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语文习作《即景》教学设计

2020-06-05 来源:我们爱旅游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

学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填写观察记录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明确习作要求,拟定习作题目。

2. 结合观察记录单,初步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解“即景”的意思

1. 回顾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出本次习作题目。

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去描写景物的变化。

2. 板书“即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即景”的意思。

点拨:

(1)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

(2)《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其中写春天黎明时的天空颜

色的变化,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是即景。

二、引导学生审题,拟定习作题目

1. 引导学生思考:(板书:在即景前加上“_____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 哪些即景呢?请同学快速浏览教材,思考第2自然段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习作要求。

2. 同桌相互说一说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

预设:

(1) 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3. 全班交流: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预设:

(1) “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2) “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4. 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雨中、日落是自然现象;田野和窗外是指观察的范围。

5.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补充哪些题目。

教师相机点拨:

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

三、回顾课文,梳理写作顺序和写动态关键点,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自主写作

1. 引导学生思考:本次习作,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试着提炼出关键词,圈画下来。

预设:按顺序;写动态。

2. 提问:按顺序写,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呢?

点拨:除了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中间到 两边

追问:观察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外,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

出示片段一:“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预设:通过“一点儿一点儿”能看出这一段是按时间顺序描 写天空的动态变化的。

3. 提问:第二个关键点写动态变化,如何才能把景物的动 态写得更加鲜活呢?

出示片段二:“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 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 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抓住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 高这一过程的?

预设:

(1) 作者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 过程。

(2) 作者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3)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 态变化更生动。

4.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填写的观察记录单,思考:在你观察 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中,哪些是有动态变化的?你会抓住它 的哪些方面来描述?你想拟什么题目?

教师点拨:可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 色、数量、声音变化、大小、气味、神韵、长短、粗细、明暗、冷暖等 方面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先从写作注意事项中提 炼关键词,然后通过回顾所学课文来梳 理写作顺序

关键点, 再结合所学文段梳理出写动态关键点, 最后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5.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拟题不恰当或所写景物不恰当的地方,讨论更改,使文章从题目到所写内容均符合习作要求。

6. 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开始习作。

(1) 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如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 么等。注意描写所观察的景物的动态变化应是文章的主体段落。让学生动笔写作(400字左右)。

(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相机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

2. 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

1. 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

(1) XX的习作,能按顺序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具体,还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2) XX的习作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等的变化,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 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依据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习作注意事项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即能按 顺序写出动态变化。

二、例文引领,初步修改习作

1. 启发学生思考:在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中,按顺序和写出动态变化,你觉得哪个更难一些呢?为什么?

2. 出示典型例文一,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例文一:《雾中即景》片段

到了上午,雾就更白了,更浓了。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空气湿漉漉的。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眼前只有这白色的雾,像牛奶一样,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1) 提问:你觉得这段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问题?

预设:本片段语言描写较生动,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写出了雾的动态变化,但顺序有些混乱。

(2) 追问:如果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就更清楚了?

点拨:写雾的变化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清晨的雾,再描述上午的浓雾,最后写中 午太阳出来后雾变淡了。这样就清晰了。

(3) 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例文一。

预设:

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我站在远处看, 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马路上的车灯眨着它们那黄水 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渐渐地,雾更白更浓了。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让人们的眼里只有像牛奶一样的白,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中午, 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4)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回顾观察顺序,看看是否把变化过程写清 楚了。

3. 出示典型例文二,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例文二:《月夜即景》片段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一轮月亮把小区照得亮亮的,似乎星星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水里能看见圆圆的月亮。出来散步的人很多。

(1) 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少了点什么?

预设:这一段按顺序描写了天空、月亮、小池塘、散步的人,但没写出动态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月夜,哪些景物是有动态变化的?怎样描述出月亮、小池塘和散步的人们的动态?在描写动态时,用什么词语最准确?

点拨:写动态变化,可以写月亮是怎么一点点升高的。它一开始照到小池塘时,是什么样的场景;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中,又是怎样的场景;等等。

(3) 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例文二。

预设: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楼顶!

把小区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边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它。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移了,依然是那样颤动,池塘里楼群的阴影也挪移了, 整个池塘也成了一个人间的圆月。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探出头,荡起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 来,让这圆月微微动起来。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他们边走边聊,享受着这银 色的月光。

(4) 小结: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来描述景物的动态。

三、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组内交流

1. 指导学生按照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和修改典型例文的思路, 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写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提示学生关注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等。

2.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 学生修改习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要怎样改。

四、布置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