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学 院: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年 级: 09级 编 号: 24 号
学 号: ***************
* 名: *** 成 绩:
二零一一年五月一日
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吴胜男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水生生物,同时人们又纠结与水产动物的疾病,所以水产动物疾病学应运而生。本文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疾病的判断特征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水产动物 疾病 诊治 预防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人们的日常娱乐来,许多水族馆应运而生,还有因为人们对海鲜的需求,许多人开始养殖水产动物。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水产动物疾病学产生了。本文以鱼类为例,列举了十种常见的疾病。
1.鱼水蛭。
【本病特点】受侵害的鱼非常不安,在硬物体上摩擦,试图除掉寄生虫。仔细检查,显露出蠕虫状的水蛭,到少达到30毫米长,粘在鱼身上。
【防治方法】3%的盐溶液通常可有效地除掉水蛭。把浸泡时没有掉下去水蛭拉下来。但是为避免对鱼造成不适当的伤害,用盐水治疗之前不要拔除水蛭。有些水族箱抗甲壳纲寄生虫处理剂能有效除掉水蛭。为清洁池塘,可以试着在水中的一只玻璃罐里悬挂一块生肉,以吸引水蛭。然而,这是很费用的做法。有时可以使用敌百虫(0.25毫克-0.4毫克/升,连续洗浴7-10天)。 2.、鱼虱。
【本病特点】鱼虱是盘状寄生虫,直径在8-12毫米之间,有各种颜色,从浅绿色到褐色都有。可以看到它们贴在鱼体上和鳍上。
【防治方法】可以用镊子除掉鱼虱。如果有必要,用漆刷蘸浓盐水轻擦,或者用盐水浸泡,有助于除掉它们。替代的方法是在水里加入新型水族箱抗甲壳纲处理剂。敌百虫有效,但要依照规定使用。 3.鱼痘疱病/鲤痘疱病
【本病特点】 发生这种疾病时鱼体出现小的、乳白色斑点,表面滑腻,可能有黑色素沉积的条纹,在皮肤上突起1-2毫米,并且逐渐增大。斑点可能合并起来,使大面积的皮肤受到侵害。赘生物相当硬实,并且随着它们的老化,外观可能呈现发红的灰色。
【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有效对付鱼痘疱病的化学处理剂。如果让受侵害的鱼生
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里,那么8-12周以后症状应该消失。症状也可能再次出现,但是真正健康的鱼身上几乎不可能复发。在春季,把原来未感染疾病的鱼引入到已经发生病情的池塘里,这些鱼可能患病。 4、鱼结核病。(分支杆菌和诺卡氏菌)
【本病特点】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迹象。受侵害的鱼表现出失去胃口,变得不安并且失去它们应有的颜色。后来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变得消瘦,形成灯泡状眼睛,皮肤有缺损。还可能发生脊椎变形。有些鱼常常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迹象就突然死亡。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使用抗结核病药物被证实是有效的,但是一旦病情发展,似乎就不起作用了。由于细菌在25度时生长最快,所以升高水温不是推荐的治疗方法。但是让鱼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它们天然的抵抗力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随时拿走生病的和快要死的鱼,否则会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这肯定是疾病在水族箱里传播的一种方式。 5.竖鳞病(松球病、鳞立病)
【本病特点】病原菌为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致使鳞片竖立,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病鱼眼球突出,鳃盖内表皮亢血,腹部膨胀,腹腔常积有大量腹水;痫鱼鳃、肝、脾、肾颜包变淡、贫血,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 2~3天后死亡。该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等,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养鱼区常有发生,在鲤鱼产卵期和越冬期危害严重,一般以4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上要流行季节,从较大的鱼种到亲鱼均可受害,死亡率达50%以上。该病原菌是条件致病菌,发病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根据症状和镜检鳞囊内渗出液,可见大量短杆菌,即可诊断。 【防治方法】养殖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定期泼洒含氯消毒剂。 6.鲤白云病
【本病特点】病原菌为恶臭假单胞菌。病鱼初期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物附1,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全身好像布满一片白云,头部、背部及尾鳍处粘液更为稠密,后期鳞片基部充血、脱落;体内肝、肾脏充血。病鱼靠近网箱边游动缓慢、停食。不久死亡。流行于水温6~18℃,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鱼和流水越冬池中易发生,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常与竖鳞病、水霉病并发,死亡率高达60%以上,水温20℃以上时该病不治而愈。同网箱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不感染此病。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初诊,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 【防治方法】
①选择健壮、无伤的鱼种进箱养殖,进箱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药浴。
②加强管理,尽量缩短越冬停食期。
③发病时,在网箱内遍洒福尔马林或新洁尔灭,同时用磺胺类药物拌药饵投喂。 7.疥疮病
【本病特点】鲤科鱼类病原菌为疥疮型点状气单胞菌。国外报道鲑科鱼类由杀鲑气单胞菌引起。病鱼背部一处或数处形成隆起,隆起处的鳞片覆盖完好,该处的皮肤和组织充血发红,肌肉溶解,呈混浊灰黄色凝乳状,并逐渐形成脓疮,疮内充满含血的脓汁和大量细菌;鳍条基部常常充血,轻度或严重“蛀鳍”;病情严重的鱼,肠道也充血发炎。鲤科鱼类疥疮病主要危害青色、草鱼、鲤鱼、团头鲂,鲢鱼、鳙鱼也偶有发生。我国主要养鱼区都有发现,但以江浙一带最为严重。该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当环境条件恶化7支鱼体受伤时更易发病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硬流行病情况.可作出诊断,但应与有些孢子虫寄生肌肉中引起的体表隆起相区别,镜检病灶,可见大量杆菌。 【防治方法】同赤皮病的防治。 8.罗非鱼溃疡病
【本病特点】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发病初期体表病灶部位鳞片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溃烂成血红的斑块状凹陷,肌肉外露,严重时可烂及骨骼。病灶无特定部位,可出现在头部、鳃盖、鳍条、躯干等,多时可达数十个。解剖可见肝由肉红色变为褐色,胆囊肿大l倍,呈墨绿色。该病另一症状为肠炎型,表现为肛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肠亦发红,症状较轻。此病主要危害工厂化养殖和越冬加温养殖的罗非鱼,鱼种、成鱼、亲鱼均可发病。当养殖密度大、水质差、温差大、鱼体抵抗力低时易发病,严重时感染率可达50%,以上,从越冬开始到次年4~5月均可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罗非鱼进越冬池前用3%一4%食盐水浸浴5~1O分钟。9.鳗赤鳍病
【本病特点】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鳗躯干和头部的腹侧皮肤、臀鳍、胸鳍常充血发红,严重的可见出血斑、肛门红肿。病鱼初期食欲不振或不进食,随后离群慢游或靠池壁静止不动.有的头部向上,无力“竖游”,多数几天内死亡。解剖可见腹腔常有点状出血,肝脏由于严重瘀血呈暗红色,有时可见出血斑,肾脏肿大,肾小球和肾小管明显病变,肠壁局部或全肠充血,失去弹性。肠内无食物,有黄色或乳白色带血的粘液。肠道睨屑性卡他炎症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体表严重出血时,鳃、肝、肾、脾的颜色变淡,病题严重贫血。该病是各种规格鳗鱼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由肠道感染,带菌鳗鲡是主要传染源,在春季水温上升期、秋季水温下降期以及天气不稳定的梅雨季节易发生流行,严重的常引起败血症,造成大量死亡。诊断须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快速诊0可用荧光抗体法。 【防治方法】全池遍洒含氯消毒剂消毒。
10.病霉病(水霉病)
【本病特点】常见的病原菌为水霉科的水霉和棉霉两属的10余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肉眼可见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似灰白色棉花状,俗称“生毛或“白毛病”。霉菌分泌的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该病,菌丝侵入卵膜内,并向外丛生大量外菌丝,称为“卵丝病”,被寄生的卵,外菌丝呈放射状,又称“太阳仔”。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四季都可出现此病,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且对寄主鱼无选择性,从卵到各龄鱼都可被感染,患病原因是由于扦捕、运输时造成鱼体鳞片脱落受伤,致使霉菌侵入伤口而感染。鱼卵孵化季节水温(18℃左右)最适于水霉菌的生长繁殖,常造成大批鱼卵被寄生而死亡。 【防治方法】鱼池和孵化设施彻底消毒。
参考文献:
【1】王吉桥,赵玉宝.游钓与观赏渔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6-93. 【2】路广计 杨秀女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3】吴江编 规模化水产养殖新技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4】陈毕生 水产动物常见病害防治与用药手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