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依附到背叛——谈朱淑真女性意识的发展

2020-06-16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37卷 第3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9月 Vo1.37 No.3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2009 从依附到背叛 ——谈朱淑真女性意识的发展 李 辉 (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朱淑真女性意识的展露有一个崎岖的发展过程:由向男性意识的依附到背叛。本文通过朱淑真社会角 色的体认、人生价值的追寻、自我实现途径的选择三个方面,论述这一过程。 关键词:朱淑真;男性意识;女性意识;依附;背叛 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09)03—0162—03 From adherence to betrayal ——The development of Zhu Shu- ̄hen’S self cOnsciOusnessOf femal Li HUi (Department of Chinese,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The show of Zhu Shu—zhen’s self consciousness of femal is a dififcult course,from self consciousness of male to self consciousness of fema1.The article discuss the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acceptance of social part, search of life’S value.the choice of self-realization. Key words:Zhu Shu—zhen;Self consciousness of male;Self consciousness of femal;adherence;betrayal 纵观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宋代女作家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普遍认同。李清照与朱淑真,作为 佼佼者长久以来一直被相提并论,两人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的揭示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不少研究者认 为:李清照以张扬自我的方式完成了自我主体意识的伸张。同时,也有人认为:李清照的身世境遇不具 代表性。对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命运缺乏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李清照幸运的生活环境,使得她的女性 意识的展露如同映雪的红梅:自然、自信;而生亦不幸死亦不幸的朱淑真的女性意识的展露就有一个崎 岖的发展过程。就像梅花盆景:虽然被人为地扭曲过,但最终她还是进发出顽强的生命意识。也即,她有 明显的由向男性意识依附到背叛的发展过程。以朱淑真为研究个案,更能够全面揭示宋代女性作家群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张扬。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南宋浙江钱塘人,生于仕宦家庭,留有《断肠集》。生平不够明晰,后人所依 据的线索多为魏仲恭在《断肠诗集序》中的约略概述,从中可知“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然而 “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一生抑郁不得志……竞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虽然在她去世 时,作品被父母付之一炬,“今所传者,百不一存”,但仍有三百三十多首诗和三十多首词得以留传,大大超 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这些作品写出了爱恨交织的真实人生,表现了她作为女性特有的心灵空 间及个性意识,是一部出自女性之手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而存在的, 是指“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1 3在文学层面,表现为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 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的独特把握和感受,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和 表现;在文化层面,是以特有的女性特征,“对抗和解构以父权制为主要标志的传统男性霸权文化,建 构男女两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进步’的社会文化模式之意义和追求。”[2 3 收稿日期:20o9—02—26 作者简介:李辉(1970一)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法研究。 162 李辉:从依附到背叛 第3期 1社会角色的体认 朱淑真并不是天生的叛逆者,而是受到严格闺训的大家闺秀。诚然,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如李 清照时宽松。朱淑真从小生活在幽闭的闺阁中,所受的教导也是三从四德之类的教条。她所受的教育使 她鲜明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和男权观念对女性的期待。她没有像李清照那样“兴尽晚回舟,误人藕 花深处”,更不可想象女孩子可以“倚门回首”偷窥心仪的人;既不能饮酒赋诗,更不能拉着丈夫踏雪寻 梅。她像男人一样欣赏的是自己的娇弱与柔情。女性与自身的分离是从接受男性意识形态的时候开始 的,当她被迫面对男性社会中无法逃避的“他者的凝视”后,她就被降低为对象。自我也失去了活力。渐渐 地“他者的凝视”被内化,进入女性的潜意识,于是在她的人格中就被植入了一个“他者”,伴随而来的是无 处不在的“凝视”……被剥夺了自我意义的女性俯身屈就着流行的挑剔,任由男人将她改造成一件工艺 品,然后供创作者们欣赏和分享。女性成为男性眼中“女性美”的奴隶,在任何情况下,这种种对“美”的追 求,目的都是将身体放到供人欣赏的位置。 3 少女时代的作者,外貌秀丽,秉性聪颖,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 以看到她的多愁善感和深深的自恋。“浴罢云鬓乱不梳,清癯无力气方苏。坐来始觉神魂定,尚怯凉风 到座隅。”(《浴罢》)写出了她出浴之后的虚脱、怕冷和弱不禁风。在《浣溪沙》里,作者绘制了一幅自画像 “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深院重关春寂寞,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梦更无 聊!”突出的仍是自身的娇弱和心绪的孤寂、忧愁,表现出明显的阴柔美。在“陡觉湘裙剩带围,情怀常是 被春欺”,“间关几许伤怀处;悒悒柔情不自持”,“似蔑身材无事瘦,如丝肠肚怎禁愁”等诗句中,表现的皆是 作者的纤纤弱质和悒悒柔情。如果说李清照少女时期的词作流露出的娇憨、顽皮、童心未泯使人感受到 她的天性、活力和可爱的话,那么朱淑真的诗词所反映出的就不那么单纯了,心智早慧加之严格管教, 使她在潜意识里,习惯了被“他”所凝视,她所展示的自身的女性美,更符合“他”的心理和口味。这种蒲 柳弱质的顾影自怜,虽然苍白无力,却最容易触动“他”怜香惜玉的情怀。朱淑真以弱者的面貌示人,不 仅仅是自恋,更是她接受、依附男性意识的自然流露。 朱淑真对自己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是非常清楚的。在她所适非人,婚姻不幸时,她毫不犹豫地指 出:“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吟月又吟风?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闷无消遣只看诗,又见诗 中话别离,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自责》)这种性别意识是站在历史和社会的高度总结出 来的,既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也是一位有才不能施的女子对现实的愤怒指责。但这是后话,如果她的人 生能够如李清照幸运,恐怕她不会有这样的偏激之语。 2人生价值的追寻 作为一个有着良好文化素养的女子,朱淑真不满足于仅仅是顺从封建男性中心社会的安排,履行传 宗接代、相夫教子的义务,而是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很高的期许。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春日亭上观鱼》) 默默深闺掩书关,简编盈案小窗寒。却嗟流水琴中意,难向人前取次弹。(《春书偶成》) 人生短暂.青春易老.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难以解开的心结.儒家的积极人世的文化背景,培养 了知识分子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意识。朱淑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着敏锐的时间洞察力,可是她也明 白,社会不可能给她提供这样的机遇,她只能在沉默中嗟叹机遇难逢、知音难遇,抒发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的深沉忧思。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对时间的洞察力离 不开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或行动倾向……是决定个人个性、品格、命运的关键 因素。[4]时间洞察力既是个体的一种能力特质也是一种动力特质。 少女时代,她对人生就有无限美好的憧憬“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 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建功立业,以身许国,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她退而求其次, 希望自己的丈夫应是在精神上与自己互为知音的才子,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她对自己的文学才华颇 为自信,同时她对配偶的要求也相当高。在这个关乎个人幸福的关键问题上,她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 163 2009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独立的追求的。 美国女性主义思想家卡罗尔・吉列根在对男女认知与道德形成的差异考察中,发现女性进入青春 期后,往往发生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割裂,原因是现实世界是构建“在一个心理上根源于、历史上维系在有 权势的男人体验的世界里”的,这决定了它与女性体验相抵触。在这样的条件下、特别是在与父权制对 应的话语系统中学习,女性必然遭遇困窘和压抑_5]。因父母之命,朱淑真不能嫁给理想中的“萧郎”,而被 许配给了一个非才俗吏。她在《秋怀》里表示了对这桩婚姻的不满和愤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 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这不是她所要的丈夫,这不是她所憧憬的人生,她骨子里的才 情风流,失去了欣赏珍视的对象。与这样的人厮守到老,意味着生命的枯萎。如果说婚前朱淑真还是一 个耽于幻想的弱质女流,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诗思只是因为生活环境的狭小,生活方式的单调 只能在作品中抒发幽情和闲情,那么在婚后,在朱淑真从一个单纯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孩子忽然变 为人妇,封建礼教的狰狞恐怖真正地展现在她的面前时,她柔弱的外表下蕴藏着的执拗的自主意识和 女性意识,她个性的执着、大胆的一面,就越来越明显了。在当时,女子遇人不淑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朱淑 真偏偏是个文化素养极高、又自视甚高的人,她需要的是真挚的爱情,追求的是精神的契合及审美理想 在爱情生活中的实现。她在《秋日述怀》诗中云:“妇女虽眼软,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 作品中流露的怨情恨意说明她是清醒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加痛苦。 3 自我实现途径的选择 朱淑真无法接受无爱的婚姻,“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红叶舞秋 风。”这首《黄花》诗是她的言志之作,也是她的一份精神独立宣言。敏锐的时间洞察力促使她不能坐以待 毙,在无望的世俗的婚姻里徒耗青春。婚姻的不幸没有让她看破红尘,她不愿放弃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人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 来懒傍妆台。”(《青平乐・夏日游湖》)此词记录的是她和情人一起游湖欢会的情景,感情缠绵悱侧,大胆 而直率。“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 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夜》)“未必明年此会同”正道出了她无法主宰未 来的恐惧心理,所以她对爱情的追求才如此浪漫大胆。在每一次和情人的幽会中。她都是全身心投入. 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全然蔑视森严的礼教。她以大胆、张扬的方式,宣告她的爱和她的情:既然无法保 证天长地久,就尽力把握曾经拥有。任凭爱的火焰燃烧,在燃烧中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升华自己的人生 价值。在封建礼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朱淑真投人情人怀抱的时候,就是她飞蛾投火的时候.她的 不幸是无法避免的。 综上所述,朱淑真女性意识的展露有一个崎岖的发展过程,有明显的由向男性意识依附到背叛的 发展倾向。聪慧如她,才情如她.朱淑真以美好自身的毁灭,别无选择地诠释了封建礼教、男权意识对女 性意识的扼杀 参考文献: [1]陈慧.女人,为什么写作[J].文学自由谈,1996,(1):1. [2]谭湘.理性与激情[J].作家报,1989,(1):9. [3]王 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95. [4]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27):1 [5]王宏维.论西方女性主义教学论对传统知识论的挑战[J].哲学研究,2004,(1):53~59 (责任编辑:宋艳丽) 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