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教育解读

2022-07-21 来源:我们爱旅游
Feature Artic1es I特稿1 数字教育解读 汪基德(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朱书慧 开封475004) 现代教育研究所,河南摘要: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数字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数字化教育或数字教育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数字教育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育,是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将是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即智慧教育。广义的数字教育与信息化教育是同义词,它 既包括狭义的数字教育,也包括智慧教育,它包括所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5)01—0001—07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 此,要想准确理解数字教育、智慧教育的内涵,必须从 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就出现了“以信息化带动现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等相关概念人手。 代化”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等类似提法, 一信息化得到世界各国的空前重视。在我国教育领域,经 过十多年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重 大应用、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 要理解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理解现代化。“现 的管理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I1 数字技术已经在教育领 代化”一词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初的西方世界,被 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现实中人们也不自觉 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现象。西 地以数字化校园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一个区域和学校 方学界的现代化理论关于“现代化”有多种表述,其 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数字校园、数字教育这些 中经典的现代化理论认为:一是指发达国家自工业革 概念也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命以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 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推广 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文明向现代 又催生了“智慧城市”,在教育领域也随之产生了“智 慧教育”的概念。可见,数字教育、智慧教育这些概念, 都是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 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二是指发展中国家在不同领 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f3 人类文明经历了两次现代化进程。其中,第一次 收稿日期:2014—01—18 基金项目:该论文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 5-CXTD一03。 作者简介:汪基德(1962一),男,河南固始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 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SICET)亚太地区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 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E-mail:hndxwjd@l 63.com。朱书慧(1 986一),河 南博爱人,博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E-mail:zshuhui2008@l 63.com。 2 数字教育I DIGITAL EDUCATION 现代化(对应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 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它 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 既是工业化、世俗化的产物,也是社会各层面理性增 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对应新现代化理论)是从 长的产物;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整体上的深刻变革过程, 1971年开始的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 这种变革远不限于教育手段、方法等方面,更应包括 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 制度、组织行为、思想观念在内;教育现代化是一种 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不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终结, 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现代化等。【4 世界性的教育变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一 旦纳入这个过程,就会呈现一种不可逆转之势,其结 果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共性增加。”【 南国农先生认为: “教育现代化就是建立适应现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所谓现代化, 是指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包括人类 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 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型的人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才为目标的新型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它包括教育思想 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技 从上述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 术手段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剐 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既包括物 是一项系统工程。"【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就物质文明 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 而言,先后经历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两个阶段,以 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 后可能还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精神文明而言,它 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 是一个不断追求人的心理满足与人格完善的过程。而 过程。” 他从教育观念方面总结了教育现代化的基 我们国家目前则同时面对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和 本特征: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 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两种挑战。 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性和创 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 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以及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u硼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提出可以以美国国会1958年通过的 (《国防教育法 为主要标志。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 一教育现代化是对教育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是由传统 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一个过程,这是以上定义的共识。 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导火索,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 美国的政府与民众。当时美国许多学者将美国之所以在 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归结于教育的问题,认为中小学 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因此,在(《国防教育法 二、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的内涵 谈信息化不能不说信息和信息技术。广义地说, 的推动下,美国开始进行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 逐渐进入学校课堂,拉开了教育现代化的序幕。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信息就是消息、情报。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 其历史几乎和信息一样久远,所以就有信息技术经历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这一指导思想在1993 了五次革命的说法: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第  年初颁布的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得到进一步 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明确,即到202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确定 第四次是电信技术的普及;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的应  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 用及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这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再次确 每一次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带  认了这一战略目标。而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我 来了人类社会的飞跃式进步。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国学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具有代表陛的有以下几种。 是在电信技术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 郑金洲教授对教育现代化的界定是: “教育现代 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 FeatureAritclesl特稿3 术等构成的--l'-J综合性高新技术。 ” 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革。【l 虽然“信息化”一词最先 “信息化”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1963年日本学者 应用于经济领域,但随着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 梅棹忠夫所发表的 信息产业论》 一文,但他未能对“信 类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从而最 息化”概念作出完整的、准确的阐述。 终实现社会整体的信息化,即“社会信息化”,当然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1) 也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提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0世纪90年代美国正式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不仅使“信息化”一词得到广泛使用,还促生了“教 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并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 个知识社会,信息将发挥关键作用。1980年美国未来 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以及1984年约 育信息化”的诞生。在这项计划中,其核心是发展以 翰・奈斯比特的 大趋势—一改变人们生活的10个新 Intemet(因特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 方向 等著作进一步将社会大趋势归纳为从“工业社会” 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信 进入“信息社会”。同时期,S.诺拉和A.孟克提出 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 了法国社会信息化报告,探讨了信息化社会的模式、结 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成为了教育信 构、特点及信息化政策。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信 息化的雏形。而在这之前,我国的“电化教育”就在做 息高速公路计划”。至此, “信息化”一词已开始为 类似的事情,只不过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网络教育的 人们所普遍接受和使用。“ 此后,人们对信息化的内 繁荣,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 涵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阐述,具有代表性的有: 息化教育阶段。而要实现信息化教育,需要经历教育的 信息化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来生产、获 信息化过程。这也是目前国内较为统一的认识:教育信 取、处理、存储和利用信息。 到 息化是过程,是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化就是知识化,即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 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结果和最 及由此而引发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和吸收率的提高 终形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过程。 那么,如何来理解教育信息化?国内学者从不同 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 视角给出了定义: 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我国发布的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 给出了官方定义: “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 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1剐 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l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 以上定义说明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 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 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通信、 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9] 网络等信息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引起生产效率的空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 前提高,市场范围的全面扩大,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 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 成本的大幅下降,资源配置的全面优化和充分利用, 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2叫 人民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 虽然目前对教育信息化的定义还未统一,但都强 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全面上升,法制环境、管理体制、 调了其主要内容: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 ①此文最早发表在日本的《放送朝日>杂志上,文中把人类社会的产业史分为农业、工业、信息产业三个阶段,并认为已经有一部分国 家开始迈向第三个阶段,即信息产业时代。这个观点当时在日本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并被多个权威杂志转载。转引自:龙锦著.日本新媒体 产业[H].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1. 4 数字教育DIGITAL EDUCATION 展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 式,又被人们称为“数字化生活”。这种生活早在20 育信息化的动力和目的,即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 世纪90年代就被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预测到。 体现了信息化(数字化)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 他认为未来人类生活的世界与数字“0”和“1”息息 核心地位;等等。 相关: “信息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有四根主要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产生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支柱:一是自然界的一切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表示; 的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技 二是计算机只是用数字0和1来处理所有数据;三是 术特征是: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电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是通过0和1的数字处理来实 脑化、教育信息存储数字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现的;四是人类是通过跨时空运送0和1的数字将信 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教育的教育特征是:教 息传送到世界各地。”。 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组织方式的非线性和教学 过程的交互性。 从数字化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 看出,数字化是实现从联机检索技术、光盘存储技术、 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以及今天的 三、数字化与数字教育 (一)数字化的内涵 谈起数字化,离不开数字与数字化技术。这里的 MOOC课程的技术基础,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上 述各种技术的实现,也就无法成就今天的信息化教育。 (二)数字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当前的学术著作中对数字教育或数字化教育内涵 的认识主要有: “数字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 数字,从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角度讲,指的是“0”和“1” 这两个二进制代码。数字化是指把文字、数值、图形、 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可以量化 和计算的二进制数字代码,以便对它们进行组织、加工、 存储和传送,并在需要时把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再还原 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的 成文字、数值、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过程。数 字化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产生了质的飞跃, 并引发“数字革命”。 新型教育方式,具有高效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征。” 数字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 习者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这两个关于数字化教育的概念界定基本上等同于 信息化教育。 数字教育的内涵可以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来理 解。 从社会学视角讲,数字化指信息(计算机)领域 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数 字化技术在今天不断得到普及与创新,使得人们生活 的周围被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产品所包围,各种家用电 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使人们 的生活更加轻松自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 DVD等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数字化医院、数字化 办公、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家庭、数字化企业、数 字化城市、数字化社区等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教育的主要特征有: 数字化:这是数字教育最基本的技术性特征。前 文已经指出,数字化技术就是把文字、数值、图形、图像、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 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全部以“0”和“1”二进制代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和工 码表示,以便实现信息的统一处理和高保真传输。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带来了人类生活和 集成性: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多媒体等硬 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由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产品 件产品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多种元素 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和具有更多自由度的生活方 综合于一体,图文声像呈现立体化,这一属性是数字 ②转引自:[美]葛洛蒂,张国治编著.数字化世界21世纪的社会生活规律[H].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9 Feature Artic1es特稿5 化属性的进一步延伸。 机器设计中,就产生智能化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 超文本性:超文本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 机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为人类智能的 信息组织与管理技术,利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 模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各领域产生了丰富多 理信息,也便于信息的再开发和利用。 样的智能化系统或智能化产品。在教育领域,目前应 用较多的智能化技术具体有: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 开放性: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系统是开放的, 内容、结构和功能的开放进一步实现了本地资源与远 大数据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等。 程资源的无缝连接。 智能化系统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具有感 共享性: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资源共 知能力,即具有能够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的 享,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化资源可以随手可得, 人们还可以进一步分享交流。 交互性: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人与数字化产品之间 的交流与互动,也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包括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和师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这种特性 进一步巩固了数字教育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特征。 虚拟性:虚拟性是针对具有真实物理特性的时间 和空间而言的,如虚拟的数字化课堂、云课堂、虚拟 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校园、虚拟博物馆等,可 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 习提供最大的方便。 从教育层面看,数字教育具有的主要特性体现为 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终身性。 明确了数字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我们可以把数字 教育定义为数字教育或数字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 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恰当地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教育 资源,优化教育过程的教育活动。 四、智能化与智慧教育 (一)智能化的内涵 “智能”一词中国古已有之, 辞海 中指“智 谋与才能”, 古今汉语词典 中对“智能”的解释 是“智慧和能力”。智能以及智能的本质是古今中外 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智能的 认识也未达成共识。心理学界将从感觉到记忆再到思 维的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 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 能”。㈣智能化,就是人工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也 可称为思维的物化。[2 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系统设计或 能力,这是产生智能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二 是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既能够存储感知到的外部信 息及由思维产生的知识,同时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 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三 是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即通过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四是具有行为决策能力,即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形成决策并传达相应的信息。 (二)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育的灵感来自智慧城市。新世纪随着我国 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的 重要组成部分开始逐步引起我国政府、企业和高校科 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因此,可以从理解智慧城市入手 了解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字地球” 的概念。1998年1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在一次 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2 】‘‘智慧城市” 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 “三网融合”等新一代 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 项关键信息,实现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安全、 电力、建筑、家居等各方面的智能服务。 祝智庭教授是在国内较早倡导智慧教育的学者, 他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信息时代智 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 慧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 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 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 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 的适应、塑造和选择。 杨现民从生态观的视角出发,认为智慧教育是依 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 6 数字教育I DIGITAL EDUCATION 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 慧。同时通过构建智能化汇聚、共享泛在的交互式教 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系统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 学环境,提升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校园和智 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 慧课堂为核心的数字化、智慧化应用,以促进信息技 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智慧 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 养成和可持续发展。【2 】 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 智慧教育核心的教育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 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 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 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 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绿色高效的教育管理以及 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其核心的技术性特征 可以概括为:情景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 管控、按需推送和可视化。 五、信息化教育、数字教育、智慧教育 的异同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教育信息化带 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 信息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前文已经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 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 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 教育。我们知道,从本质上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 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信息的存储、处理、传播都离 不开数字技术,所以,信息化教育就是数字化教育,换 句话说,数字化教育或数字教育与信息化教育是同义词。 当然,信息技术本身也是发展的,随着技术的改进,从 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所以,有人认为教育信息化就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智慧教育。比如祝智庭教授就认为 “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素质教育在 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 。 由此可见,就狭义而言,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是 有区别的,他们处于教育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数字教 育是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爆炸而产生和 发展的,其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学 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同时起到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学 习者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目的。 州数字教育重在 各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智慧教育重在 各类各级教育应用系统智能的提升与整合、教育大数 据的建立与挖掘,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发展学习者的智 会的助益)。【3u智慧教育是对数字教育的升级与改造, 综合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智慧教育彻底变革以 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技术真正地为人(教师和学生) 提供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个f生化学习。 但就广义的数字教育来说,智慧教育仍属于数字 教育的范畴。二者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替代, 智慧教育是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无线 通信、增强现实等具有智能化特性的信息技术的增强 型数字教育。 为什么说广义的数字教育涵盖了智慧教育呢?一 方面是因为智慧教育的技术基础也是数字技术,与数 字教育的技术基础是一致的。从表面上看,智慧教育 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和 移动技术等,其实这些技术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技术, 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融人了智能化技术,进而产生 了智慧教育。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未来是否有 新的技术超越智能化技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种新技 术产生,就自然会有新的名词取代智慧教育。另一方 面两者基于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数字教育与 智慧教育都是基于四种先进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和创新教育观。 综上所述,在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与人类社会 现代化过程一样,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与人类社 会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相对应的是视听教育,其 间可以细分为视觉教育与视听教育或视听传播;与人 类社会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相对应的是信息化教 育或数字教育,其间可以细分为数字教育和智慧教育。 数字教育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数字教育 属于教育信息化的第一阶段,与智慧教育是有区别的 (智慧教育属于教育信息化的第二阶段);广义的数 Featurc ArticIes特稿7 字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属于NY-词,它包括狭义的数字 教育和智慧教育。5 [1】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中国电化教育,2011,(1):20—25. [2】马元福,李奇谦.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中国 教育信息化,2014,(1):13-16. 高等教育出版社,20ol:90. [2O】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 育研究,2002,(11):3—6. [3Ⅱ4Ⅱl1][17】刘卫国.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及其相互关 系【J】_中国铁路,201l,(1):83—86. [5][61191110】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 (9):4—10,26. 【2l】杨现民,余胜泉.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J】.教育研 究.2014,(5):ll3—120. 【221130l陈应征.数字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与理论支撑[J].天津市 教科院学报,2007,(6):15一l8. [7J郑金洲.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23】百度百科,智能(心理科学术语)[DB/OL].http://baLke. baidu.com/subview/375267/9975769.htm,2015—1—3. 科学版),1997,(3):1一l1. 【8】南国农.电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1997, (1):3—8. 【24】陈鹰,杨灿军.人机智能系统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06:7. 【12][t41115】谢阳群.信息化的兴起与内涵 .图书情报工作,1996, (2):36—38. 【25】王志良,石志国.物联网工程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1I:l6. 【l3】乌家培.信息与经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1. [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261129】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 育研究,2012,(12):5~13. 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的通知 【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OO6/con— tenL315999.htm.2015-1—3. 【27][28l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 育,2014,(1):29-34. [31]祝智庭,沈德梅.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的科学力量[J].电化 教育研究,2013,(5):5—12,19. [18】李克东.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J】.广西教育,2004,(17): 20-22. (责任编辑杜丹丹) 【l9]祝智庭,闰寒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