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WaterTransportVol.18SeptemberNo.92018
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池昌峰,陈
1
筠,梁
2
风,施鹏超,邬忠虎
113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理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3.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
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威胁,如不能及时发现将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所以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地质雷达是分辨率较高的一种物探仪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在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掌子面前方的溶洞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黔大高速东清段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其土老冲隧道和保罗山隧道的隧址区的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属于典型的岩溶隧道。通过对实际预报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岩溶裂隙和溶洞的雷达波形特征,以期对今后该区域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地质雷达图像解译的精度。
关键词: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岩溶隧道中图分类号:TD163引言
贵州省是中国主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碳酸盐类岩石的出露面积占全省岩石出露面积的70%以上,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都十分发育[1]。贵州省近年来大力修建高速公路,成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大量的高速隧道穿过碳酸盐岩地层。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前方的地质状况不明,常常会因为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而导致塌方、涌水等灾害,威胁施工安全。在贵州省岩溶则是隧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在施工前期,限于目前的勘察精度,隧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往往难以查清,岩溶突水、涌泥灾害则可能成为岩溶隧道施工的瓶颈。因此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就显得十分重要,它能较为准确地对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进行预报,低成本避免岩溶等病害,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进度。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探查掌子面前方的地层、岩性变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2]。地质雷达的分辨率较高,探测成本较低,占用工时较少,对岩溶的识别能力较强,适宜应用于岩溶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9-0185-03
时等参数,推断探测表面以下的地层和目标体的分布、形态等情况。
地质雷达进行探测的基础条件是目标体与周围介质之间,或地层与地层之间存在电性差异,这种电性差异越大,则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越好[4]。
图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
一、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是一种典型的超宽带雷达系统[3],如图1所示,雷达发射机调制射频能量,由发射天线在探测表面发射高频电磁波(主频约为10~1,000MHz),经介质层面或目标体反射后返回探测表面,由接收天线接收,所接收的目标回波即携带了探测表面以下的地层信息,在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反射雷达波的波形、振幅、频率、双程走
对于岩溶隧道而言,如隧道围岩均一性较好,则雷达反射波强度较弱,通常表现为低幅、高频的细密波;如出现岩溶洞穴,在岩溶洞穴界面通常会出现较强的雷达反射波组[5],反射波的形态受溶洞的空间形状、溶洞填充的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溶洞界面出现错断或者不连续,相应的反射波组则会出现同相轴不连续。
二、地质雷达的预报方法
收稿日期:2018-03-03
,男,福建连城人,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探地雷达应作者简介:池昌峰(1992-)
用及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陈筠(1970-),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理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稳定与岩体
稳定、岩溶工程地质、边坡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重大专项(992011010003);贵州省水利厅科技专项经费项目资助(任务书编号:KT201804)。基金项目:
186
中国水运第18卷
1.参数设置
地质雷达的参数设定直接影响其探测结果,并对后期数据解译和图像分析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探测深度以及所获得的地质信息的完整性,在黔大高速东清段项目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采用中心频率为100MHz的屏蔽天线,雷达为美国劳雷公司的SIR-20型雷达;采样率:1,024样点/扫描;采样时窗:650ns;预报距离:25m左右。根据隧址区的岩性状况,介电常数设定为8。
2.测线布置
图2测线布置图
黔大高速东清段项目土老冲隧道和保罗山隧道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测线布置在上台阶,测线的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由于隧道掌子面十分不平整,测量条件较差,采用点测的方式进行测量。
三、预报案例分析1.土老冲隧道工程(1)工程概况
土老冲隧道为分离式中隧道。左幅全长740.00m,隧道最大埋深94.30m;右幅全长715m,隧道最大埋深100.5m。隧道场区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原山地区大方中山丘原区,地形条件较复杂,属中等切割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场区地面标高介于1,485.8~1,645.1m,相对高差159.3m。隧道场区无断层通过,场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Q
el+dl
)粘土,下
伏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一段(T1yn1
)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泥岩。根据前期现场地质调绘,土老冲隧道场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
(2)实例分析
土老冲隧道右线里程为YK28+560的掌子面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状中风化泥质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闭合性较差,充填方解石脉。掌子面正中发育一小溶蚀空洞,无充填。沿岩层面溶蚀裂隙较发育,充填泥质。掌子面岩体较完整性较差,属于Ⅳ级围岩。根据前期勘察,该段隧道地下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碳酸盐岩节理裂隙及溶蚀裂隙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开挖遇隐伏岩溶的可能性极大。
图3为相应里程掌子面探测得到的雷达堆积波图像。从图像上看:在掌子面前方4~7m(里程YK28+556~YK28+553)右侧处出现了明显的高振幅强反射波,且波形杂乱,同相轴不连续,推断该处为一溶洞空腔,并有部分泥质充填。
图3土老冲隧道右线YK28+560雷达图像
而在掌子面前方12m(里程YK28+548)右侧处出现中频、高幅的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差,且范围不大,推断该处为溶洞发育区域,充填粘土。
图4土老冲隧道右线YK28+554的溶洞
根据现场跟踪观察,在土老冲隧道右线YK28+554掌子面右侧出现一溶洞(如图4所示),宽度约2m,并向内延伸约2m,溶洞内部分充填软塑粘土;在土老冲隧道右线YK28+548掌子面右侧出现一溶洞(如图5所示),宽度约3m,延伸长度约3m,溶洞内主要充填硬塑土,与地质雷达的预测情况基本吻合。
图5土老冲隧道右线YK28+548的溶洞
2.保罗山隧道工程(1)工程概况
保罗山隧道为分幅长隧道。左幅全长1,259.00m,隧道最大埋深116.00m;右幅全长1,280.00m,隧道最大埋深
第9期池昌峰等: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187
120.00m。隧道场区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原山地区大方中山丘原区,地形条件较复杂,属中等切割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场区地面标高介于1,447.8~1,635.9m,相对高差188.1m。隧道场区无断层,场区上覆第四系残破积(Qe1+d1)粉质粘土,下伏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一段(T1yn1)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泥岩。根据前期现场地质调绘,保罗山隧道场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
(2)实例分析
填充型岩溶洞穴
图6保罗山隧道右线YK27+647雷达图像
保罗山隧道右线里程为YK27+647的掌子面岩性为灰色、灰黄色薄-中厚层中风化泥质灰岩,岩质较软。节理裂隙发育,闭合性较差,充填泥质;掌子面右侧岩体破碎,岩溶裂隙发育。掌子面整体湿润,地下水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差,属于Ⅴ级围岩。
图7
保罗山隧道右线YK27+640的溶洞(泥质充填)
图6为相应里程掌子面探测得到的雷达堆积波图像。从图像上看:在掌子面前方2~5m处出现高振幅的强反射波,波形杂乱,频率较高;在掌子面前方15~20m处出现高振幅的强反射波,频率降低,同相轴错断,能量相比掌子面前方2~5m处有明显降低。故推断YK27+644~YK27+627为岩性变化区域(延伸长度约17m),可能为填充型溶洞。
根据现场的跟踪观察,隧道开挖至YK27+644处,隧道岩性发生变化,由泥质灰岩变为硬塑土-软塑土(如图7所示),至YK27+624处,隧道岩性变为泥质灰岩。所以在桩号YK27+644~YK27+624处,为一大型填充型溶洞,沿隧道进尺方向跨越达20m左右,与预报情况推测基本相符。
四、结论
(1)对于物探解译人员而言,进行地质雷达的图像解释
工作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掌子面前方的溶洞,不同隧址区,其雷达反射图像可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通过跟踪验证,针对某一特定施工区域建立起雷达图像的案例库具有很大价值,以方便后续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工作进行对比,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黔大高速东清段主要跨越灰岩地区,溶洞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雷达波形的振幅、相位、频率等方面的研究,成功预报了多起案例。这些案例对于黔西北灰岩地区的超前
地质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提高后续雷达预报工作的精度。
(3)脱离实际地质情况的物探图像分析,是没有意义的。由于物探存在多解性,所以超前地质预报的解译工作需要以实际地质勘探为基础,如隧道开挖段的地质条件,掌子面的情况等,并由此得出合乎实际的分析和预报结果。
参考文献
[1]廖义玲,朱立军.贵州碳酸盐岩红土[M].贵州:贵州人民
出版社,2004.
[2]齐甦.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与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10.
[3]粟毅,黄春琳,雷文太.探地雷达理论与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4]孙柏林,张骞,张乾青等.充填型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
预报方案优选[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S1):1728-1734.
[5]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Q/CR9217-2015)[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