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龙>恚教叫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 12,2019Serial No. 308
高枝创戒教言模式的漬进、研堯与臾破
卢丹,龙一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历经多元发展与固化同质,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指向教学范式与实践指导,契 合新时代创业大学生特点与需求是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变革的内在动因:高校创业教育探索和实践,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调 整,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立涉及理念、操作、制度、教师、课程等多重转型,模式的突破与革新需要综合协调各生态因 子,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2614(2019)12 -0131 -04
近年来,创业教育受到政府及高校的重视,高校纷纷开 始探索实践,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当 前,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仍很薄弱,亟须切实结合 高校实际,厘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构建一个教育实 践一体化、契合新时代创业大学生特点与需求的高校创业教 育新模式,引领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聚焦高校创业教育 摸式对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分析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的演进、研究与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人,各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也发生着深 刻的变化。与功利性的创业教育模式相比,非功利性的创业 教育更加注重对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和基本素质的培 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蒂蒙斯(Timmons)的创业教育理 念及创业过程模型。他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应该是“企业家 速成”式教育,应着眼于未来几代人设定的“创业遗传代 码'这种前瞻性的理念,实质上是对功利性教育模式的批 评,从企业转向对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教育主题。创业教育 的模式回归到教育本质,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着重培养创新 创业精神和素质。由此,这种“非功利性”的模式最初在美国 出现,并逐步向其他西方国家传导。新模式中的高校普遍关 注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交 流策略、机会识别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代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应用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 是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多元发展模式=在进人20世纪90 年代后,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框架下,终身学 习的理念逐渐明晰,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学习 的理念就已经被广泛传播,第三代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中融人 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时代的背景下创业教育不断得到重视, 全球各高校在培养目标、组织形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呈 现出多元化的理念,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 多元化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就业式”的教育。在“互联 网+”的背景下,高校正在积极地探索、构建科学的创业教 育模式,从而促进大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创业和创新知 识[1]。同时,正在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主要有“校本 模式”“区域模式”“行业模式”等三类
一、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多元发展与固化同质
第一代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以及 60年代初期,是“功利性”模式,其典型代表是“企业家速成” 的理念。第一代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出现主要基于三个前 提: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是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数 量缺乏,以美国为例,大公司的数量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是小公司的数量极少;最后,是缺乏适宜的发展土壤,高校 创业教育较为缓慢。因此,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更多带有 “功利性质”。传统创业教育模式是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 迈尔斯•梅斯教授(Myles Mace)开设的第一门创业教育课 程“新企业管理”,该课程被认为是西方创业教育的起点,其 核心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家速成”为价值取向,显著 特点是以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目标,忽视学生 的主体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代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 “功利性”向“非功利性”模式的转变。随着研究者对高校创
收稿曰期:2019-10-31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资助工作创新管理与实效评估研究”(编号:
18FYHLX049);江苏宵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利益相关荇视角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执行管理与实效评估研究” (编号:X-b/2018/0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及路径研究”(编号:18JYB012);2019 年江苏t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与模式研究”(编号=20193^398)
作者简介:卢丹,江苏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尼一平,江苏理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师发
展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法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2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研究与突破
无论何种创业教育模式,都需要解决“3W”问题:做什么
育”方式191,实行以“小班教育+双导师制”,搭建工商管理 实验室、创业实验室等创业实践平台。黄兆信以温州大学为 例提出的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1°:,构建了 一个“全校层面一专业层面一试点班层面”逐层递进的新体 (What)——(How)——(Who)——
目标问题,即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怎么做 路径问题,即创业教育的步骤和方法;谁来做 主体问题,即创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分工。
纵观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在“传统”与“革新”的博弈 进程中,教育模式日益多样,在互联网技术兴起后,教育手段 和方式愈加现代化。在我国创业教育实践中,创业教育模式 固化、同质化现象突出。迄今为止,指导创业教育摸式实践 的教学理论和决定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效果的教学过程没有 大的改进,兼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两种素质的师资还比较 匮乏[3,创业教育的配套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国内高校的创 业教育总体上仍处于在课堂教育阶段。刘帆开展了一项针 对全国938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况调查及分析,调查显 示,高校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差距小,趋同化明显[4:。高校 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依然是少数与局部。不仅如 此,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同质化倾向比较明显,在课程设置、 教学手段与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教学范式与实践指导
1.创业教育模式分类:从一体化与复合式到逐层递进关于创业教育模式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
种。一是基于平台建设的分类。蒂蒙斯(Timmons)提出两种 具体模型,即一体化与复合式模型,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 构或由传统教学单位承担教学任务。国外一些高校重视技 术与成果转移,例如,印度高校设有创业中心,能及时将高校 创业师生团队研发的技术与成果转移给企业15i。关于高校 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国内有研究者认为可以搭建创业教学平 台、创业训练平台以及创业实践平台等三个有机衔接、依次 推进的子平台[6;也有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推进长效机制建 设,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网络创业教育平台、创业服务平 台和团队协作平台[7、二是国别研究:房国忠等人系统分 析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着重提出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 的百森商学院模式、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哈佛大学模 式、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的斯坦福大学模式。袁本涛 等人基于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比较,总结出加拿大三所工程 院校的“合作导向”模式、“问题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 式。陈霞玲以美国四所高校为例,根据创新的不同对象和类 型,将创新创业分为发明性创新创业、改进性创新创业和商 业模式创新创业等三种模式W。三是结合中国国情与实际。 李伟铭等人以清华大学为例提出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清华 大学将创业课程体系深度置于技术商业化、高技术产业情境 下,并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建设“清华一伯克利 全球技术创业项目”,帮助学生融人中关村的先进技术企业: 许进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提出的普及性创业教育、以创业先 锋班为龙头的模式,采用“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
系,在全校层面,完善岗位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持体系;在 专业层面,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试点班层面, 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试点班,包括电商创业班、村官创业班等。 周秋江等人以宁波大学为例提出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 式,通过“平台+模块”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窗口”式的训 练计划以及创业教育管理,建构“课程渗透、实训导向、管理 先行”的模式。
2.开放性、系统性:模式研究的旨归
幵放性、系统性教育是伴随着创业教育实践和探索被关 注的,它是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落脚点现有开放式创 业教育研究主要关注“产学研”以及“官产学”合作教育模 式。卢俊义等人倡导建立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教育模 式,他们认为,应以高校为核心,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作 用,达到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目的与此同时,针对传统 创业教育模式只关注传统商学院组织模式的弊端,学者们将 研究重点转向以非商业为主导的模式。尹国俊等人依据广
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通过师生共创舞动并融合知识链与 实践链,以浙江大学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为例,提出创新创业 教育双螺旋模式[12;。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有关 “融人式’’、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应运而 生,其以“面向全体,注重素质”为理念.强调“全面融人,注 重实践”黄兆信等人以温州大学为例,介绍了温州大学开 展“点一线一面”逐层递进、“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创业 教育实践,注重顶层设计,成功地构建了以岗位创业为导向 的人才培养新体系[13同时,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到高校 创业教育的评价。马楠等人基于协同创新能力的测度研究, 聚焦到工作保障、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成效、创新特色等六个方面1141。施永川和王佳桐以韩国高 校为例,分析韩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属于成果导向 型,一般采取系统化的评估方式,而在成果转化层面则非常 注重开放性和共享性[15 :常飒飒和王占仁以欧盟创业教育 评价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分别“以学生”“以教师”“以机构” 为评价主体的三种欧盟创业教育评价类型16。从创业教育 模式的演进,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正在转向“以 学生为中心”。而实现创业教育模式的突破正是需要通过不 断更新创业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在大学生心 中植人“创业的种子”,使受教育者具备创业精神和能力,从 而构建起完整创业教育链
三、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突破:动因方向与实现路径
1.内在动因:契合创业大学生的个性与需求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研究与突破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包含对培养什么的学生、怎样培养学 生以及如何保障实现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规范解答。通过当 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显示h7、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呈 现以下特点:一是创业知识来源的丰富性。大学生获取创业 知识最主要来源于亲身实践、创业讲座和创业课程。二是学 习方式的多样性。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最满意的是创业项目、 133
业教育改革而言,需要在两个方面反思和重视。一是实践取 向的创业教育模式如何更好地回应实践。创业教育模式的 变革不仅是基于实践的需求,还反观实践中的缺陷,用理论 来改进实践。基于此,创业教育模式的变革需要不断完善的 理论予以支撑,进一步内化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价值追 求。也就是说,在高校实践过程中不能窄化为仅仅是“创业 创业竞赛、创业课程。三是创业教育需求的实效性。企业实 践、创业园实训、KAB或沙盘教学是被调查对象认为最好的 教育形式,可见,实践形式的需求被大多数大学生认可。另 外,企业家创业讲座、创业基金扶持、税收减免政策等也是大 学生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帮扶措施。创业教育模式的突破,首 要问题是明确目标,即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实现怎样的需求。 高校应当实现目标转向、加强系统谋划、依托创业教育实践 平台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需求,制订个性化培 养方案,以情境教育为主的方式,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根据情境教育理论原理,一切知识都产生于情境中,最终又 在情境中运用:
基于当代高校创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革新应突出以 下五点:一是要创业教育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以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出发点,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将 创业教育融人大学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中。二是要增强创 业教育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创业教 育课程的数目,实现全校性质的全覆盖,并在专业课程中体 现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三是要切实加强创业实践教育,突 出创业孵化园的功能,激发更多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3 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中心,关注学生创业心理和创 业品德,为大学生投身创业提供持续的心理援助。广泛开展
KAB
或沙盘教学,增强实践体验。四是关注大学生创业技能
的培养。高校可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财务管理、人事 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和视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形成线上和线 下教育合力:线上提供创业咨询,建立创业相关数据库等;线 下指导服务包括提供政策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工商、税务、财 务等方面的基本流程和知识等。五是从主动性、发展性、实 践性等三个要素出发,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和认知,进 一步发展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在创业模拟训练中掌握知识和 技能。实现突破后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在“大创业观”的 理念下,以“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技能”为目标、以利益相关 者(政府、学校、社会)为助力的、以“实践”为核心的创业教 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及课程的导向作用,以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具有孵化功能的实践平台,增强创业教 育的实效性,让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
2.实现路径: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突破在于打破高校创业教育“标准 化、可复制、大批量生产”的基本现状及形成的“路径依赖” 高校创业教育探索,需要在不断反思中调整,就目前高校创
技能的提升”,否则距离创业精神的培养目标渐行渐远,要尽 可能避免这种理解与认识上的偏差。二是如何在实践中守 望理论。这需要尊重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关系,在具体实施创 业教育过程中,需要避免“去理论”的创业教育模式,排斥理 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面对创业实践过程时缺乏判断力 和简单模仿。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 充分融合,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回应。
创业教育过程各个方面的因素应加强协同、良性循环, 形成创业教育链。基于理性反思和分析,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的变革,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探索,需要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 统,内生适合高校实际具有针对性、推广性和长效性的创业 教育新模式。当高校创业教育被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时,其组 成的各种元素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系统构建的过 程实质上是如何综合协调生态因子,从而促进系统的良性循 环发展=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立涉及理念、制度、组 织架构、教师和课程、创业与实践等五种转型。在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中,环境是物理因素,高校领导重视与内外体制机 制是重要支撑,师生共同参与的创业教育实践是关键环节。 一是在理念层面,需要高校高层领导的支持与重视,高校高 层领导应主动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牵头实施重要举措, 从而保证系统良性发展=学校高层领导需要掌握先进的创 业教育理论知识,对创业教育有深刻理解,其重视程度、参与 程度、推动力与影响力,将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 持续性。二是在外部制度建设与内部组织变革层面,学校应 成立创业教育领导机构,负责教学模式设定、教学制度制定 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明确执行机构及其职责。不仅需要打破 体制的惯性和形成的“路径依赖”,目前我国高校处于“卖 方”市场,传统的创业教育摸式是最简单省事的模式,诸多高 校不愿变革,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适切性,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需要与地方经济和高校专业特色相适切,由于高校的多样 化,高校创业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教育环境要有相应的制 度配套。所以推进改革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进行顶层设计, 进行系统性统筹和安排,还需要经费保障,除了观念因素以 外,经费也是客观因素,创业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完善需要充 足的教育经费。三是在组织架构层面,包括专门机构、体制 和机制3高校内部以及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关部门之间形 成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管理与评价机制,同时保证组 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动态调整。四是在教师和创业教育课程 层面,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世界各地杰出人才,在创业 教学、科研和实践环节实现突破。同时,需要重视创业教育
134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研究与突破
SELS.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developmentandinstitu- tions[ J ]. Small Bus Econ ,2008(4) :219.
[6] 官仲章,吕一军.新媒体与高校创业教育平台构建[J] •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166 - 169.
[7] 邓建平.创业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9( 11 ) :36 -38.
[8] 陈霞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以美国
四所高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7) :74 -81.
[9] 许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
究,2008(4) :99 - 102.
[10] 黄兆信.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兩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 :87 -91.[11] 卢俊义,等.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J].管理学报,2011(7):1051 - 1059.
[12] 尹国悛,都红雯,朱玉红.基于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
双螺旋模式构建—究,2019(8) :77 - 87.
[13] 黄兆信,曾纪瑞,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体系研究与实践—2013(6) :144 - 149.
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
课程的数量、种类、有效性,对教材、教学方法和课程管理进 行细化,并开设传授相关知识的第二课堂加以补充。五是在 创业活动与实践层面,要充分利用创业竞赛、创业实习、创业 实验室等资源,因地制宜创建符合高校实际的院、校两级创 客空间,同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 与支持,将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作为支撑。很多国外高 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越来越具有外向性,高度关注利益相关 者。因此,需要加强企业、高校、政府机构等各种利益相关者 之间的互动,彻底改变传统的大学与企业的点对点合作模 式,实现基于协同的并行模式,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作 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探索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方式和方 法,可以聚焦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工作成效等方面,具体 评价组织领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平 台、服务体系、孵化实效、社会影响等若干指标。既要注重创 业教育成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收获和满意度, 对学生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还要对教育成效、教学困难点等方面进行反馈,完善创业教 育评价机制,多方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14] 马楠,曾玲晖,刘叶.基于协同创新的应用型本科高
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146 -150.
[15] 施永川,王佳桐.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动因、现状及
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I) :46 -54.
[16] 常飒飒,王占仁.欧盟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工具与发展
基于全
趋势[J].大学教育科学,2018(6) :74 -80.
[17] 李亚员.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J] .教育研究,20丨7(2):65 -72.
[1] 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
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 :142 -144.
[2] 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30 -38.
[3] 张雅婷,姚小玲.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路径优
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9(4) :107 -111.
[4] 刘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况调查及分析—
-76.
国938所高校样本[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4) :67
[5] ZOLTAN J. ACS, SAMEEKSHA DESAI, JOLANDA HES-
The Evolution, Research and Breakthrough of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s
LU Dan, LONG Yi - p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 China)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odel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undergon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solidification. Currently, this research points to the teaching paradigm and practical guidance, correspond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entrepreneuri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ese are internal motives on transform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odel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s to be adjusted in continuous refle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tl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volves multiple transformations of ideas, operations, systems, teachers and courses. The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f models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coordinate various ecological factors and buil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pat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