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20·山东济宁二模)“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150项:军工企业44个、冶金业20个、化工业7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52个、轻工医药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 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 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 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一五”计划建设的150个项目涵盖了重化轻工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项目的建设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B项。
2.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
解析:选A。据材料“1953年……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展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统购统销的方式,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选A项。
3.(2020·湖南衡阳三模)1955年7 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这说明当时( )
A.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首要任务 C.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D.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
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是指对农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革,“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是指把农业由手工劳动发展为机器生产,属于发展生产力,这说明当时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故选C项。
4.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正在探索经济管理体制 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试图逐步恢复市场经济 D.鼓励私营经济的独立发展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1956年9月,陈云提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可知,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我国积极探索经济管理的体制,故选A项。
5.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一时间段大致处于“一化三改造”时期,随着农业集体化的发展,农业机器大生产成为可能,故选C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生产工具,A项错误;当时国家以工业发展为中心,B项错误;D项“工业化基本实现”说法错误。
6.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工业 农业 1949~1952年 36% 14% 1953~1957年 19.2% 4.5% 1963~1965年 7.9% 11.1% 出现上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解析:选D。观察表格,三个时期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时期、“一
五”计划、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工业、农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共同原因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故选D项。
7.右图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解析:选B。观察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项。
8.(2020·山东济南二模)1957年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 316万人增加到29 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 ( )
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C.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B.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显 D.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农业劳动者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却较慢,这说明这一时期在人民公社化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低,农村经济体制需要改革,故选A项。
9.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
A.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解析:选A。题干材料“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意在说明民间力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
10.1980年,针对某项改革措施,邓小平指出,“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集
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这项改革措施是 ( )
A.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自主经营 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解析:选A。由材料的时间和“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忧可知,该项改革措施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A项。B、D两项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而其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中国在1985年才开始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C项。
11.(2020·福建宁德二模)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 B.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
解析:选B。据材料“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
12.(2020·广东肇庆三模)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 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解析:选B。题干材料“全民所有制”“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说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材料信息说明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排除D项。
13.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可知,中美间的交往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创新,故选C项。
14.(2020·湖南衡阳二模)下图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20世纪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C.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 D.调结构影响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A。根据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以及曲线图走势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并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中国改革面临的严峻国内国外的环境可知,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5.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1978~1992年 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美贸易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中美贸易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如台湾问题及中国政治问题等都会给中美贸易额带来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 中美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276.5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804.8亿美元,美国成为1933~2001年 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双方在政治领域的纷争已经较少影响到双方经贸往来 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得到很大改善;美国对中国的开放领域2002~大幅扩大;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427.08亿美元增至20162017年 年的3 470.4亿美元 基于特朗普所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高达3 2017年752亿美元为由,美国开启了中美贸易战,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至今 易波折也许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据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美贸易的特点。 (2)简析2017年以来美国开启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276.5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804.8亿美元”可知,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中美贸易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可知,政治因素影响中美贸易波动;根据材料“美国对中国的开放领域大幅扩大”可知,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2)根据美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扭转贸易逆差、保护本国工商业、遏制中国发展等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特点: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政治因素影响中美贸易波动;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2)美国施行“美国优先”战略,试图扭转中美贸易逆差;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美国制造业衰退;遏制中国制造;美国对中国迅速崛起持有戒心;美国有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美国国民经济去虚向实的需要;特朗普迎合国内情绪,兑现竞选承诺。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以小酒馆为切入点,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经营过程中久经磨难,最终成为女强人的故事。下面是该电视剧的部分故事梗概:
1955年,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的徐慧真,继承祖产,当了小酒馆的老板。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所有商户搞公私合营,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1958
年,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各家各户把废旧的铁锅和铁盆捐出来支援国家,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为了小酒馆的经营,徐慧真虽历经坎坷,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经营理念。1979年,改革春风吹来,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并再一次焕发了青春。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
情节:徐慧真积极主动地第一个支持并加入了公私合营。
历史现象: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起来,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当时急于求成,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冒进性。
示例二
情节:徐慧真不甘落后,成为“大炼钢铁”的模范。
历史现象: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出现了全民炼钢的现象。
评价:1958年,为了赶英超美,国家号召全民大炼钢铁;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平衡;由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大跃进”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和劳动力,也导致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困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