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2021-11-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2011年第3期 (总第1 2 7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3.2011 Seria1 No.127 从 沉沦 看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孟 庆 莲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摘郑州450006) 要]郁迭夫是一个在创作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作品强烈的主观抒情有剐于其他作家的作 品。他的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 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他小说的抒情性特征。本文以《沉沦》为范本,从感伤关和病态美、节奏美和韵律 美、浪漫美和诗意美、抒情的散文美四个层面来品味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关键词]感伤美和病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浪漫美和诗意美;抒情的散文美 [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1)03—0021—02 郁达夫以其忧郁感伤的笔调塑造了患有“时代病”的青 年形象,表现了他们青春期性的苦闷,大胆暴露社会的丑 恶,剖白“自我”对祖国深沉的爱。他手中拿的是解剖刀,当 这把刀直人人物的内心,心中的一切便剖露无疑。虽然人 物似乎没有明确的外部特征,但读者却可通过人物的感伤、 忧郁、悲愤而又不甘堕落、沉沦的矛盾心理特征,在想象中 在现代文学作家中,郁达夫诗文兼擅,是公认的才子作 家,无论是诗还是小说都是以情见长。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从1921年《沉沦》的发轫到1935年《出奔》的收笔,中间整 整跨了15年。在这段悠悠的岁月里,郁达夫经过时代的洗 礼与古今文化的过渡后,在创作上日臻成熟,但始终贯穿郁 达夫整个小说创作过程的是他的忧郁感伤、他那根纤弱的 神经上鸣奏出的压抑的调子。发表于1921年的《沉沦》,一 经面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一时之间褒贬参半,毁誉 不一。作为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沉论》强烈的主观抒情、 感伤忧郁的抒情笔调表现了作者这一时期的典型风格。 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核心和中轴。他认为“小说的表 现,重在感情”,并且把 睛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 的主要标准。他的小说,情感支配一切,没有完整的情节, 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 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 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 这种不拘形式的写法,也正是使他的小说获得成功的因素 之一,因为“不拘”,才彻底打破陈规旧习,就如同听惯了严 整细密的美声唱法,偶尔听听不经意的流行歌曲,也会觉得 很随意畅快。郁达夫带给五四一代青年和后人的不是什么 画出人物的外貌。他笔下的人物心理,总带着一点“病态”, 读者依此可想象出人物的“病容”。 《沉沦》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新鲜的主人公形象一一一 个“病态”的留日学生。“他”外露的汪洋恣肆的个人感情的 宣泄,有时近于神经质般亢奋,有时近于歇斯底里的嚎叫, 是“病态”人的情感宣泄方式,是一个病人特有的表达情感 的手段。小说写道:“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他每觉 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的同学的眼光,总 好像怀了恶意……”病态的心理感受使“他”更加孤独和自 卑,而不道德的行为加重了“他”的忧郁症,“他”常常在难以 自拔的忧郁和绝望情绪中哭诉:“中国呀中国!你怎么就不 强大起来!”“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 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 出来的同情!从同情里生出来的爱情!”“他”那歇斯底里的 嚎叫,一见女人呼吸就急促,面色就涨红,脸上筋肉就起痉 挛,浑身发颤,还有许多不堪言说的情形,是一个典型的病 态青年特有的特征。“他”穷困潦倒,总爱自愁自怜;“他”气 量极其狭小,与所有人对立;“他”被社会主流意识所轻蔑、 抛弃,身受经济的和精神的多重压迫,既孤傲不群,又怜才 自卑;“他”过于敏感,敏感得近乎神经质。因此,“在常人感 受到五分痛苦的地方”,他所感到的痛苦非增加到十分或十 二分不可。 “深刻”和“完整”,而是一种才情,一份率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无疑是一个具有鲜明艺 术风格和独特个性情感的作家,读他的作品,往往会被作品 特殊的题材、独特的视角、感伤的情调、大胆的暴露和强烈 的主观色彩所深深吸引。我们不妨以《沉论》这部作品为范 本来品味他的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一、主观抒情的感伤美和病态美 郁达夫认为,悲哀之词易工,于是他有意识地描写人的 悲哀和不幸,对于作品中的人物,不但不给其涂一点亮色, 而且把一些暗处衬托得更加悲哀。他企图通过病态的人物 来揭露生活的丑恶,企图从畸形的心灵中寻求情感价值,企 作者描写的这种变态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作品的终极 描写对象,而是用于表现主人公苦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 载体,它给我们的不是一种玩赏的美学感受和效应,而是对 主人公这种痛苦的情感和心理的认可和同情,不无心理学 和美学的价值。这种病态的描写式的抒情不仅给人以强烈 的浪漫主义艺术震撼,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图在性格变异中探索人性的尊严。作品的情调偏于低沉, 泛滥着颓伤的情感和失意心情的诉述,显现出特有的感伤 美、病态美。 [收稿日期]2010—12—13 [作者简介]孟庆莲(1965一),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 2l ・ 二、主观抒情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自然的关系是以每个人的情绪为基准的。《沉沦》中,作者 透过异国黄苍未熟的稻田,还有那带着紫罗兰气息的和风, 小说《沉沦》中,作者紧紧地把握住主人公感情的奔流, 以其情感的喷射与回荡作为小说进展的内在动力。从写孤 独的“他”感怀咏叹开始,进而写“他”作为弱国学子的羞愤, 再写“他”蛰伏之中的爱的空虚和性的苦闷;接着写进一步 想念的是富春江的“一川如画”及故乡风物的田园情景;看 那金黄的谷色,碧蓝的天空,一弯大海上闪烁的鱼鳞,而后 发出的是“祖国啊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呐喊。 孤寂后的忧郁和逃遁,自怨与自忏,偶入酒楼时在窘迫之中 的潦倒和挣扎;最后是主人公赴海自尽前的自我伤悼。小 说中人物的情感在层层推进中达到了顶峰。 小说写道:“他在海边上走了~回,看看远岸的渔灯,同 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细浪中间,映着了银色的月光,好 像是山鬼的眼波,在那里开闭的样子。不知是什么道理,他 忽然想跳人海里去死了。他摸摸身边看,乘电车的钱也没 有了。想想自天的事情看,他又不得不痛骂自己。‘我怎么 大自然的美,情感表达上的歇斯底里,使郁达夫的小说呈现 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极其偏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使 他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犹为浓烈。 四、抒情的散文化之美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 写情,写一己之体验,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其谋篇 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 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 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 悔也无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吧。我所求的爱情, 大约是求不到了。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 唉,这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 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弟兄,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挤 我到这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 的世界里呢!”’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作品的情感是主人公直抒胸臆 的自自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情感喷射,赋予作品一种内在 的诗歌般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使得读者不得不为这个弱国 子民的悲剧而伤悼、动情。 三、主观抒情的诗意美和浪漫美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精细,对人 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的描写相当粗疏。他注重 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 细的景物描写,形成其小说的单纯的抒情风格。他小说中 的景象、气氛和感情三者合而为一,情景交融,便有了一种 淡淡的诗情。 不知哪位评论家曾经说过,小说戏剧的本质,永远属于 诗,是抒情的叙事,或叙事的抒情。我们从《沉沦》这部小说 中可以感受这种抒情性特征,这种写作的方式不仅在于为 环境气氛作渲染,更在于“总要把热情渗入,才能达到忘情 忘我的境地”。 郁达夫小说的主观抒情性是相当突出的,而强烈的主 观抒情性也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点。英国哲学家贝特 兰・罗素认为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善感性”,是容易触 发感情的一种气质。高尔基也认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 绪”,浪漫主义就是情绪的抒发。 自叙传的色彩,零余者的形象,感伤的情调,抒情的风 格,这是郁达夫作品的几个主要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点 融入了小说,诗化了小说本身。《沉沦》则是郁达夫对自己 抒情时代的回忆,他说:“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 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当这时候,就是不会说话的哑 鸟,尚且要放开喉咙来歌唱,何况乎感情丰富的人类呢?”的 确如此,《沉沦》满载着诗的意象,如和风、弯月、斜阳、稻香、 碧空、香气、泪水、眼波、少女、露滴、青烟、琼浆、鸟鸣、流水、 曲径、渔灯、影子等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宜人的风景油画, 和谐地营造了一组组抒情浪漫的环境氛围。加上充满抒情 意蕴的译诗及含有古典情怀的旧体诗的穿插,形成了诗的 意境,小说浪漫、清新、纯真、感伤的诗化性越发明显了。这 种自然的取材,真实的描写,坦率的表达与充满诗情画意的 渲染,促成了《沉沦》这篇诗化小说的成功。 郁达夫在《小说论》中说:“小说背景的中间,最容易使 读者得到实在感受,又容易使小说美化的,是自然风景和天 候的描写。”“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浪漫主义诗人 柯勒律治说,“自然只存活于我们的生命里 ”这就是说,与 ・ 22 ・ 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 整体。 《沉沦》就是以抒情主人公的感受、情绪贯穿生活事件 和生活场面并组成结构单位,以许多个这样的结构单位来 抒发主人公不同的感情以及情绪的发展变化,并以此结构 全篇。这既是郁达夫的抒情手法,也是作品的结构特点。 《沉沦》全篇由八小节组成,每一节叙一事或一种心境, 八个部分是典型的八个抒情诗篇章。第一节写校外散步读 华兹华斯的英文诗,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极其孤独、苦闷的情 绪;第二节反过来回顾班上生活,同样表现孤独的情怀,抒 发弱国的留学生的落魄、羞愧情绪;第三节是插叙,写如何 来到日本及在国内的生活情况,通过插叙自身经历进一步 交代留学生活孤苦的原因}第四节写潜在的对爱的要求,对 异性温情的渴望,年值青春勃发期更加重了异常苦闷的孤 独情绪;五、六、七节写在这样的心境中产生的变态性行为, 同时又兼有深深的自责自怨;第八节写到醉卧妓院一觉醒 来痛骂自己,带着深深的自责自悔、自叹自怨以及对祖国的 呼唤跳海自杀。 在这里,郁达夫完全打破了“情节小说”的常规,并不严 格围绕性格组织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不按故事始末 或生活发展的一般进程作类似的推移,而着重以主人公感 情起伏发展为主线来组织篇章,因此形成了自然流动的抒 情结构。由此看来,只要情绪能得到自由酣畅的抒发,郁达 夫并不太在意如何剪裁和布局。郁达夫是极富才情的诗 人,他在用作诗写散文的笔法写小说,不讲求结构,语言也 少锤炼。这种“不拘”形式的写法,读起来倍感随意和畅 快。 郁达夫在《忏余独白》中说:“写《沉沦》的时候,在感 情上是一点儿也没有勉强的影子映着的;我只觉得不得 不写,又觉得只能照那么地写,什么技巧不技巧,词句不 词句,都一概不管,正如人感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 一声一样……” . 郁达夫的作品,正如郭沫若在《论郁达夫》中所评论的: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真挚,似乎还有一个极其虚弱的声 音在向你求救,那是灵魂的无奈在低吟浅唱。在他优美而 极富才情的文字背后,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原始美。有人批 评他用语有时未免繁琐和重复,其实这是他内心袒露所必 需的一种表达。与那些刻意追求谋篇布局的人相比,他的 作品是一幢残缺而唯美的建筑。” [参 考 文 献] [1]郁达夫.文学概说[A].郁达夫文集(第五卷)EM-I.广州;花城出 版社,1983. [2]黄川,黄向晖.郁达夫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 社,1995. [3]张恩和.郁达夫作品欣赏E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毕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