的灭弧作用不低于设备最高运行的线电压。额定电压与系统额定电压一致。
对于35kV线路装设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参数,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持续运行电压(有效值)不小于40.8kV; ②额定电压(有效值)不小于51kV;
③直流1mA参考电压不小于73kV(范围在73~74kV之间); ④标准放电电流5kA等级下残压(峰值)不大于雷电冲击134kV、操作冲击114kV、陡波冲击154kV。
⑤2000μs方波电流(峰值)200A。
⑥对绝缘配置,根据线路污秽等级要求确定。 2.5.3 管型避雷器的选择
在选择管型避雷器时,其开断断续流的上限不得小于安装处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Id.max(考虑非周期分量);下限(不考虑非周期分量),不得大于安装处短路电流的可能最小值Id.min。 即
In上限Id.max;In下限Id.min。
管型避雷器的外间隙最小值为100mm,GB1外间隙最大值为250~300mm。 2.5.4 保护间隙
当管型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保护间隙,并应尽量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以减少线路停电事故。保护间隙的主间隙的最小值为210mm,辅助间隙最小值为20mm。 三、35kv供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 3.1 接地的基本概念
3.1.1 接地体、接地线和接地装置
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它用于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具有一定的散流作用。接地体如是专门作为接地用而埋于地中的金属导体,称人工接地体。对于兼作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
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基体、金属管道和设备的称自然接地体。
接地线: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金属导体,称接地线。
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接地:电力设备的某部分用接地线和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3.1.2 地和对地电压
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将通过接地体,以半球面形状向地中流散,这一电流叫接地短路电流。
地通常将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外且电位等于零的地方,称为电气上的“地”或“大地”。
对地电压: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如接地体、接地的外壳,与零电位的“大地”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气设备接地部分的对地电压,或称接地装置的电位。 3.1.3 接地电阻
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当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的电流为冲击电流时,所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即
RchUjdIch
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称工频接地电阻,即
RdUjdIjd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RchRd,冲击系数1。 3.1.4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接触电势与接触电压: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流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8m处与沿设备外壳离地面垂直距离1.8m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Ejc。
跨步电势与跨步电压:在故障设备周围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势Ebk。人再地面行走,两脚接触该两点所承受的电压,叫做跨步电压Ukb。
35kv以下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接触电势与跨步电势的允许值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Ejc500.05(v)
Ekb500.2(v)
式中 ——人脚所站地面的表层土壤电阻率();
50——为电击时间在10s~25s内对人体无致命危险的工
频电压(v)。 3.1.5 零线
在三相四线制的交流电路中与变压器直接接地的中性点连接的导线,或直流回路中的接地中性线,称为零线。在零线上不能装熔丝和开关,以防零线回路断开造成危险。 3.1.6 接地类型
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工作接地。例如变压器和旋转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根据接地方式的不同,工作接地有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即变压器或旋转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或经小阻抗与接地装置连接的接地;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电压互感器、高阻抗与接地装置连接的。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又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由于带电导体绝缘损坏,有可能使其带电,为了防止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过电压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装置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 3.1.7 重复接地
在接零保护时,除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采用工作接地外,同时零线在规定的地点还要采用重复接地。所谓重复接地,是指零线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体与大地再次接触。零线上的重复接地相当于在零
线上多并联了接地点,这样就降低了零线的对地电阻,从而在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或碰壳时,可以降低零线对地电压,而且在零线断线时,保证有可靠的接地点。
3.2 变电所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计算 3.2.1 变电所接地装置
在变电所接地装置中,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铺设人工接地网。
人工接地网应以水平接地体为主。接地网的外缘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当不能满足
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要求时,人工接地网内铺设水平均压带,人工接地网埋设深度应采用0.6m。
3.2.2 接地电阻计算
1)接地电阻的最大允许值
各种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
的接地电阻最大允许值如表1
序号 接地装置名称 接地电阻 计算用接地短路电流I的计算 1 1kv以上直接接地的设备 Rd0.5 Ijd—单位(A) 1.对接有消弧线圈的变电所,Ijd等于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中各消弧线圈In总和的1.25倍。 2 3 1kv以上下电流接地系统: 高压(1kv)电气设备 Rd25010 Ijd但不宜超过10 4 5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小电流接地系统: 1电力设备 ○ Rd30 Rd15 2变电所 ○6 独立避雷针 2.对不装消弧线圈的变电所,消弧线圈等于电力网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时的最大残余电流值,但不小于30A 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Rd10 IjdUn(35l1l2) 350l1—电缆线路长度 l2—架空线路长度 2)接地电阻的计算
人工接地体工频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如表2
接地体型式 垂直式 计算公式 备注 长度3m左右的接地体Rd0.3 钢管50mm 圆钢25mm 单根水平式 Rd0.03 长度60m左右的接地体,扁钢40mm4mm N根水平射线(n12每根长约60m) 复合式 Rd0.5Rd0.5或s0.28r 1.S大于100m的闭合接地网 2.为与接地网面积等值的圆的半径即等效半径(m) 2s0.28r 3.L为接地体长度,包括垂直接地体在内(m) Rd0 4sL4rL4.为土壤电阻率(•m) 3.2.3 接地装置导线截面应符合的要求
1)根据热稳定性条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符合下式要求: SjIjdCtj
式中 Sjd—接地线的最小截面(mm2); Ijd—流过接地线的短路电流稳定值(A); tj—短路的等效持续时间(s); C—接地线材料的热稳定系数。 2)接地装置导线最小截面积
扁钢24 mm2,角钢mm2,铁线直径mm。
各种防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大于下列数值:○1独
立避雷针为10;○2根据土壤电阻率不同,电力架空线避雷针分别为
10~30;○3变、配电所母线上的氧化锌避雷器为5;○4变电所架空进线段上的管型避雷器为10;○5低压近户线的绝缘子铁脚接地电阻为30;○6烟囱或水塔上避雷针的接地电阻值为10~30。 3.2.4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及计算
所谓土壤电阻率,就是1m3的土壤电阻值,单位是•m。 1)用钢管和圆钢做接地体
埋设一根垂直接地体长3m、直径50mm的钢管或长1m、直径25mm的圆钢,先测量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R,然后按一下公式计算土壤电阻率:
2LR 4Llnd式中 L—钢管或圆钢的埋入长度(m); d—钢管或圆钢的外径(m); R—测得的电阻值()。
2)用扁钢作为接地体
埋设一根水平接地体长10m~15m、宽高为40mm4mmd的扁钢,埋深0.8m,先测量该接地体的地电阻值R,然后按一下公式计算土壤电阻率:
2LR 4L2lnbh式中 L—扁钢的长度(m); b—扁钢的宽度(m); h—扁钢距地面的深度(m); R—测出的电阻值()。 四、小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明白了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从工程设计阶段就认真加以考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选用质量可靠的电气设备和可靠性高的
防雷设备,同时真正按照等电位的原则,做好符合要求的共用接地网,综合考虑防雷与接地,只有这样我们的线路和设备才能避免遭受雷击的危害。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急需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经因为错误失落过,也曾经因为小有成绩而热情高涨。正如生活一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虽然这只是一次的极简单的课程设计,可是平心而论,也耗费了我们不少的心血,这才意识到老一辈对我们社会的付出,为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他们为我们社会所付出多少心血啊! 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