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个描写害怕的词语

2024-09-02 来源:我们爱旅游
5个描写害怕的词语

描写害怕心情的成语: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心惊胆落战战兢兢担惊受怕 【成语】:心惊肉跳 【拼音】:xīnjīngròutiào

【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原文】:元·无名氏《之争行善》第三折:“无人知晓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不好小脚儿再跑也走不动了。”

【举例造句】: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成语】:提心吊胆 【拼音】:[tíxīndiàodǎn] 【表述】:形容十分害怕或惧怕。

【出处】:《西游记》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举例造句】:旧社会,矿工下井就像是下地狱,妻子在家每天都~地盼望着丈夫奈良回去。

【成语】:心惊胆落 【拼音】:xīnjīngdǎnluò

【解释】: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原文】:宋·欧阳修《祭典苏子美文》:“人存有遭到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成语】:战战兢兢

【拼音】:[zhànzhànjīngjīng]

【表述】: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惧怕而微微颤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贬义

【原文】:《诗经·小雅·大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举例造句】:周总理曾经表示,在长江上堤坝就是必须载入史册的大事,我们必须以~,如履薄冰的态度看待这项工作。 【成语】:担惊受怕 【拼音】:[dānjīngshòupà] 【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原文】: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回家白月耆平西;归时犹未夕阳高;怎教导俺担惊受怕着昏迷不醒。”

【举例造句】:爸爸的工作很危险,妈妈整天~的。

1.骇人听闻2.惊弓之鸟3.大惊失色4.望而生畏5.目瞪口呆6.噤若寒蝉7.毛骨悚然8.战战兢兢9.诚惶诚恐10.张口结舌11.提心吊胆12.惊恐万状13.谈虎色变14.心惊胆战15.胆战心惊16.汗流浃背17.惴惴不安18.心有余悸19.惶恐不安20.魂飞魄散21.惶惶不安22.泪如雨下23.胆颤心惊24.吴牛喘月25.泪如泉涌26.寒毛卓竖2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8.兢兢战战29.勇者不惧30.小鹿不触心头31.心乔意怯32.悬心吊胆33.舌挢不下34.魄散魂飞35.丧胆亡魂36.了无惧色37.吊胆提心38.寒心酸鼻39.怕风怯雨40.怛然失色41.恐慌万状42.惊弦之鸟43.惊心吊胆44.惊惶万状45.栗栗危惧46.汗出洽背47.泪下如雨。 资料拓展:

惧怕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ipà,英文可译为afraid,表述为遭遇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恐。比如,心中惧怕,不由得大力推进了脚步。

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惶惶终日、胆战心惊、寒心酸鼻、心惊胆战、惊慌失色、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魂未定、惊弓之鸟、大惊失色、畏缩不前、触目惊心、心有余悸、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忐忑不安、魂不附体、面如土色。 诚惶诚恐荣:真的,的确;Ornain:惧怕;恐:惧怕。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怛然失色怛:惧怕,恐惧。指因惧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原文:《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讲话。”担惊忍怕害怕惧怕。

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担惊受恐害怕惧怕。指常处于惊扰、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担惊受怕担心害怕。 指常处于惊扰、恐惧之中。原文:《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搞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存有一条妙计,只是容易教导你。”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胆颤心惊颤:发抖。 形容非常惧怕。原文:元·施惠《幽闺记·士女就近入学》:“生长升平,谁曾使唤遭到场屋,痛怎言。

胆颤心惊,如何可免。”胆裂魂飞裂:破裂。 魂:魂灵、神志。胆也溃了,魂也飘了。

形容极度害怕、恐慌。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且说王观察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

胆破心寒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胆丧魂惊形容极度惧怕、恐慌。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胆丧魂消形容极度害怕、恐慌。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胆小怕事胆子非常大,害怕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害怕惹麻烦。原文:巴金《谈论〈寒夜〉》:“他后来竟变为了一个胆小怕事、见到人低头、软弱知足、慈爱欺负的小公务员。”

胆小如豆极言胆子小。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胆小如鼠胆子大得象老鼠。形容非常温顺。

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胆小如鼷胆子小得象老鼠。

形容非常温顺。原文:《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地鸣鼠。” 胆战心寒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原文:《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登船》:“害怕的就是城荒国溃,常子就是胆战心寒。”胆战心慌形容十分惧怕。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惧怕。原文: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无可奈何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胆战心摇形容十分害怕。出处:清·洪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 吊胆提心提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或惧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肤粟股栗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原文:梁启超《新民说道·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肢喻斯狼狈耶?君子读此,肤粟股栗矣。”

股战而栗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

形容恐惧异常。原文:《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无法言者,终并无它语。”

骨寒毛竖形容十分害怕。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骨软筋麻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惧怕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 战战兢兢,痴痴痖痖。”骇人听闻骇:愤慨。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骇人闻听并使人听到了非常惊讶、惧怕。同“骇人听闻”。

出处:《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吴贤]忽一日仰天而叹,说出一句骇人闻听之言,道人生天地间,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儿,若做个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无之人,有何用处?”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原文:《敦煌变小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寒心酸鼻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

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汗不敢出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著了。

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汗出浃背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惧怕。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汗流浃背了。 同“汗流浃。 形容惧怕的词语

害怕的定义: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 一、形容惧怕的成语: 畏葸畏缩脱色畏怯吓唬心慌 心忪心伤心寒心畏严惮忧怖 畏惧余栗逼齿森人伤弓渗人 滤渣渗慑怨生毛受惊吓兽条叶厉害 悼慑辞病喘月怵头打抖憷场 惭悸怖血腥怯怖栗不怕惨悸 避怕怯生锐利怯慑乔怯怯畏 起栗乔迪害怕畏惧怯溜开愧怕 恐慌可怕冷颤恐怯惧怕倦惮 惊扰惊畏惊恐低血糖惊恐惊婚 惊惧燋悚悸噤悸栗惶怒惶恐 患御咩骇慌怕唬吓觳觫咩请问 后怕发抖发慌发悸发森发毛 飞魄整天顾悸奉头犯怵胆悸

胆怯担惊惮色躭恐惮劬胆寒 打仰从众战竦威慑重畏惴惮 惴息追惧咋舌股栗怪慑骇怕 寒光寒乎寒心害慌寒胆怯生生

光溜溜肝儿颤战钦钦打冷战寒抖抖寒飕飕 狼狈濑人缩脖子战兢兢 二、关于害怕的成语:

胆颤心惊惶惶不安兢兢业业恐后争先诚惶诚恐 怛然失色大惊失色担惊受怕胆裂魂飞胆战心寒 胆战心惊骨寒毛竖骇人听闻汗流浃背寒毛卓竖 汗不敢出魂飞魄散惶恐不安噤若寒蝉惊恐万状 惊弓之鸟惊愕失色惊恐失色毛骨悚然恐慌万状 泪如雨下泪如泉涌栗栗危惧目瞪口呆捻神捻鬼 欺软怕硬肉跳心惊色若死灰舌挢不下谈虎色变 缩头缩脑提心吊胆吴牛喘月肆无忌惮畏敌如虎 心惊胆战望而生畏小鹿不触心头悬心吊胆心有余悸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恃无恐 惴惴不安贪生畏死伈伈睍睍骨软筋麻汗洽股栗 寒心酸鼻惊惶万状兢兢战战惊心吊胆了无惧色 毛发倒竖怕风怯雨怕鬼有鬼怕硬欺软欺硬怕软

钳口挢舌三魂出窍心乔意怯勇者不惧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 一着被蛇咬,三年害怕井绳担惊忍怕吊胆提心目瞪舌强肉颤心惊 成语:担惊受怕、胆战心惊、汗不敢出、毛骨悚然、大惊失色。 一、担惊受怕[dānjīngshòupà] 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自于: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八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译文:为战争而担惊受怕。 二、胆战心惊[dǎnzhànxīnjīng]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于: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无可奈何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译文:由不得我不害怕,要陪着笑脸儿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 三、汗不敢出[hànbùgǎnchū]

解释: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小心谨慎,汗不敢出。 四、毛骨悚然[máogǔsǒngrán]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于:清·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译文:秦王听了,突然觉得毛骨悚然。 五、大惊失色[dàjīngshīsè] 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讲话。” 译文:群臣都大惊失色,没有人敢说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