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现代研究
2021-05-20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25卷第1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V0L.25 N0.1 20I3 2013正 DOI:|0.3969/j.issn.1008—4118.2013.01.45 中医脉学现代研究 亓超,苗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 4;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关键词:脉学;中医学;脉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2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3)01—0088—02 脉学,是将实践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认识,并用明确、清晰的语音描述,形成概念的一门 经验医学。脉学经过历代医家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 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传统脉学 研究主要侧重于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表达脉象,缺 乏逻辑化的脉象概念体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 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及现代化诊疗仪器在临床的 广泛应用,脉学的现代化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 .的机理及其客观指标。 3研究成果 时至今日,脉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并有了质的飞跃,脉学早已深入到了与现代科学相 关的力学和生理学等领域。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人群调查等多种方法来观察脉象 发展机遇。现将脉学现代研究的概况报道如下。 l研究目的 与心血管生理、血流动力学及外周阻力等方面的关 系,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文字的形式阐述了脉象的 形成机理:脉搏是心脏射血活动引起的一种血液和 血管壁的震荡。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设计并研制了 使偏于主观的脉学客观化,即用现代医学理念 诠释传统脉学,使传统脉学被更多人所认同;关于脉 学的科学性的重新界定及验证,即揭示脉学在现代 脉象的测量仪器。从1958年到1977年共描述了 科学表述范围内的科学内涵;评定脉学在现代临床 诊治中的价值。 2研究方法 3500余例脉图 ,包括31种中医脉象。20世纪90年 代初,赵玉霞等 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脉象血流 动力学机理。张士枢 等通过傅立叶频谱分析方法 对脉力、脉位、脉势、脉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寿小云 引入“脉象振动觉”概念,并提出了“寸口脉 振动觉分部候诊原理假说”。进入21世纪以来,脉象 的研究成绩斐然,王燕 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 2.1对脉象记录方法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 根据系统的输出信号了解系统内部的状态,以人体 技术对脉象做客观的记录,即用传感器的客观形式 代替人手指的主观感受来记录脉象,然后把脉搏的 波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用电子放大记录仪客观 的记录下来。 复杂系统的脉象输出信号作为研究对象,将现代系 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方法与我国传统的脉象学相结 合,使中医脉象的研究更具有科学性。谭延亮等 通 过采集妊娠脉象,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找出并提 2.2对脉象分析方法的研究脉象分析即建立脉图 与脉象的相关性,使客观记录的结果与指下的主观 感受结合起来,给常见的脉图定型,然后结合中医理 论分析其临床意义。 2.3脉学产生机理的方法研究主要是运用血管动 取妊娠脉象中跟婴儿性别相关的特征信息,建立定 量采集、分析人体脉波的一般方法,将可能为临床诊 脉提供既量化又敏感的指标。分析脉波中产生特征 信息的成因,对检验、完善脉搏系统力学模型,以及 以妊娠脉象和婴儿性别作为研究突破口,为脉诊客 力学、电子计算机、频谱分析等多学科,来研究脉象 观化研究提供依据。张治国等 应用新型中医取脉 第25卷第l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V0L.25 N0.1 2013 2013年 装置,同步采集40例具有不同脉宽的患者和20例平 5讨论 人关部脉的压力脉图、心电信号和桡动脉横截面动 态超声图像。在MATLAB7.0.1软件上对超声图像进 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观察周期运动中不同宽度脉 象的桡动脉横截面图形特征和轴心运动轨迹的变化 中医脉象诊断具有整体性、个体差异性、多维 性、辨证性、微观性等特点。中医脉象的概念是一个 多维的空间概念,它包括脉搏的位、数、形、势等基本 要素,即有脉位、力度、频率、节律、走势、脉形、波动 情况,得出不同宽度脉象的桡动脉横截面面积、共轴 心椭圆的长轴长度和轴心最大位移存在着一定差 异 范围以及时间因素等多维函数的概念。由此可知, 脉象的研究要从多维空间去描述脉象的特征。同 时,由于病情的错综复杂,经常出现多种脉象相兼的 4面临的问题 尽管现代脉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 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脉学研究结果并没有被临床所用,而仅仅局限于研 究,这促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研究的现实意义 以及研究方向局限性。其次,目前脉象客观研究还 尚未从脉象基本要素的角度进行量化研究,即还未 有人去探索有哪些生物信息指标或脉搏参数对判断 患者的脉位、脉力、脉长、脉宽等基本要素可以起到 量化作用。第三,脉学的形成背景受传统东方哲学 思想的影响,具有中医学整体辨证的特点,如何将脉 象量化的指标与整体辨证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一个 平衡点,是脉学研究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 脉诊不仅要诊断“脉象”还要审查“脉神”。脉象是指 脉来的形象、形体,脉神则是脉象中的神气、气氛、神 情,毫无疑问利用现代研究的成果可以客观地描述 各种脉象,但却无法兼顾到“脉神”。第五,脉象与病 症并不能等同,而现代脉学研究的主格调几乎是将 脉象系列与病症系列归结为简单的等同关系,而忽 视了脉与病机、病因的结合。第六,关于脉象、脉图 形成机制研究,目前多限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 碍、血流动力学、心功能4个方面,但能够反映心血管 状态的病理指标与脉象、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报 道较少 复合脉。脉象的复合性,不论是在脉象仪的研制,还 是对病脉的分析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后的研究 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着对中医传统脉学的正确的理 解和诠释,首先统一描记方法与结果,统一诊断标 准,继之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各种病理脉象的 全面研究,力求在寻找临床辨证可靠依据、疾病早期 诊断指标、特异性诊断指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 次按照中医学的辨证思维模式进行设计与研究,研 制出中医特色鲜明、多维反映脉象信息、灵敏简便实 用的脉诊仪,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加快脉象研究 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4. [2】赵玉霞,张运.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脉象血流动力学机理的研 究『J1.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6,34(4):315-317. [3]张士枢,洪治平.中医脉象分类的频谱特征研究【J1.辽宁中医杂志, 1997.(2):439—440. 【4】寿小云.中医脉象振动觉【J]_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 23-25. [5]王燕.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 药现代化,2005,(1)7:203-206. 【6】谭延亮,游开明,陈列尊,等.脉诊客观化研究新思路[J1.四川中医, 2007.(8):21—23. [7]张治国,牛欣,杨学智.脉宽的可视化考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8,(5)15:14一l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