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禁的公主
作者:陈 露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5期
摘要《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经典形象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和深刻内涵。笔者认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人和物的形象分别对应着“骑士神话”罗曼司中的各个“原型”,因此以“骑士神话”的各种原型来分析这篇小说可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鲜视角。 关键词原型分析 骑士神话 中图分类号:I712.06文献标识码:A
1 理论框架
原型理论:“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化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神话原型批评的兴起,源于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的研究。”“原型(archetype)又译为‘原始模型’,出自希腊语。“卡西尔在《象征形式哲学》一书中提出“人是象征的动物”的命题,认为人类的一切精神文化形式都是象征活动的产物。作为一种象征形式的神话思维,其实质即隐喻思维。
“原型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弗莱,1957) “原型……是文学作品中的因素: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势,是一个可从范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由此可见,神话原型批评在文学作品中的视角就是对其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各种主题或叙事定势的隐喻揭露。
经过多方资料的搜集与查证,笔者认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就是一篇以“骑士神话”为“原型”的隐喻小说。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人和物的形象分别对应着“骑士神话”罗曼司中的各个“原型”,因此以“骑士神话”原型来分析这篇小说可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鲜视角。 2 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分析 2.1 爱米丽:城堡中的公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说中,爱米丽是一名贵族小姐,父亲十分严厉。她整日呆在家中,很少外出,与外界几乎没有往来。爱米丽的形象在前期无疑是“温顺”“柔弱”的典型“乖乖女”形象。“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文中对于年轻时期爱米丽的肖像描写与“被囚禁于城堡中的公主”——童话、骑士神话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十分相似。“城堡中的公主”总是“柔弱”而“无用”的,是需要被人所拯救的,或者是需要被守护的。
而在童话或是神话传说中,公主通常是被囚禁在城堡的囚室中,由一条恶龙或是一个巫婆来看守。公主落难的原因,几乎都是由于预言者预告她自身会遭受灾难,或是她的恋情或失贞会给王国带来灾难,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她的父亲——国王本人的直接命令而被囚禁。具体童话可参见《长发公主》,希腊神话《欧罗巴》,其他异曲同工,经过简单变形的童话还有《睡美人》、《白雪公主》等等。这与小说中爱米丽被“囚”于家中,父亲为了维护她“南方淑女”的形象而禁止她与任何青年男子来往如出一辙。“弗洛依德……观察到性问题的所有妇女身上……存在着另外的严重问题:被限制的成长,缺乏人的地位的成长,那是一种不成熟的,不完全的自我。”并且,“迄今为止由男人创造的文化,无论是历史、文学,还是生物学及精神分析学,都在传播女人是天生的弱者这一神话。”“古典童话的世界和成人文学一样是个男性统治的世界,童话被深深地烙上了男权主义的印记”。
作为一个父亲,“国王”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女儿——“公主”的纯洁性不被侵犯,因为她是如此天真、无知与顺从,从而最易被邪恶、下流或淫荡所诱惑。譬如从文中爱米丽后来与荷默的交往被小镇居民称为“堕落”就可见一斑。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妇女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正是在父权制度、“南方淑女”的精神传统下,爱米丽被塑造成一个从思想上依附于男人(父亲),永远长不大,(30岁仍未结婚,甚至从未恋爱过),被动、脆弱,像孩童般的“小可爱”。她更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因为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自然而然地、理所应当地该被剥夺自由权力,而应交予她的父亲以至高无上的权力——来为她决定一切,将她囚于城堡的城堡之中—格里尔生家的大房子里。
2.2 爱米丽的父亲:国王,统治者,独裁者
从前面的引文即小说中的肖像描写来看,他十分符合“国王”、“统治者”、“独裁者”的形象——在爱米丽面前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貌似保护者,实则是统治者。“在由父子相似性和占主导地位的男性逻辑构成的个人心理语言世界里,女人是匮乏或沉默的性别,其象征秩序实质上仍然是既定的现代社会中父权的、性的社会秩序,依然由父亲体现的法制来统治。”
“我们还记得她父亲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我们也知道她现在已经一无所有,只好象人们常常做的一样,死死地拖住抢走了她一切的那个人。”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到,爱米丽的父亲不仅是位统治者,毫无疑问还是“父权制式的独裁暴君”,爱米丽“公主”是他的私人财产,也是王国中宝贵财富的象征。父权制,其核心思想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森严等级制度。其中得到至高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及维护至高权力便成了主要准则,这种对于至高无上的身份及权力的迷恋足以扭曲正常的人性和血脉亲情,这也是爱米丽父亲赶走她身边所有追求者并将她牢牢锁在自己身边的原因。因为从权力潜意识欲望延伸的思维形态来看,所有爱米丽的追求者,都是妄图对爱米丽的父亲进行“篡位”,将老“国王”取而代之的“阴谋者”。一但他们得到爱米丽——“公主”——王国财富的象征,他们就获得了“权力”;那时,爱米丽的父亲无疑就要被从“王权”的宝座上赶下来,他的统治时代就要结束了,这是他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他就会将这些想“染指”他“王权”——即迎娶爱米丽“公主”的阴谋篡位者全部驱逐,其目的只是继续维持他“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尽管如此,人难免一死。爱米丽父亲之死隐喻了“父权制王国”的暂时崩塌,由此,爱米丽暂时从父权制中抬起头来,呼吸到了一点自由的空气。却也是另一个更大悲剧的开始。 2.3 小镇上的居民及爱米丽的亲戚:“恶龙”与“巫婆”
他们总是在或明或暗地注视着(监控着)爱米丽的一举一动,引发着各种揣测与流言蜚语,这都可以从小说中以“我们”或“他们”为叙事角度时得知。“他们”的意象是深远而抽象的。可以说,“他们”象征着南方社会意识形态及精神传统,而这个意象又可以用“恶龙”、“巫婆”的具象来代替。“巫婆”、“恶龙”在传奇中总是代表邪恶、守旧,某种不合理的桎梏、阻碍等等;它们通常以邪恶的力量将“公主”看守起来,在小说中就表现为小镇上的人总是以“南方淑女”、“格里尔生家的后代”等名义来限制爱米丽的行动。小说中写到当爱米丽和荷默相恋后,人们的反应: “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男子汉不想干涉,但妇女们终于迫使浸礼会牧师——爱米丽小姐一家人都是属于圣公会的——去拜访她。访问经过他从未透露,但他再也不愿去第二趟了。下个礼拜天他们又驾着马车出现在街上,于是第二天牧师夫人就写信告知爱米丽住在亚拉巴马的亲属。”他们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横加干涉爱米丽的情感生活自由,就如同“恶龙”“巫婆”一样死死监控着“囚徒公主”爱米丽。 2.4 荷默·伯隆:骑士
他甫一出场:“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强干,声音宏亮,双眼比脸色浅淡。……没有多少时候,全镇的人他都认识了。随便什么时候人们要是在广场上的什么地方听见呵呵大笑的声音,荷默 伯隆肯定是在人群的中心。”如此充满活力,极具吸引力的形象,正如骑士神话传奇中的人物——英俊、野性迷人、富有魅力,极具阳刚之气,拥有引人注目的男性气质。而后的描述写道,“他和爱米丽小姐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那辆黄轮车配上从马房中挑出的栗色辕马,十分相称。”在传统骑士故事中,骑士必定与“公主”相爱的桥段情节也出现了。作者还特别提到“黄轮车”配上“栗色辕马”——神话中骑士必不可少的“坐骑”也粉墨登场了。在骑士传统中,坐骑通常代表着主人的身份。“荷默,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雪茄烟,戴着黄手套的手握着马缰和马鞭”再一次强化了“荷默”的骑士形象:“帽子”对应“头盔”,“黄手套”对应“铁甲护腕”,“马鞭”对应“宝剑”。只要将这个现代北方人的现代装束置换一下,立刻就成了中世纪宗教绘画中的“骑士”:手执宝剑,骑着俊马,戴着头盔。他驾着马车,载着爱米丽的形象也颇值玩味。传统神话罗曼司场景中,骑士的胜利与荣誉,总要以“带着公主”这样的行为来炫耀一翻,从而才能载誉而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5 爱米丽的屋子:城堡、囚室
童话故事中,城堡的囚室通常都是“幽闭”,“禁地”的代名词,给人一种深刻的孤独与压抑感。而小说一开始便出现了对爱米丽屋子的外型描写:“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桀骜不驯,装模作样,”其中“圆形屋顶”, “尖塔”,“涡形花纹”立刻令人联想到中世纪古堡的典型形象,“桀骜不驯”又是古堡在建筑精神上的气质体现。
接下来“那个上了年纪的黑人男仆把他们接待进阴暗的门厅,从那里再由楼梯上去,光线就更暗了。一股尘封的气味扑鼻而来,空气阴湿而沉闷,这屋子长久没有人住了。”这一段关于屋内环境的叙述也表明屋子活像座令人遗弃的城堡,幽深、阴暗、封闭、死寂。“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对于屋子的最后描写加深了空间心理的幽闭恐惧感,“墓室”、“阴惨惨”这些形容词仿佛与居家环境挨不上边,只能去形容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怖场景。这种在精神气氛上的渲染手法,使得这间屋子充满了与世隔绝的沉重、压抑的体味,与“城堡中的囚室”的形象遥相呼应,也说明它是囚禁了爱米丽一生的牢笼,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理在空间上压抑孤绝,异化隔离的表现。 2.6 爱米丽与荷默的恋情:骑士神话中的“典雅爱情”
典雅爱情是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典雅爱情发生在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宫廷贵妇人之间,由于出身和职业的限制,这些武士在情场上显得粗鲁、莽撞、谦卑而缺乏教养,远没有疆场上那么挥洒自如;相反,那些贵妇却是宫廷里高傲的女主人,她们不仅出身高贵、举止文雅,而且有着良好的声誉,男女双方存在的巨大鸿沟使得感情的交流变得困难起来,然而它恰恰就是典雅爱情的基本特征。首先从小说中来看男女双方的身份象征:爱米丽出身高贵,有教养及良好的声誉;而荷默则显得粗犷、不拘小节,显然也没什么文化背景。因此,爱米丽南方没落贵族的身份与荷默·伯隆北方包工头的身份、社会地位恰恰就应证了“骑士神话”中对于男女主角身份的定位。
毫无疑问,爱米丽是以宫廷贵妇人——“公主”形象为代表出现的,而荷默则以地位低贱的“骑士”身份出现,他们之间的恋情就有如是一场“典雅爱情”的再现。 3 小说对于传统骑士神话原的运用
“神话原是在文学意象世界循环运动中凝成的基本要素,它们是在逻辑上先于体裁的文学叙述程式、叙述结构或叙述模式。”
下表中分别列出了传统骑士神话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情节桥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以上两种情节设置对比,可以清晰看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如何按照“骑士神话”而进行的。 4 结语
“骑士文学在表现爱情时总是力求把人描写得本性高尚,感情纯洁。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和谐,和平的光耀化身加以崇拜。”然而,这篇小说中爱米丽的疯狂、狠毒恰恰与“和谐”、“爱和美”骑士文学中典型女性意象形成尖锐的对比与反差;骑士文学中的骑士“本性高尚,感情纯洁”,而荷默不过是个“游侠式”的花花公子,他玩弄感情,不负责任,对爱米丽始乱终弃。骑士文学中对于“典雅爱情”的“高尚”、“忠诚”的描摹在这里变成爱情游戏的“欺骗”、“背叛”。但“爱情”、“欺骗”、“背叛”不足以来形容这篇小说,福克纳是要借这样一个被颠覆了的“骑士公主式”爱情故事来说明“骑士们的典雅爱情不过是美丽的幻想而已”。因为在现代社会情境之下,高尚的道德情操早已荡然无存,就像文中从未提到过,却又无处不在的那枝玫瑰花一般,成为了回忆中的幽灵。骑士主义精神及传统道德体系早已在人们心中崩溃。福克纳对传统骑士神话原型运用的目的其实在于批判现实中人性的堕落,呼唤人性中光辉高尚情感的回归与人性深层本质的解放。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美]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采玫瑰花[J].杨岂深译.阅读与欣赏,1995(6). [3]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王侃.父权制文化对西方古典童话的渗透[J].考试周刊,2008(30).
[5]曹祖平.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J].南通师范学院院报,2002(4). [6]梅笑冰.弗莱神话原形理论述评[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