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与人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2024-09-16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42卷第2期 2 0 1 6年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01.42 No.2 Jan. 2016 ·1· ·规划·建筑·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2—0001—03 与人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问研究★ 孙摘明魏庆明 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要:以与人互动的城市空间为规划理念,结合系统论和环境行为理论,探讨了与人互动的城市空间在公共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尝试从人的需求角度进行公共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有活力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形态,与人互动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感知城市空间见图1。 0 引言 城市空间作为城市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塑造人类活动空 间的同时,也不断被人类活动所改造。我们对于空间的许多常识 不是将空间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是把它与那些不是空间的实体联 系在一起…。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空间都是将空间直接与人类活 动相联系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舞台,必 图1感知城市空间 定反映着人们思想的积淀与对于高质量生活体验的追求。因此, 2城市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交融的关系。“城 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容器,是人们一切行动的支持结构。同 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城市公共空问的设计应该从以人 样,人的行为也会反过来作用于空间,并由此产生文化积淀和人 为本的角度出发,营造整体感、归属感、个性鲜明的城市空间,使 文印迹,让空问富有令人怀念和向往的情感 J。城市空间形态可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得到充分展现。 以促进及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也可以反映出城市空问发展中遇 到的问题。 1 与人互动的空间规划理念 1.1 城市空间的认知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通过研究空间在人的认知中的 2.1 城市空间片段化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成为了人 印象,提出城市空间意向的五要素。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清晰的 们关注的重点 。现在的城市设计在规划中力求创新,脱离了城 识别出所处的地点以及与目的地之间的路径,其原因是在人们心 市文脉与肌理的延续的设计,使整个城市空问看上去并不是一个 缩短了 里已经形成了对整个城市的印象,将城市中形态各异的现实空间 整体,而是一个新老城区拼凑成的城市。快速路的发展,赋予不同的认识和意义。阿摩斯·拉普卜特在《建成环境的意 现实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同时也将感知空间分割成零碎的片段。 使城市失去了整体性, 义——非言语表达方法》中,从环境的功效角度探讨了空问的意 城市空间上的不连续、历史文化上的割裂,义。通过研究,拉普卜特强调环境线索的重要性,认为人领悟环 不利于营造人们城市空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四合院旁的办公 境意义的过程是通过对环境线索的解读进行的,进而选择恰当的 楼、历史老街旁超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等等,这些建筑不仅打破 行为活动。所以,人们感知城市空间的过程,就是通过认识环境 了城市空间上的连续性,也破坏了人们玩味历史空间与文化的 线索,通过自身的理解,最后形成环境意象。 意境。 1.2空间的感知 随着城市内汽车的普及、快速公交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 人们对城市文化、精神、风貌的理解,都是基于其在城市不同 变得多样化。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出行的模式,城市道路的通行能 宽大平直的马路,穿越广场的高架桥,使 的空间中进行活动时,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所形成的。在我们生活 力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的城市中,各种不同的空间要素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共同 城市空间渐渐失去了人的尺度,更加倾向于汽车的尺度;有些城 尺度超人。这些现象严重导 构成了现实的城市空间,此时的空间并未附加任何意义。随着人 市中的步行公共空间两侧高楼入云, 们在现实城市空间中活动的增多,不同的人在利用城市空间的同 致了城市空间尺度的失调,空间失去了人情味。时,通过感知形成对城市空间的初步印象。随着活动的逐渐增 2.2空间功能供需失衡 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和交流的重要空间,它可以体 多,与城市不同空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再夹杂着对城市文化不 是城市的标志。公共空间为 同的理解,在人的脑海中就形成了通过感知城市空间而形成的城 现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市印象。由于当代城市的功能日益复杂化,空间的使用以及功能 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活动,同时也提升了城 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灵活多样。但是,近年来许 也不断趋向复合化,城市空间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特征。这就 市的环境质量,需要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从批判的角度看城市的空间形态发 多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只是单纯的照搬国外的优秀空间形式,而 展,并面向城市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使我们的城市空间发 忽略了其本身的空间意义。这种脱离了自身意义的空间形式显 得十分生硬,缺少趣味与个性,同时也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公共空 展更为人性化,发展成我们眼中理想化的空间形态。 收稿日期:2015-11-0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12541704) 作者简介:孙明(1974一),男,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注册规划师;魏庆明(1989一),男,在读硕士 ·2· 第42卷第2期 2 0 1 6年1月 山 西 建 筑 老人拖着小孩在步行道上行走的丰富空间趣味,可以让人们 问形式。一些步行街、广场等供人们散步游玩的公共空间被占 区,用,变成了一些盈利性的摊位;某些城市广场、路边人行道也被作 更加深刻的体会城市文化。 为露天车库、停车场,以解决停车位紧张的现状。空间使用的不 在的问题,见表1。 表1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空间形态 人在开敞空间中,可以亦闹亦静,既可以积极地参与活动、亲 的本原是人际交流”,在人与人交流的同时,也是人与空间的交 流。城市中的开敞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游玩、交流的场所,同时 明确性,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空间中存 切交流、分享经验,也可以悠闲地观看街景、静坐休憩 J。“城市 中存在的问题 引发的问题 失去了原本的城市文脉和肌理的延续,空间被分割成零碎 的片段,空间缺少整体意境 宽大平直的马路,高架桥,尺度超人的高楼,导致空间失去 了人情味 也是人们享受城市空间、解读城市精神、品味城市文化的媒介。 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利用其本身的高低起伏及平 城市空间不连续 空间尺度失调 面布局,同时满足人们与时俱进的审美观点,打造符合城市形象 发展要求的开敞空间;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将城市的历史、文脉、 精神加以提炼,融入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创造中;还可以 千篇一律的公共空间形式,自身意义的缺失,空间缺少地 缺少个性空间 域性和吸引力。公共步行空间被街边摊位占用,广场空间 变成停车场 3与人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更多的考虑在其中活动的 人的感受,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可读性空间和互动性空间,帮助人 们更好的理解城市空间、品味城市精神。所以,在城市设计时要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创造与人互动的城市空间。笔者认为,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应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方面进 行设计。 3.1 自上而下的设计原则 系统论着重从系统的整体、系统内部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 关系以及系统的动态发展等角度研究系统的形式、结构、功能与 演化规律等 。自上而下指的是,在城市整体规划时,就对空间 的布局、资源的配置做出合理地安排,正与系统论的思想吻合。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由多种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复杂 的系统,这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提供了新的思路与 方法。 首先,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城 市整体出发,将城市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城市中各空间要 素、各个局部空间相互存在于一个整体的脉络中,才能使人更易 理解,所以在设计时,要保留城市空间的整体感,保持城市的整体 性与历史延续性,充分考虑城市形态的空间性与时间性。从空间 上看,城市是一个整体,各空间构成要素灵活、合理的组织在一 起;从时间上看,城市是动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生长出 来的。这样才能使人们无论处在城市中的任意空间内都可以拥 有良好的归属感。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延续城市空间的轴线关 系;提取城市文化的元素、符号,应用在建筑单体或公共空间的设 计‘中;新老城区之间采用渐变、缓和的过渡带连接,从而来增强城 市空间的整体感。 3.2 自下而上的设计原则 人与城市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变得更为多样化,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 理解与认知往往是从在城市中漫步开始的。所以在城市空间的 营造中,要尽量创造亲和、温馨的步行空间,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 求,鼓励人们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空间内活动,在创造城市空间的 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空间并非尺度越大越好,而 是应该更加的贴近人的尺寸。那些尺寸很小但是十分精致的公 共空间,往往更能赋予使用的人以安全感、亲切感,成为更加亲近 人们生活的活动空间。城市空间的美妙之处,在于享受那些人们 在城市空间中散步,游玩,休息的每个画面,历史文化沉淀的街 创造一些主题空问,结合人们的休闲活动,调动人们对公共活动 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公共开敞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会活动、日常交流的场所,同时也是最能反映 城市文化内涵的空间。所以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结合地方特色 与时代精神打造独具自身特色,并且满足人们El益增长的审美需 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塑造有魅力的、有活力的、与人互动的城市 空间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应呼唤那些符合地方风俗文化的公共 空间,这样既能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也能增强 城市的吸引力,增加城市居民的归属感。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表2 所示。 表2问题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设计手法 保留空间 把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延续城市轴线;提取 的整体感 文化元素,打造城市符号;新老城区之间增加过渡带 空间尺寸 适宜的 空间更贴近人的尺寸;尺寸小而精致的空间.增加步行空问的数量 个性的 因地制宜,利用现状空间;与时俱进的审美观点;地域性的公共空 公共开敞空间 问:打造主题空间 4结语 无论是在城市新区的规划或是在老城区的改造中,在进行城 市空间设计时,应面向城市群众,以为城市居民创造适宜的城市 空间为理念,以人为本的进行城市空间规划。“以人为本”是现代 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与人互动的城市空间是为城市居民所享 受和使用的,灵活的,多样化的空间。这就要求在城市空间设计 时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研究人在城市空间中的活动行为,抛 开形式主义,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追求人们真正向往 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I] 刘珊珊.基于空间句法的老年社区交往空间分析与评价 [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 林幼丹.基于行为心理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人性化设计[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6):545351. [3] 刘英慧.后现代建筑思想对旧城改造的启示[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2013(31):99—101. [4] 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D].重庆:重庆大 学,2007. [5] 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2006 (5):9—12. [6]Hillier B.Space is the Machine: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7]Hillier B,Hanson J.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s 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9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