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新趋向

2023-12-14 来源:我们爱旅游
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新趋向

2.5.1国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新趋向

近年来,国外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非常重视,出现了二大新的趋向。 一是将城乡互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二是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城乡互助的理念。

Takeuchi等日本学者[45]认为城乡互动发展有助于农村自然景观的恢复,能使可持续的物流得以保证,由此提出了在城市边缘区、典型农村地区和边缘山区建立生态村的设想。2003年12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第2届FIG区域发展会议上,有关城乡互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FIG主席梅其尔教授认为,2015年,预计有9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城市贫困人口也会增多,这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城乡互动发展有助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它应该受到区域规划、自然规划、土地政策和土地使用,土地资源管理、空间信息管理、GIS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城乡冲突的解决和城乡发展、21世纪议程、能力建设等主题的广泛关注[46]。2005年5月,在波兰北部城市索波特举行的高级官员团第22次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只有把城市和外围地区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城乡平衡和相互联系的发展将为不断更新和可持续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提供基础[47]. 发展中国家城乡互助(urban-rural partnership)的理念也日益受到重视。2000年12月,在肯塔基州法兰克福举行的家庭农场管理者委员会第二次年度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城乡互助的理念被正式提出。委员们一致认为,城乡互助可以使地区经济走向繁荣和健康的运行轨道,有利于地区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城乡互助的规划包括城乡之间在贸易、信息、市场和教育方面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48]。2000~2002年期间,由芬兰农村政策委员会出资,Christer Bengs教授主持的欧洲空间规划研究项目对区域和城乡互助进行了研究。该项目旨在分析城乡互助的政策宗旨和欧洲空间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把国际和芬兰关于城乡互助,特别是关于芬兰农村政策需求的讨论联系起来,评价芬兰对城乡互助进行研究的区域发展项目,为城乡互助政策的总体评价作准备[49,50]。 2.5.2国内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新趋向

近年来,国内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新趋向是学者们的研究开始从理论向实证转向。曾磊等[5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态势进行了评价,从宏观层面揭示了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差异。战金艳等[5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中国基础设施与城乡一体化关联度模型,对区域基础设施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联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战金艳等[53]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安康市基础设施与城乡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鲁奇等[54]运用因子分析技术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城乡关联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李志强等[55]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中东部地区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分类与比较。朱允卫等[56]采用协整检验方法、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和脉冲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李岳云[57]从城乡关系统筹、城乡要素统筹和城乡发展统筹三个方面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市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张淑敏等[58]运用客观赋权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山东省l7个地市2001年城乡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罗雅丽等[59]从作用介质、作用强度、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关联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模型,对西安市1980~2003年城乡关联性进行了综合测度。修春亮等[60]分别选取大连、长春和白城作为调查对象,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东北区内部的沿海大城市地区、中部大城市地区和西部中等城市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研究。

3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简评

关于城乡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和驱动因素,国内外学者从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剖析,但不足之处是,这些研究并未完全概括影响城乡互动发展的内在因素,忽略了一些非制度因素(如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对一国或地区城乡互动发展的影响,而且这些研究仅仅限定在定性层面,缺乏从定量层面对城乡互动发展与其驱动因素之间耦合机理的研究。

关于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我们认为,城市-工业导向模式和农村综合发展模式,仅仅强调城市或农村的发展,而忽略了城乡联系。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城乡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开放和关联是该系统的基本特征,因此,这两种模式都违背了客观经济运行规律。城乡一体化是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关联的,其建立的基础是工农业之间已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依存关系。因此,城乡一体化对于我国的城乡发展实践而言,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不适应我国现在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值得提倡的是小城镇发展模式和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为城乡联系提供了一种载体和平台,有利于城乡要素的双向交流和优化配置。

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城乡发展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对不同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但不足之处在于,学术界对东部发达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模式的研究较多,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研究偏少;从宏观层面对三大地带城乡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较多,而从中微观层面对省域和县域城乡互动发展模式的研究还较为欠缺;从定性层面进行规律总结性的文章较多,而从定量层面通过实证研究对城乡互动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的文章偏少,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于城乡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学者们从城市化、乡村城镇化、文化整合、信息化、政府的作用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促进城乡互动发展的多种途径,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现实层面城乡关系的改善。但不足之处是,这些途径和对策只能从宏观层面探讨城乡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尚不适用于不同类型地区城乡互动发展优化途径的探索。

关于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趋向,不难发现,目前对城乡互动发展开展实证研究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新方向,但不足之处在于:(1)学者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些指标仅仅注重了可操作性,却忽略了科学性和系统性,某些指标并不能科学刻画城乡要素互动的态势。(2)学者们选择的评价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和陈旧,鉴于每一种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因此,今后的研究有必要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城乡互动发展进行综合评价。(3)对发达地区典型案例地区的研究较多,对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实证研究还较为欠缺。 4城乡互动发展研究展望

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是通过资本、劳动力、物质、信息等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空间的双向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空间关联的地域关系。因此城乡互动发展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建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今后亟待深入探索的有以下问题:(1)加强城乡互动发展基本原理的系统解读。可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协调共生理论、城乡相互作用理论,对城乡互动发展的形式、内容、结构、功能、效应以及内外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解析。

(2)加强城乡互动发展时空演变机制和规律的分析。可采用如下方法:①采用锡尔(Theil)系数二次嵌套分解法和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城乡互动发展的差异进行空间尺度的分析,试图揭示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变化和分布特征。②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城乡互动发展的差异进行时间尺度的分析,试图揭示城乡互动发展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③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城乡互动发展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并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进行检验,试图揭示影响城乡互动发展时空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它们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

(3)深入开展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城乡互动发展模式和优化对策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区域城

乡互动发展的特征和驱动因素的差异,通过对典型案例区进行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对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和优化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